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比较平原地区和山区聚落的布局和形态特征有何不同? 3.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分析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增强地 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切情感,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初中学习过地形的种类,中国区域地理等内容,为本节学 习奠定了基础。提前布置给学生“韶关交通与地形”这一课题,广泛搜集材料,实地考察,激发学 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
2、实的科学态度。 3重点难点 重点: 1、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的影响。 2、地形对交通布局、形态的影响。 难点: 影响交通的因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与聚落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案例 1:韶关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变化及其影响据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1.水运交通是古代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从图 1 可看出,清末之前韶关的聚落 沿 分布在两江四岸,形成两江三组团(小岛组团、 浈江组团、 武江组团)的格 局,聚落的分布
3、和形态深受 的影响。 在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或河流入海口易 形成大城市,其区位优势有 。 2.解放初期韶关的城市形态的明显变化是 ,城市用地由紧凑的块状用地向 演变, 城市内部的三个组团之间的联系因 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城市的三个组团能更好地协调地发展。其中浈江组团 发展迅速,且沿江发展成带状的原因是 ,此时的 运输逐渐取代了 ,城市的工业开始沿铁路布局。由此可知,一个城市新 的交通方式的发展会带动聚落形态的变化。 3.20 世纪 90 年代初,南郊粤北工业开发区的设立以及十里亭工业组团的发展, 使得南北向连片生长的趋势十分明显。此外,由于 的修建促进了城市形 态向东发展,并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科教文化
4、区。随着韶关工业的发展,城市形态 沿着工业路向 发展。 4.2005 年,韶关的城市形态上,城市的整体结构形态并没有改变,莲花山以东的 大学教育组团发展迅速,同时城市用地沿工业大道向西扩展的趋势十分明显。 5.图5中, 高速公路和 的建成和开通促进了的芙蓉新城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芙蓉新城逐步形成规模,韶关市主城区将形成双中心,城市形态将会发生 质变。 案例 2:扬州的变迁 据材料可知,扬州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 ;扬州衰落的原因是 。 这说明了什么? 。 株洲 案例 3:株洲 1.1949 年以前,影响株洲城市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株洲市现有街区与 1949 年以前相比,有何变化? 3.影响株洲市城市区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