1、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石泉县城关中学 李碧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27 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学生分析 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 、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更要从恰当的角度入手,引导学
2、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交辉、歇、颓”等文言词语; 2、简介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增强学生文言语感; 2、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融于其中的感情;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 二、教学设想: (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 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课型:教读课; 2、思路:以读带学。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读通文句、读出韵味;在读的过
3、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课时: 1 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释题:简介陶弘景及“书”这种文体;(向学生分发相关文字资料,请一名学生为大家介绍。)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明确:让学生听准读音,听清朗读节奏、语气、语速等; 2、学生自读课文一遍; 明确:让学生印证读音及朗读节奏等; 3、指名朗读
4、,教师指导点评; 4、自由读两遍课文; 明确: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做到流利朗读; 5、集体朗读课文;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6、疏通文意:明确:( 1)同桌对译, 如遇有问题,先在组内讨论解决; ( 2)重点词语:(请同学回答) ( 3)全班质疑问难,理解文章大意; 7、背诵课文;明确:( 1)自由竞背;(组内互相检查背诵) ( 2)教师抽查背诵; (四)品读课文,探究文章内涵;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组内讨论交流; 1、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并齐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 2、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仔细体味一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5、想感情?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六)学习小结:课文开头“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 学生朗读交流。 教师点拨: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 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
6、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第三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七)拓展延伸: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拓展成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 ,注意展开联想与想象, 70 字左右。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写景的句子,并抄写一遍; 2、背诵并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7、总: 赞 “山川之美 ” “美 ”文眼 山水相映成趣 动静结合 远近高低 分:具体绘景 色彩配合如画 视觉听觉 如诗如画 文章意境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对偶借代 描写抒情 总: 感慨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期与谢公比肩自豪,酷爱自然归隐林泉志趣 附:文 字资料 1、作者简介:陶弘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 mo) 陵人 ,有陶隐居集。他好读书,喜道术。 20 岁以前被萧道成引为诸王侍读。齐武帝永明十年,辞官不做,归隐山林,炼丹习道,自号华阳陶隐居,但隐居后仍不忘荣利。梁武帝萧衍( yan) 早年曾和他交游,即皇帝位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号为“
8、山中宰相”。 2、文体知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 石泉县城关中学 李碧 今天,我教 授了答谢中书书一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受益匪浅,有得有失。现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同分享和借鉴。 首先,谈谈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是师生配合较好,尤其是学生们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热情高涨,从而使每一个教学环节完成得都很顺利。基本上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时间的使用上均在课前预设时间内完成了,使得本节课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小组间交流较少,教师本身也稍有紧张,提问题时缺乏对问题深浅度的考虑。尤其
9、是讲课中“找写景句子”的处理上,我认为没有必要小组内讨论, 因为学生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此外,教学中没有运用多媒体,也是本课不足之处。 关于教学机智方面,我认为自己做得还不错。首先表现在课题书写的随机应变上,原来的课题书写只想用白粉笔按常规书写,但在讲课之前,却又突生一念,将最后一字用彩色粉笔来书写,我认为这样做能让学生发现这两个“书”字的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们对“书”这种文体的印象;其次是将背诵这一环节在课上作了一个大胆的变动,利用洋思“先学后教”,而且收效颇好。 至于学生创新方面,我认为今后在课堂上应多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若能将最后的作业拿到课堂上来练的话, 也许会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还能减轻学生负担。 讲完课后,我反复回味这节课,倘若让我再次进行此课的教学,我将弥补以上环节中的不足之处,如:运用多媒体展示山水风景画面,将朗诵配乐进行,并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获得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温馨提示: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课件、素材、试题、教学计划 等欢迎到 163 文库下载 全套 资料!】 相关 课文朗读 mp3,课文视频 等,请到对应栏目中的“素材”中下载。 或者 到 百度 搜索 “ 163 文库 ”,到网站下载! 或直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