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11.15 1 运筹学基础运筹学基础 李荣钧李荣钧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11.15 2 运筹学既是一门科学运筹学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艺术 2009.11.15 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章:第一章: 绪言绪言 第二章:第二章: 线性规划线性规划 第三章:第三章: 运输模型与分配问题运输模型与分配问题 第四章:第四章: 整数规划整数规划 第五章:第五章: 图论基础与网络分析图论基础与网络分析 第六章:第六章: 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 第七章:第七章: 库存论库存论 第九章:第九章: 决策论决策论 2009.11.15 4 第一章:绪言
2、第一章:绪言 2009.11.15 5 1.1 1.1 绪言:运筹学的产生与发展绪言:运筹学的产生与发展 运筹学在商业活动与行政事务中的早期应用可追溯 到几个世纪以前,但是系统的运筹学理论起源于二次大 战期间。最初是英国军方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经十分 短缺的战争资源,召集了一批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共 同筹划作战物资的分配问题。英国军方的这一举动很快 引起了美国军方的重视,类似的研究小组在美国三军机 构中相继成立,并开发出一套相对完整的新技术,用以 指导协约国方面在战略上和战术上的各种军事行动。许 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都为运筹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过重 要的贡献。其中,最早投入运筹学研究的诺贝尔奖金获
3、 得者是美国物理学家Blackett。他领导了第一个以运筹学 命名的研究小组。由于该小组的成员来自各个方面,既 有物理学家,也有经济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 学家,因而被人们戏称为Blackett马戏团。可以看出,运 筹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交叉科学。 2009.11.15 6 由于运筹学技术在二次大战中的成功运用,它与 许许多多受战争推动而产生的其它科学技术一样,在 战争结束后立即引起了民间组织和商业机构的浓厚兴 趣。因为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种生产 组织和商业机构变得越来越大,与之相关的管理决策 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过去那种凭直观、凭感觉、 凭经验决策的方式已几乎不再可能。企
4、业家们迫切需 要一种定量分析的技术来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日益复杂 的经济决策问题。于是运筹学技术很快被运用到了民 间组织和商业机构的管理决策当中,且由于其影响之 大、应用之广,以至于在民间应用的特定环境中,运 筹学这一带有军事色彩的专业术语被代之以管理科学 这一颇具现代气息的新名词 2009.11.15 7 1.2 1.2 运筹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运筹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作为科学,运筹学必须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 进行科学探索。其工作步骤包括: (1) 确定问题:目标、约束、变量和参数。 (2) 建立模型:目标、约束、变量和参数之间 的关系。 (3) 求解模型:最优解、有效解和满意解。 (4) 解的检
5、验:正确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5) 解的控制:灵敏度分析。 (6) 解的实施:解释、培训和监测。 2009.11.15 8 作为艺术,运筹学涉及到决策者的社会环境、心理 作用、主观意愿和工作经验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些因 素又大都具有模糊特征与动态性质。为了有效地应用运 筹学,前英国运筹学学会会长托姆林森提出以下原则: (1) 合伙原则:运筹学工作者与管理工作者相结合。 (2) 催化原则:多学科协作,打破常规。 (3) 渗透原则:跨部门、跨行业联合。 (4) 独立原则:不受某人或某部门的特殊政策所左 右。 (5) 宽容原则:广开思路,兼容并蓄。 (6) 平衡原则:平衡矛盾,平衡关系。 2009
6、.11.15 9 1.3 1.3 运筹学的方法论运筹学的方法论 模型是运筹学研究客观现实的工具和手段。常 见的模型有以下3种基本形式: (1) 思维模型:它是研究者对于某种事物的想象 或者概念性的描述,譬如公司主管头脑中对于公司 未来市场的规划。这虽然不是一种精确、具体、可 见的形式,但通常是其它模型的原源。 (2) 物理模型:它可以是一个与实物同等尺寸、 或者被放大、或者被缩小、或者被简化的几何模型, 用以形象地表现和演示被研究的对象;它也可以是 一些图表,用以说明事物的流程。 (3) 数学模型:它是采用数学符号来精确描述实 际事物中的变动因素和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2009.11.15 10
7、 构造模型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成功的模型往往是科学 和艺术的结晶。建模的方法和思路有以下4种: (1) 直接分析法:根据研究者对问题内在机理的认识 直接构造模型,并利用已知的算法对问题求解与分析。如 线性规划模型,动态规划模型,排队模型,存储模型,决 策与对策模型等等。 (2) 类比法:模仿类似问题的结构性质建立模型并进 行类比分析。如物理系统、化学系统、信息系统、和经济 系统之间都有某些相通的地方,因而可互相借鉴。 (3) 统计分析法:尽管机理未明,但可根据历史资料 或实验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模。 (4) 逻辑推理法:利用知识和经验对事物的变化过程 进行逻辑推理来构造模型。 2009.11.
8、15 11 数学模型是三种常见模型中最抽象、最复杂的模型,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可以写为: 目标的评价准则 U = f(xi, yj, k) 约束条件 g(xi, yj, k) 0 式中: xi为可控变量; yj为已知参数; k为不确定性因素。 目标的评价准则一般要求达到最佳(最大或最小)、适 中、满意等。准则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约束 条件可以有许多,也可以一个没有。如果g为等式,即为 平衡条件。当模型中没有不确定性因素时,称之为确定性 模型。如果不确定性因素是随机因素,则为随机模型;如 果是模糊因素,则为模糊模型;如果既有随机因素又有模 糊因素,则为模糊随机模型
9、。 1.4 1.4 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 2009.11.15 12 在建立了问题的数学模型之后,如何求解模型是运筹 学的另一个关键所在。运筹学的进步有赖于定量分析技术 的应用与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提高,各 种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性软件相继推出,使决策者得以借 助于计算机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大大改进了 定量技术的有效性。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在应用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技术 的时候应该十分小心。因为实际问题通常是复杂的,它包 含着许许多多数字的和非数字的有用信息。在数学模型的 量化与抽象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理想化而偏离实际情况从 而失去代表性。 13 2009.1
10、1.15 第二章:线性规划第二章:线性规划 14 2009.11.15 2.1 2.1 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 原材料消耗 (吨) 产品利润 (千元/吨) 产品需求量(吨) A B C 产品 I 10 6 8 5 不大于1500 II 5 20 15 7 不小于100 原材料最大供应 量(吨) 600 500 800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1947年美国数 学家Dantzig提出了求解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方法之后,已被 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军事、经济等各 种决策领域,成为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2.1(生产计划问题) 某化工厂在计划期内拟安排生产I 、
11、 II两种产品,已知其市场需求量和单位利润及原材料的消耗 量如表2.1所示。问应如何安排生产计划以使该工厂的获利 最多? 表2.1 生产计划综合信息 2009.11.15 15 max75 21 xxZ 800158 500206 600510 21 21 21 xx xx xx 1500 1 x 解解 该问题可用以下的数学模型描述:设x1、x2分别表 示产品I、II的产量,则工厂追求的目标可写成利润函数 式中:符号max表示对利润函数Z求极大值。目标追求所 受到的限制来自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需求两个方面,其中 原材料供应施加的约束条件可以写为 表2.1提供的信息将第一种产品的计划产量限制在150
12、0吨 以内,但对第二种产品的产量并未构成实质性约束,即 2009.11.15 16 0, 1500 800158 500206 600510 . . 75max 21 1 21 21 21 21 xx x xx xx xxts xxZ 以上4个约束条件被称为显式约束条件。此外,考虑 到变量x1、x2分别表示产品I、II的产量,取值范围应满足 大于等于零的要求,否则没有意义。这一类公理性的约束 条件被称为隐式约束条件。 综上所述,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可写为: 例2.2(边角余料问题) 某纸厂生产纸卷的标准宽度为20 英尺。现有三宗订单,所要求纸卷的宽度分别为5、7、9 英尺,需求量分别为150卷、2
13、00卷、300卷。厂家需从标 准宽度的纸卷上进行切割以满足顾客的订货要求。问应如 何切割以满足顾客的订购需求且使废弃的边角余料最少? 解 该问题中纸卷的可能切割方式共有6种(见图2.1)。 |5|5|5|5| |5|5|7|3| |5|5|9|1| |5|7|7|1| |7|9| 4 | | 9 | 9 | 2 | 图图2.1 基本切割方式基本切割方式 2009.11.15 17 2009.11.15 18 其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65432 43min Wxxxxx 150224 . 4321 xxxxts 2002 542 xxx 3002 653 xxx 且为整数, 0 i x
14、i 上述数学模型的目标函数也可以改写为: 6 1 654321 j j xxxxxxxW min 作为一个练习,请读者仔细思考上述两个模型的差别。 2009.11.15 19 例2.3(连续投资问题) 某公司考虑两种可能的连续投资 计划A和B。其中,计划A每元投资每年可赢利0.1元;计 划B每元投资每2年可赢利0.3元。设公司在第一年年初拟 用于投资的金额为100万元,问应如何安排投资计划可使 该公司在第3年年末所收回的资金最多? 解 令xij 表示公司在第i年年初投资于计划j中的金额, 则今后3年可能的投资情况如表2.2所示: 表表2.2 投资分析表投资分析表 年份 年初可用金额 (万元)
15、投资计划 年末收回金额 (万元) A B 1 100 x1A x1B 1.1x1A 2 1.1x1A x2A x2B 1.1x2A+1.3x1B 3 1.1x2A+1.3x1B x3A 1.1x3A+1.3x2B 2009.11.15 20 jix xxx xxx xxts xx. ij BAA ABA BA BA , 0 3 . 11 . 1 1 . 1 100. 3 . 111 123 122 11 23 Zmax 故该投资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为: 从以上的例题分析可以看出,建立线性规划的数学模 型要求决策者回答三个问题:(1) 变量是什么?(2) 目标函数 是什么?(3) 约束条件是什么?
16、其中,变量是线性规划建模 的关键与基础。如果变量设计合理,便容易回答后面的两 个问题;否则不易找到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的表示形式, 即使勉强完成了建模,也难以理解模型的物理意义。 2009.11.15 21 2.2 2.2 线性规划的图解方法线性规划的图解方法 例2.4 考虑下面的线性规划问题: 0, 2 1- 82 62 . . 23 Z max 21 2 2 1 21 21 21 xx x xx xx xxts xx 2009.11.15 22 3/38 3/4 3/10 82 62 2 1 21 21 Z x x xx xx 步骤1 在约束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线性规划的可行域 步骤2 在目标函
17、数的基础上确定可行域中的最优点 步骤3 求解最优点对应的变量值和目标函数值 2009.11.15 23 2 2. .3 3 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 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 njx mibxats xcZ j ij n j ij n j jj ,.,2 , 1 , 0 ,.,2 , 1 , . . max 1 1 2009.11.15 24 1非负变量: 。 若变量 xi 无约束,可将其改写为两个非负变量之差 的表示形式,即 ,其中 2极大型目标函数:max。 对于极小型目标函数min,可采用等价变换转化为极 大型目标函数max,即 3等式约束条件:。 对于型或型的不等式约束条件,可
18、通过添加外在 变量的方法将不等式约束条件转换为等式约束条件。如: jx j , 0 iii xxx0, ii xx )- ( min maxZZ 25352535 10431043 5321321 4321321 xxxxxxx xxxxxxx 2009.11.15 25 例2.5 将以下线性规划改写为数学模型的标准形式 0 647 52 10. 32min 2 21 21 21 21 x xx xx xxts xxZ 解 )max(min, 1 11 ZZxxx 0, 6477 522 10. 322)(max 432 1 1 42 1 1 32 1 1 2 1 1 2 1 1 xxxxx
19、xxxx xxxx xxxts xxxZ 2009.11.15 26 2.4 2.4 常规单纯形方法常规单纯形方法 由线性代数的原理可知,一个包含n个变量和m个方程 的线性方程组,当nm时是一个不定型方程组,其中包含有 无穷多个解。此时,n个变量被分为两组,一组是基本变量, 数目等于m;另一组为非基本变量,数目等于nm。令非基 本变量的取值为零,然后对基本变量求解方程组,可以得到 一组唯一的解,称为基本解。如果基本解中全部变量的取值 是非负的,则称为可行基本解;否则为不可行基本解。关于 基本变量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只要所选出的变量相互 独立即可。例如,考虑下面的线性方程组: 322 242
20、 4321 4321 xxxx xxxx 式中n=4, m=2, n-m=2,故4个变量中的2个是基本变量,另 外2个是非基本变量。显然,除了x1和x3因为线性相关而不 能同时选为基本变量外,变量间其他的两两组合都可以产 生一个基本解。 2009.11.15 27 若令 x3 = x4 = 0,则有 32 22 21 21 xx xx 若令 x1 = x2 = 0,则有 32 24 43 43 xx xx 线性规划的可行基本解与不可行基本解在线性规划 的单纯形算法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并因此形成 单纯形方法的两个分支:常规单纯形与对偶单纯形。 2009.11.15 28 0, 2 1 82 6
21、2. 23max 432121 42 321 221 121 21 ssssxx sx sxx sxx sxxts xx - Z , 重新考虑例2.4中的线性规划问题,旨在观察图解方法 的代数演绎过程。首先将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标准化,即 这里 n=6, m=4, n-m=2。若将x1和x2确定为非基本变量,其 对应的初始解是一个可行基本解: x1 = 0, x2 = 0, s1= 6, s2 = 8, s3 = 1, s4= 2 它相应于图2.2中的坐标原点A,其目标函数值Z = 0 2009.11.15 29 由图2.3可见,从A点出发,沿着可行域的边界有两条 路线可以到达最优点C。一条是:
22、 ,另一 条是: 。显然,两条路线的长度不一样。换言之, 不同搜索方式有着不同的效率。作为对方法的要求,这里 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行走的方向,二是行走的距离。 前者涉及解的好坏,即优化性;后者涉及解的对错,即可 行性。 图图2.3 CDEFA CBA 2009.11.15 30 根据高斯约旦的消元法则,每次交换解中的一个非 基本变量与基本变量。其中,被交换的非基本变量称为进 入变量,而对应的基本变量称为退出变量。 为了解释进入变量和退出变量的选择原则,需要先回 顾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物理含义。一般而言,极大型目标 函数中变量的系数可视为相应产品的单位利润或单位收益 (例如生产计划问题)。本例
23、中坐标原点所对应的生产系 统尚处于计划实施前的空闲状态,即系统有能力生产两个 不同的产品,但目前一个产品都还没有生产。现在面临的 问题是:如果暂时只能生产一个产品,应该选择哪一个产 品作为生产对象?在不考虑其他方面影响因素的前提下, 一个直观的想法应该是选择单位利润或单位收益最大的产 品作为生产产品。换言之,进入变量应为目标函数中最大 正系数所对应的变量,这一原则被称为线性规划单纯形方 法的优化原则。 2009.11.15 31 根据优化原则,例2.4中下一步的进入变量应为非基本变量x1。相应 的退出变量则由各种资源允许产品I生产的数量来决定,其计算结果为: 资源1允许产品I生产的数量:6/1
24、 = 6 资源2允许产品I生产的数量:8/2 = 4 资源3允许产品I生产的数量:1/-1 = -1 资源4允许产品I生产的数量:2/0 = 其中负比值没有意义,无穷大意味着没有限制,故真正反映生产资源最 薄弱环节的比值应是其中的最小正比值,它表示资源允许产品I生产的 最大数量。本例中的最小正比值为4,由约束直线2取得,故与之对应的 基本变量s2应该退出,因为x1=4时,s2=0。上述退出变量的选择原则被 称为常规单纯形方法的可行性原则。x1和s2的交换导致新的基本可行解: x2 = 0, s2 = 0, x1= 4, s1= 2, s3= 5, s4= 2 它相应于图2-2中的B点,其目标函
25、数值Z = 12。 重复上述过程,可逐步达到问题的最优解: x1 = 10/3,x2 = 4/3,Z = 38/3 对应图2.2中的C点。 2009.11.15 32 常规单纯形方法的两个重要原则是: (1) 优化原则:极大问题中的进入变量是目标函数中最 大正系数所对应的非基本变量;如果目标方程中所有非基 本变量的系数均为负数,则该可行解即为最优解。 (2) 可行原则:极大问题中的退出变量都是在进入变量 轴上具有最小正比值的基本变量。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最小正比值,可任选其中之一。 常规单纯形方法的迭代步骤概括为: 步骤1 在线性规划标准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行基 本解作为初始解 步骤2
26、 依据优化原则从目前的非基本变量中选择一个 进入变量 步骤3 依据可行原则从目前的基本变量中选择一个退 出变量 步骤4 交换进入变量和退出变量以产生新的可行基本 解,然后返回步骤2。 2009.11.15 33 2.4.2 2.4.2 常规单纯形表上作业常规单纯形表上作业 单纯形方法的运算过程可基于Gauss-Jordan的消元 法则在单纯形表上完成。单纯形表的制作形式与线性规 划的数学模型一一对应。但在制作单纯形表之前,应先 将目标函数改写为方程式。例如: Z = 3x1+2x2 Z -3x1-2x2 = 0 为此,常规单纯形的优化原则需做如下修改: (1) 优化原则:极大问题的进入变量是目
27、标函数中 绝对值最大的负系数所对应的非基本变量;如果目标方 程中所有非基本变量的系数均大于等于零,则该可行解 即为最优解。 (2) 可行原则:极大问题的退出变量都是在进入变 量轴上具有最小正比值的基本变量。如果存在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最小正比值,可任选其中之一。 2009.11.15 34 依据优化和可行原则,x1和s2分别为进入变量和退出变 量,故表中与之对应的列和行被分别称为进入列和退出行。 同时,将位于进入列和退出行相交单元上的元素定义为基准 元素,它在单纯形的表上作业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并发挥重 要作用。线性规划单纯形表上作业的有关说明见表2.7。 退出行 检验数 进 入 列 基准元素 表
28、表 2.7 目标与基 X1 X2 S1 S2 S3 S4 解 X1轴上截距 (比值) Z -3 -2 0 0 0 0 0 S1 1 2 1 0 0 0 6 6/1 = 6 8/2 = 4 1/-1 = -1 2/0 = S2 1 0 1 0 0 8 S3 -1 1 0 0 1 0 1 S4 0 1 0 0 0 1 2 35 2009.11.15 原基准行 2 1 0 1 0 0 8 原基准元素 2 新基准行 1 1/2 0 1/2 0 0 4 单纯形表上作的计算步骤可以概括为: (1) 先计算基准行:新基准行元素 = 原基准行元素 / 原基准元素 (2) 后计算其它行:新行元素 = 原行元素
29、原进入列对应元素 新基准行元素 本例中新基准行、新目标行和新的S3-行的计算结果为: (1) 新基准行 2009.11.15 36 原目标行 -3 -2 0 0 0 0 0 -(-3)新基准行 3 3/2 0 3/2 0 0 12 新目标行 0 -1/2 0 3/2 0 0 12 原S3行 -1 1 0 0 1 0 1 -(-1)新基准 行 1 1/2 0 1/2 0 0 4 新S3行 0 3/2 0 1/2 1 0 5 (2) 新目标行 (3) 新 S3 行 2009.11.15 37 例2.4: 完整的表上作业 目标与基 X1 X2 S1 S2 S3 S4 解 A点点 Z -3 -2 0
30、0 0 0 0 S1 1 2 1 0 0 0 6 S2 2 1 0 1 0 0 8 S3 -1 1 0 0 1 0 1 S4 0 1 0 0 0 1 2 B点点 Z 0 -1/2 0 3/2 0 0 12 S1 0 3/2 1 -1/2 0 0 2 X1 1 1/2 0 1/2 0 0 4 S3 0 3/2 0 1/2 1 0 5 S4 0 1 0 0 0 1 2 C点点 Z 0 0 1/3 4/3 0 0 38/3 X2 0 1 2/3 -1/3 0 0 4/3 X1 1 0 -1/3 2/3 0 0 10/3 S3 0 0 -1 1 1 0 3 S4 0 0 -2/3 1/3 0 1 2/
31、3 2009.11.15 38 2.4.4 2.4.4 单纯形应用中的特殊情形单纯形应用中的特殊情形 单纯形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几种特殊情形为:退 化解,多优解,无界解,无可行解 (1) 退化解:在使用单纯形表确定退出变量时,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基本变量具有相同的最小比值, 那么在下一个单纯形表中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基本变 量取值为零、而目标值不变的情形,这样得到的新 解被称为退化解。起因是模型的构造不合理,其中 包含了一个或多个冗余约束条件。 2009.11.15 39 例2.6 考虑以下线性规划问题: 0, 42 84. 93max 21 21 21 21 xx xx xxts xx Z 目标与基
32、X1 X2 X3 X4 解 比值 迭代1 Z -3 -9 0 0 0 X3 1 4 1 0 8 2 X4 1 2 0 1 4 2 迭代2 Z -3/4 0 9/4 0 18 X2 1/4 1 1/4 0 2 X4 1/2 0 -1/2 1 0 迭代3 Z 0 0 3/2 3/2 18 X2 0 1 1/2 -1/2 2 X1 1 0 -1 2 0 2009.11.15 40 (2) 多优解:当目标直线平行于包含最优解的 约束直线时,该约束直线在可行域中的任意一点 都是问题的最优解。 例2.7 考虑以下线性规划问题 0, 4 52 . . 42 max 21 21 21 21 xx xx xxt
33、s xxZ 2009.11.15 41 (3) 无界解:当极大问题的可行域上方无界或 极小问题的可行域下方无界时,目标函数值可增 至无穷大或减至无穷小,这样的解被称为无界解。 例2.8 考虑以下线性规划问题 0, 40 2 10 . . 2 Zmax 21 1 21 21 xx x xxts xx 2009.11.15 42 (4) 无可行解:约束条件互相矛盾,导致问题 的可行域不存在。 例2.9 考虑以下线性规划问题 0, 12 43 22 . . 23 Zmax 21 21 21 21 xx xx xxts xx 2009.11.15 43 2.5 2.5 对偶单纯形方法对偶单纯形方法 常
34、规单纯形方法是从一个欠优的可行基本解开始, 在求解过程中始终保持解的可行性而逐步改进解的优 化性;反之,对偶单纯形方法则从一个超优的不可行 基本解开始,在求解过程中始终保持解的优化性而逐 步改进解的可行性。 例2.10 给定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 0, 3 634 33 . . 23 Zmin 21 2 1 21 21 21 xx xx xx xxts xx 0, 3 634- 3 3- . . 23 Zmin 54321 52 1 421 321 21 xxxxx xxx xxx xxxts xx 2009.11.15 44 (1) 图解法:问题的初始解为 X = (0, 0, -3, -6,
35、3)T,Z=0 相应于图中的A点,即坐标原点。最优解为: 2 . 4 ,)2 . 1 , 6 . 0(Zx* T 2009.11.15 45 (2) 对偶单纯形方法 回顾常规单纯形方法的求解过程,现行解可行而未优 化,故先选择最可能改进优化性的非基本变量作为进入变 量,然后考虑退出变量的问题,其交换顺序是先进后出; 而在对偶单纯形方法中,现行解超优但不可行,故先选择 最不可行的基本变量让其离开,然后考虑进入变量的问题, 其交换顺序是先出后进。相应原则为: 可行性原则:离开变量是取负值且绝对值最大的基本 变量。 优化性原则:极小问题的进入变量是具有最小比值的 非基本变量;极大问题的进入变量是具有
36、最小绝对比值的 非基本变量。 比值的确定方式是用目标行系数除以退出行中相应的 负系数。如果退出行中所有的系数均大于或等于零,则该 问题不存在可行基本解。 2009.11.15 46 例2.10 的对偶表上作业过程介绍如下 目标与基 X1 X2 X3 X4 X5 解 迭代1 Z -3 -2 0 0 0 0 X3 -3 -1 1 0 0 -3 X4 -4 -3 0 1 0 -6 X5 1 1 0 0 1 3 比值 3/4 2/3 迭代2 Z -1/3 0 0 -2/3 0 4 X3 -5/3 0 1 -1/3 0 -1 X2 4/3 1 0 -1/3 0 2 X5 -1/3 0 0 1/3 1 1
37、 比值 1/5 2 迭代3 Z 0 0 -1/5 -3/5 0 21/5 X1 1 0 -3/5 1/5 0 3/5 X2 0 1 4/5 -3/5 0 6/5 X5 0 0 -1/5 2/5 1 6/5 2009.11.15 47 2.2.6 6 常规常规- -对偶算法对偶算法( (广义单纯形广义单纯形) ) 常规对偶算法是常规单纯形和对偶单纯形的自然扩展, 它允许使用者从一个既不可行、也未优化的任意基本解开始, 灵活运用常规单纯形方法或对偶单纯形方法,以最简捷的方 式趋近最优解。 例2.11 考虑以下线性规划问题 623 . . 2 Zmin 21 21 xxts xx 0, 5 32 2
38、1 21 21 xx xx xx 0, 5 32 623 . . 2 Zmin 32121 321 221 121 21 sssxx sxx sxx sxxts xx 2009.11.15 48 初始解:x1=0, x2=0, s1=-6, s2=-3, s3=5, Z=0 。此解既未优化, 也不可行,变换过程见下表,优化路径:AFG。 目标与基 X1 X2 S1 S2 S3 解 迭代1 Z -1 2 0 0 0 0 S1 -3 -2 1 0 0 -6 S2 -1 -2 0 1 0 -3 S3 1 1 0 0 1 5 迭代2 Z -4 0 1 0 0 -6 X2 3/2 1 -1/2 0 0
39、3 S2 2 0 -1 1 0 3 S3 -1/2 0 1/2 0 1 2 迭代3 Z -3 0 0 0 -2 -10 X2 1 1 0 0 1 5 S2 1 0 0 1 2 7 S1 -1 0 1 0 2 4 2009.11.15 49 一般来说,广义单纯形方法在确定进入和退出变量 时不需要计算比值。对于标准化线性规划(max)而言, 其进、出原则可自然实现如下: 1因为现行解未优化,则检验数中必然有负数, 故根据优化原则,应选择绝对值最大的负检验数对应的 非基本变量作为进入变量; 2因为现行解不可行,则基本变量的取值中必然 有负数,故故根据可行性原则,应选择绝对值最大的负 数所对应的基本变
40、量作为退出变量。 由本例的求解路线可以看出,广义单纯形方法的搜 索轨迹并不总是“一步一个脚印”,而有可能采取走 “捷径(cut path)”的方式,跨越线性规划的某些基本 解,如本例图2.9中的E点。 2009.11.15 50 2.2.7 7 改进单纯形改进单纯形 线性规划的矩阵模型 0 . . max x bAxts cxZ T m T nn bbbbxxxxcccc),.,( ,),.,( ),.,( 212121 其中: T mjjjj aaap),.,( 21 )( . :.: . . 21 21 22221 11211 n mnmm n n ,p,pp aaa aaa aaa AL
41、 2009.11.15 51 约束条件Ax = b是一个含m个方程和n个变量的线 性方程组,其中n m。依据线性代数理论,从系数矩 阵A中任选m个线性独立的列向量 均可产生问题的一 个基本解。这m个列向量所构成的方阵B被称为线性规 划的基: ).( . :.: . . 21 21 22221 11211 m mmmm m m ,p,pp aaa aaa aaa B 显然,这样的方阵必须是非奇异的,即:|B| 0。 2009.11.15 52 例2.12 设某线性规划的系数矩阵为: 100 0 325 01000 2 1 00 1 11 1 1 - - A 这里m = 3, n = 7, nm
42、= 4。容易验证,p1, p2, p3可以构 成一个基B,因为 09 325 021 111 但是p4和p5就不能同时被包含在任何基本矩阵中,因为 它们线性相关:p4 = p5 2009.11.15 53 线性规划单纯形方法中的初始基是一个单位矩阵,即 B = I。然后每次交换基内、外的一个列向量,逐步将现行 解推向优化(常规单纯形)或推向可行(对偶单纯形)。这一 过程的数学描述为:设xI, xII 分别代表初始基中的非基本 变量和基本变量,前者由决策变量和剩余变量组成,后者 由松弛变量和人工变量组成。则线性规划的矩阵模型可以 改写为: 0 )( . . )( max II III I II
43、I III ,xx b x x A,Its x x ,CCZ b x x Z IA -CC II I 0 0 1 21 2009.11.15 54 对于任何一个中间过程,用xB, cB表示与现行基B对 应的基本变量及其目标系数,考虑到非基本变量等于 零的事实,则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可以写为: 0 . max BB x x xZ bBts C B bx Z B C B B 0 0 1 B CB 0 1 1 1 0 1 B BCB 将上式的两边左乘矩阵 的逆矩阵 ,即 可导出目标值和基本变量取值的理论计算公式: bB bBC bB BC x Z BB B 1 1 1 1 0 0 1 2009.11.
44、15 55 上式对应单纯形表中的最后一列,即问题的结果部 分。为了判断和改进现行解的优化性,有必要进一步导 出单纯形表的其余部分,包括检验数与进入列或退出行 的计算公式。 bB bBC bB BC x x Z IA CC B BC BB II I III B 1 1 1 1 1 1 0 0 1 0 1 0 1 bB bBC x x Z IBAB CIBCC-ABC 1- 1- B II I 11 II 1 B 1 B 0 1 I 2009.11.15 56 上式可以改写成单纯形表的初始形式 目标与基 xI xII 解 Z CBB-1ACI CBB-1CII CBB-1b xB B-1A B-1 B-1b 上表所示的单纯形算法结构中,由于xI, xII 始终对应着 初始解中的基本变量和非基本变量,随着解的变换演进, 使用不很方便。故更常见的单纯形算法结构为: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