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某校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集体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653859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某校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扬州某校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9.9.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 7 个字,能工整书写“符、欲”等 11 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清明。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4.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会认“屠、苏”这 2 个字,会写“符”这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屠苏

2、”“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 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 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 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 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叫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诗人。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 荆公,

3、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 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 候,读准字音,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2 3.检查交流情况。 (1) 出示 “屠、 苏” 。 指名朗读, 师生评价, 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 “苏” 。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

4、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 药酒名。 古代习俗, 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 以驱邪避瘟疫, 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 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出示“符”,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符 ”上窄下宽。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课件出

5、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 读懂了哪句诗。” 3.指名集体交流, 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 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 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4)谁已经能背了?(指

6、名背诵) 四、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小结: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 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 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 3 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2.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 3.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

7、诵古诗。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会认“魂、酒、牧”3 个生字,会写“魂、欲”等 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 月 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 2.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清明 。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板 书:清明) 3简介诗人杜牧。 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

8、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 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二、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纠音。圈出诗中生字,和同桌一起把古诗读两遍。 2.检查生字读音,抽生读,请生说说哪些字要注意读音并加以强调。 3.抽生读古诗,师范读古诗。请生比较老师和同学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借机指导朗读。 4.再请生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指名读。 (2)画出重点词语: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3)这

9、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 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 4 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4)全班交流,师归纳,生质疑: 学了这两行诗, 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 “欲断魂” ?预设: 天气不好; 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 这时他的心情如何?预设:凄迷哀伤 (5)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 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

10、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画出重点词语:借问:请问。遥指:远远地指着。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 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馆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 酒馆,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馆。 (4)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预设: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预设:还要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酒店,心里更 加烦闷。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

11、味。 四、学写生字,掌握字型四、学写生字,掌握字型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1)“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2)“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牧、欲”左右等宽。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第第三三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 读准“茱萸”的读音,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3. 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5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月月 日日 一

12、、一、诗人导入诗人导入 1.咱们班有不少同学很喜欢学古诗、背古诗,你们肯定知道不少诗人,来说说吧!(生 各抒己见) 2.这节课咱们就来聊聊盛唐大诗人王维和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王维小时候就聪明好学,在 15 岁的时候孤身一人进京应试,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 由于他能诗善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很多达官贵人都很欣赏他。入京第三年的重阳节 那天,王维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无人诉说,王维用诗来表达心中的无 尽思念,这首诗就是流传千古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二、读题、释题读题、释题 1.过渡:题目是走进古诗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重阳节这天 做什么事:思念

13、家乡的兄弟 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当时 的诗人王维正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市都长安,今天的陕西西安。 2.看来,看注释学古诗的一个好方法。(板书:看注释) 3.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的亲人。他是以怎样的心情写下诗题? 4.此时的王维可能难过,也可能略觉孤单,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诗题。 三、三、诵读古诗,感受“独”诵读古诗,感受“独” 1.从诗的题目就我们感受到那么浓烈的感情,那么诗中的感情又是怎么体现的呢? 2.齐声读 (真好听) 3.加上节奏读会更有韵味(师生合作,师读题目和 1、3 句) 4.找生读 (节奏明朗,感情深沉) 5.齐声读 6.过渡

14、:读着读着,古诗的味道慢慢流淌出来。那么文中哪个字最难体现诗人的心情? 品读:独 异 给独组词:孤独 独自 其实在诗词的花园里, 也有一个又一个孤独的身影, 此时你想到了哪句带 “独” 诗? (生 各抒己见) 7.可此时的王维,不像李白还有一壶酒相陪,有敬亭山相伴,也不像梅花有那淡淡的暗 香围绕,更不像柳宗元一样还可以独钓下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他此时有的是无穷无尽的、 漫无边际的孤独。 8.再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找生声、齐声读)读得入情入景,看来你们感受到了王维 的孤独。 情感是古诗的灵魂, 有时诗人会把全诗的情感凝结在一个字中, 这个字我们称为 “诗眼” 。 6 本诗的诗眼是“独”。学习古

15、诗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咱们又学了一种方法找诗眼。 9.同学们,咱们再一次深情地读这句诗。你能从这句诗中发现诗人为什么孤独吗? “在异乡为异客”。 异乡指:他乡,别人的家乡,异客,做着他乡的客人。 10.过渡:是啊,年少的王维,在别人的家乡,当着他乡的客人,眼睛看到的,耳朵听 到的,甚至嘴里吃到的都和我的家乡不一样,这种感受让我倍感孤独。所以“每逢佳节倍思 亲。” 四四、体会相互思念之情体会相互思念之情 1.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那么多,诗人独独选中重阳节来写,你知道重阳节都有哪些习 俗呢?重阳节正值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古人会在这一天插上一种叫茱萸的香草登高望远, 还可以边喝菊花酒边赏菊花可真是热闹

16、啊! 2.可是这些热闹都与王维无关, 佳节又重阳,往日的情景一幕幕如电影般闪过,思乡 的情感就像洪水一样滚滚而来,一下下,一波波地敲击着少年的心。而他只能默默地远远地 望着家的方向,在心里呐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少一人”,少的是谁?王维。 诗歌开头的一个字就说明了王维是一个人,“独”,独独少了他一人啊!中国的传统佳 节一般都是“团圆节”,一个人都不能少。此时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王维心里思念着家乡的亲 人,而他家乡亲人们何尝不思念孤身在外的自己呢,这是相互思念啊! 五、主旨升华(家国情怀)五、主旨升华(家国情怀) 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那么想念家乡,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家呢?小 组讨论这个问题。 2.其实古代的读书人, 有时因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报负必须离开, 比如李白离开家乡国 都长安时,依然感觉“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有时会因为国家战乱为生活所迫不得不 离开,比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觉得自己家乡的月亮要比别处明亮。不 管是哪种原因,此时思乡的情感就像风筝的线,一头连着故土,一头连着国家,这就是古代 文人的家国情怀。 3.不管古代的读书人最后做官也罢,隐居山林也好,或是做平民百姓也罢,这份情怀就 是他们的精神信仰,也正是这份家国情怀,让王维的一生成为后世文人的典范。 4.最后,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教后记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三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扬州某校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集体备课教案.doc)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