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用具体的事实、犀利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方法。3.知道世界和平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激起学生痛恨战争的情感。教学重点:1.自主学习,针对课题质疑并解疑。 2.情感体验,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难点:1.自主学习,针对课题质疑并解疑。 2.情感体验,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具准备:字词典、课件、资料。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故事导入,课题质疑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法国首都巴黎的一个小楼顶上有一个小男孩,他非常喜欢养鸽子。昨天,一只刚会飞的小鸽子从窝里飞出去,到了晚上还没回来,所以,一大早小男孩就
2、站在楼顶上,仰着脖子向天上看着。这时,他突然发现天空上出现了一个小白点,小男孩高兴极了,从家里拿来一个红布条,站在楼顶上挥动着,好让小鸽子快点认出自己的家。这时,正好有几个德国鬼子从这个小楼前走过,他们认为小男孩是在给游击队发信号,就像一群恶狼一样,把小男孩从楼顶上推下去,摔死在大街上。他们还用刺刀扎死了所有的鸽子。毕加索知道了这件事,热血澎湃,画了一只展翅翱翔的鸽子,大家取名为和平鸽,因为这幅画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2.和平鸽就这样诞生了,它有没有把和平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和平永驻人间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一个中国男孩的呼声。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学生质疑。向谁呼吁? 呼吁什么? 为什么要呼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2.交流并板书:加利 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通过中国男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悼念了爸爸,他代表全家、代表所有中国孩子向加利、向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发出内心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三、阅读研讨,激发情感1.师:雷利为什么要呼吁呢?请你用“”在文中划出。 出示: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爸爸,全社会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2.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读铿锵有力一点。)3.雷利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板书:失去了爸爸谁来介绍一下雷利的爸爸。(可以以联合国秘书长的
4、身份,也可以是儿子雷利的身份) 4.随机介绍出示:维和部队的“蓝盔”部队,维和部队军事观察员。5.师:雷利的爸爸是多么出色,可是他被战争夺去了生命。读第二、三小节,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6.交流: (1)出示: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 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为什么用“如约”?(曾经约好了)出示: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面对此情此景,母子俩的心情会是怎样呢?师:文章注意了前后呼应,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倾诉了雷利自己家庭的不幸遭遇,一种生死另离的痛苦,用满腔的悲愤控诉了战争的罪恶。(2)文中还
5、有哪些地方也做到了前后呼应了呢?(3)出示: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你听见了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觉得应怎样朗读?(对和平的向往) 7.出示悲惨图。 8.引读: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爸爸全社会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出示: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最后的丧 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四、联系生活,放飞理想1.毕加索的和平鸽没有把和平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不少地区还弥漫着
6、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威胁着宝贵的生命。你还知道在地球的哪些地方还有战争?2.师生交流。出示:数据图3.是啊!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现在,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4.你看,和平鸽还在继续努力!出示:和平鸽和英国士兵图。5.今天就让我们把和平鸽子放飞到这些地方,让我们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6.齐读。五、说写双通道给处在战争中的国家或地区的孩子写一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问候,以及争取世界和平的愿望。【教学板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失去了爸爸)加利 要和平,不要战争【参考资料】 比如大量的战争死亡数据:年,海湾战争,万人死亡;年,卢旺达事件,多万图西族人被杀;年,阿富汗战争,万人
7、死亡;年,科索沃战争,万人死亡,几万人致残;年,“?”事件,人死亡;年,伊拉克战争,几万人死亡。年至今,有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壮烈牺牲。娴熟的外语、熟练的驾驶技术、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军事和心理素质,这是联合国对军事观察员的基本要求。在联合国“蓝盔”行列中,活跃着成百上千名中国军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和人民军队赢得了荣誉。维和部队士兵必须穿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所以称“蓝盔”部队(蓝色象征和平)。学生可以默读课文,在朗读中寻找到生字新词和不理解词语,朗读还应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组内交流可以产生思维碰撞,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这两节是全文最感人的地方,两个不同的场景渲染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应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让他们感受生离四别的无限哀伤,情不自禁地激发起对于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热烈向往。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学生的视野应该超越教材,语文学习还应该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时事;与学生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