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最好的沉淀 文档编号:603514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三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B. 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C. 伶官传序中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 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D. 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2. 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 大金帝国建立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文字,他们“依仿汉人楷书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B. 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C.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汉字的 “六书” 即六种构成方法,分别是: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D.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3.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

3、项是( )A. “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即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来补充内廷。汉武帝时开始令州郡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B.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曾流行一时。鲍照有拟作 18 首传世,他的作品对唐代诗人颇有影响。C. 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D.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这些诗赋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4.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参乘

4、,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驾车的人。如鸿门宴中的樊哙。B. 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在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里指代有学问的人。C. 古代纪年的方式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兼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属于干支纪年法。D. 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别人为之设宴送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中“既祖,取道”。5.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B. 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5、,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C. 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D. 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B. 从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C. 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可用“崩殂、薨、不禄”替代。D. “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先呼台阶下侍者

6、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7. 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B.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朕:古代皇帝的自称C.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农历十五。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古代学校名称8.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朕皇考曰伯庸皇考:对亡父的尊称B.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坐在车左侍卫的人C.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的供行人休息的亭子D. 余自束发 , 读书轩中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9. 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7、,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B. 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C. 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D. 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10.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B. 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 杀青: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须先用火烤干水分,叫“杀青”。C.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D. 四叔是一个讲理学

8、的老监生 理学:是宋明儒家阐发孔孟之道而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11. 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 ,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三秋,秋季。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紫电清霜”中的“紫电”是宝剑名,“清霜”指剑。“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中的“潘”指潘岳,“陆”指陆机,他们都是南朝人。钟嵘的诗品中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台隍枕夷夏之交”中的“夷”指北方少数民族,“夏”即华夏,指古扬州地区(现在江苏江西安徽一带)。A. B. C. D.12.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表示已

9、经逝世的尊长。如: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指已故的母亲。B. 祭酒,汉平帝时期始设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属大学中教言(主管官)。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至清末废除。C. 古代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1520 岁谓之舞象之年,男子 20 岁为弱冠,80 岁为鲐背之年,90 岁为杖朝之年。D. 道,指唐代的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1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A. 七夕;重阳;元宵;中秋B. 七夕;元

10、宵;重阳;中秋C. 中秋;重阳;元宵;七夕D. 中秋;元宵;重阳;七夕1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祭品,指猪、牛、羊等。B.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C.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人所宗。D.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石”,是古代容量单位,五斗为一石。15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舍,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B. “三省

11、六部制”中“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 国子先生,唐代对国子博士的尊称。唐代主管教育的机构为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负责教学。D. “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 “序”是一种文体,主要分书序和赠序两种,如送李愿归盘谷序伶官传序都是赠序。16.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音乐分为变宫、宫、商、角、变徵、徵、羽七音。B. 我国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C.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

12、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17.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 “孝廉”。是由上而下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B.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C. 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

13、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D.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18.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二星的分野。B. “朝菌不知晦朔”中“晦”为阴历每月第一日,朔”为阴历每月最后一日。C.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 还有一些特殊称谓, 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按顺序冠以 孟”“仲”“季”以示区分。“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三秋”指季秋是秋天的第三个月。D.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14、是用干支纪年。庆历四年春”即指宋仁宗庆历四年。19. 下列对划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至陛下 , 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宫殿的台阶下面。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台阶下面的人,请他们转达。B.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 古代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在古代,通常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C. 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舒缓优柔。D.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 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

15、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20. 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A. 织布;插秧;车水;打稻B. 织布;车水;插秧;打稻C. 打稻;插秧;车水;织布D. 打稻;车水;插秧;织布【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高考文化常识1. C【解析】【分析】C 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 sh, 猪)三牲全备为“太牢”,故C 错误。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

16、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2. A【解析】【分析】A 项,表述错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的文字是“女真文字”,而不是“金文”。金文正确的表述是: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故选A。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 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 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

17、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3. A【解析】【分析】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来补充内廷 此为举“茂才”。“孝廉”是举荐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故选A。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识记理解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一些避讳的说法、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4. A【解析】【分析】A 项,“古时乘车站在车左

18、担任驾车的人”错误,“参乘”指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故选A。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5. D【解析】【分析】D 项,“重阳节也有喝雄黄酒”错误,重阳节有喝菊花酒的习俗,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核识记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

19、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作答。6. C【解析】【分析】选项 C,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 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7. B【解析】【

20、分析】B 项,朕,古时不论贵贱都可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故选 B。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 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8. B【解析】【分析】B 项,“参乘:坐在车左侍卫的人”错误,参乘应该是指坐在车右侍卫的人。故选B。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

21、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 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9. C【解析】【分析】C 项,祖:临行祭路神。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10. C【解析】【分析】C 项,“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 市”错误,“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故选C。故答案为:C 项。【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

22、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向。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11. A【解析】【分析】中,“南朝”应为“晋朝”;,“夷”指南方荆楚之地, “夏”指中原地区。故选A。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积累时可以分类积累,比如古代官职、官职升降词汇、天文、地理等,这样对于记忆更容易一些。考场上,还可以结合语境理解,帮助判断。12. C【解析

23、】【分析】C 项,“80 岁为鲐背之年,90 岁为杖朝之年”错误,应该是:80 岁为杖朝之年,90 岁为鲐背之年。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13. B【解析】【分析】“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选自杜牧秋夕。七夕节: 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

24、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 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选自青玉案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 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选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因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而九在古代为阳数,故又称九九重阳。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25、重阳自古便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选自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中秋自古有祭月、赏月拜月、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传统节日与诗词结合的综合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求能理解诗句意思, 并且能够知道各个节日的习俗,就能很好的解答。14. D【解析】【分析】D 项,“五斗为一石”错误,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n)。故 D 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

26、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 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15. D【解析】【分析】D 项,“伶官传序都是赠序”错误,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故选 D。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

27、握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积累时可以分类积累,比如古代官职、官职升降词汇、天文、地理等,这样对于记忆更容易一些。考场上,还可以结合语境理解,帮助判断。16. C【解析】【分析】C 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解说错误,太子只能是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积累时可以分类积累,比如古代官职、官职升降词汇、天文、地理等,这样对于记忆更容易一些。考场上,还可以结合语境理解,帮助判断。17. A【解析】【分析】A 项,“是由上而下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说法错误,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

28、试的一种科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 134 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是由下而上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故选A。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 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18. B【解析】【分析】B 项,“晦为阴历每月第一日,朔为阴历每月最后一日”错误,“晦”是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阴历每月第一天。故选B。故答案为:B【点评

29、】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 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19. C【解析】【分析】C 项,“声调舒缓优柔”错误,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文化常识的考查是近年来全国语文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中必考题型,文化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 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另外进入高中就

30、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20. C【解析】【分析】中“连枷”是脱粒用的农具,这句话意思是,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 一夜农民挥舞连枷打稻子一直响到天亮。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打稻”。中“縠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这句话意思是,疏密之间种下的水稻像一片绿色的毯子,行走在稻田中水纹荡漾。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插秧”。中“畴”是田地之义,“翠浪”指流入稻田之水,这句话描写了古代用水车灌溉稻田的情景,对应的劳动场景是 “车水”。中“机杼”指织布机,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为“织布”。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理解能力以及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抓住关键词、关键意象进行作答,还需要平时多加强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三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