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适用)上海市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9 记叙文阅读(二)概括与主旨(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6980283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构适用)上海市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9 记叙文阅读(二)概括与主旨(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机构适用)上海市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9 记叙文阅读(二)概括与主旨(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机构适用)上海市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9 记叙文阅读(二)概括与主旨(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机构适用)上海市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9 记叙文阅读(二)概括与主旨(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机构适用)上海市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9 记叙文阅读(二)概括与主旨(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机构适用)上海市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9 记叙文阅读(二)概括与主旨(含答案)记叙文阅读(二)概括与主旨 (一)概括要点: 1.看标题,标题表明内容。如回忆我的母亲、最后一课。 2.抓文章的中心词、中心句、概括句(往往是第一段、末段的首句或尾句)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通过分段,看各段之间是何关系,并列关系相加,偏正关系以正为主。 4.六要素概括法,记事写人的文章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对策:首先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5.根据文章线索。 (1)线索的特点: 连贯性:贯穿全文,不脱节,不跳跃; 始终性:线头在开端、线尾在末段,线索在

2、开头结尾都要有体现。 (2)线索的分类: 以某一事物为线索:如枣核以“枣核”为线,17年中考以单车为线索。 以某一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中的“看戏”,16年中考以爸爸教我读中国诗为线索。 以某一人物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如孔乙己。 以时间为线索:如老山界。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春以“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 “赞美白杨树的感情”为线索。 以地点或(行踪)的转换为线索:如散步老山界。 以景物的变化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 (二)概括主题中心思想 1.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 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文章的主题。如了解了故乡的背景就容易分析出文章的

3、主题是通过闰土等人的巨大变化,揭示黑暗统治及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2.分析标题,概括中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如秋天的怀念、夏衍的魅力题目就直接揭示了主题;变色龙、爸爸的花儿落了等题目形象含蓄地揭示文章主题。 3.看开头结尾的中心句 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如背影、顶碗少年开篇写了作者的切身感受,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题。 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如走

4、一步,再走一步。 4.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 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5.抓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 一般的记叙文,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或重点句,要抓住这些中心句或重点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 6.概括各段大意,归纳中心。 要先把每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在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意的中心。如我的老师 7.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主题。 结构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结构可以了解作者意图,总结归纳出主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先写百草园快乐自由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对比中就揭示了封建

5、教育束缚儿童的健康成长。 8.综合分析,把握中心。 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一般语言表述形式: 本文记叙了(或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赞扬了(或揭露了、歌颂了、说明了、表达了、表现了)的精神(或思想、品质、道理、感情性格、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题 例1 原来,15年前的一个晚上,帕西警官追捕一名行凶抢劫的歹徒,随着他发出的“乓乓”两声枪响,黑暗中发出一声惨叫。等他冲过去,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躺在地上的不是凶犯,而是一个受伤的无辜者,正抱着头部痛苦呻吟。他赶紧将这人送往医院。经检查,这个叫奎多斯的人脑内嵌入

6、一颗弹头,但无法动手术取出帕西本该如实向警局上报这一误伤事件的,但他害怕影响自己的前途,就隐瞒了下来。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_。(3分) 例2 性感的荷花 陈振林 那一年,我刚担任一个新班级的语文教学,第一节课上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我教过好几遍。我想,这堂课我正好可以和学生好好交流一下。 我按照自己的风格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串读全文,感知结构美;精读美段,欣赏画面美;品读妙处,体验情感美。这种教学方法,是我的强项,我相信学生也会喜欢。在“精读美段,欣赏画面美”阶段,有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发言,说出自己找到的“美”。 一个女生站起来发言:“我喜欢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7、。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几句。这里写荷花,袅娜是她的形,羞涩是她的神。明珠,写出了她的光感;星星,写出了她的动感;美人,写出了她的美感。” 我惊叹这位学生心思细腻,语言表达流畅,正想表扬这个女生时,另一个声音冒了出来:“还写出了她的性感。” 听到“性感”这个词,同学们都笑了。在学生眼里,也许这个词是属于“少儿不宜”的。这个词很“刺耳”,我也感到很棘手。 声音很大,是从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传来的。我循声看去,是个男生,高高大大的,头发似乎没有梳。我准备走过去,有个女生小声地说:“老师,别理他,

8、他成绩很差,经常在课堂上捣蛋。”我稍有犹豫,还是走到了男生的课桌旁,对他说:“请站起来回答。”男生就站了起来,“能具体分析你刚才的观点吗?” 男生理了理凌乱的头发,说:“亭亭的舞女的裙,不性感吗?刚出浴的美人,不性感吗?”他的声音低了下来,神色有点紧张。我感觉,这是一个不常发言的学生,有可能他的成绩和平时的表现都比较差,但我想利用这个契机,好好地引导他。“能告诉你的姓名吗?”“王天成。”“王天成同学,你还可以说得更具体点吗?”听到这句话,他来劲了,声音也大了起来:“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荷叶的外形,更写出了荷叶的动感;刚出浴的美人,让人联想到美玉般的洁净,动静结合” 他分析得透彻细腻,我不由得赞

9、叹:“文字里不是没有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现处处有美。王天成同学就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自信地笑了,轻松地坐下来。 之后的语文课,王天成成了一个积极发言的学生,而且发言往往另辟蹊径,很有见地,十分精彩。期末考试,他的语文成绩相当优秀,其他科的成绩也有了进步。 也许是那节课上一个小小的鼓励,改变了王天成。后来,王天成的高考成绩超过重点学校录取线。他特意给我发了一条短信:“陈老师,感谢您!我很高兴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我会记得当年我说的性感的荷花,更会永远记得您的语文课,是性感的语文课。” 根据选文内容,将下表空格的记叙文六要素填充完整。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10、 _ _ “我”、一个女生、王天成 _ _ _ _ _ 例3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我家有个“豆腐西施” 刘 希 母亲有一门打豆腐的好手艺。别人一斤干黄豆,只能打出两斤半的豆腐,母亲却能打出三斤有余。而且,她做出来的豆腐,香嫩爽滑,不嫩不老。我觉得母亲和鲁迅笔下那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很像,因此戏称她为“豆腐西施”。 我们一家三兄妹,所有的学费及开销,都是母亲一手一手“磨”出来的。她以前做豆腐,是用很古老的石磨,将黄豆塞进石磨口里,加水用力转啊转,就成了豆汁,将豆汁烧开,用豆腐包过滤,用卤水点成豆腐,最后用石板压成形,一板板白白嫩嫩的豆腐,就大功告成。 做豆腐是件很辛苦的事。母亲临睡前最重要

11、的一件事,就是将黄豆清洗干净,除去杂粒,放进一个大缸里。凌晨四点,母亲准时起床,将泡好的黄豆放进石磨里磨。尽管母亲很是小心,不弄出任何声响,但磨子吱吱嘎嘎的声音,和烧豆汁时柴火噼里啪啦的声音,时常会惊扰我的梦。等我们六点半起床去上学,母亲的豆腐已经做好了。 做好的豆腐,母亲要用箩筐担到村里挨家挨户地去卖。有时候卖不完,她还得多转几个村子。每天母亲回到家时,往往已是黄昏。母亲常年疾病缠身,但无人帮手,她仍得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泡豆、磨汁、滤渣、压形,她无怨无悔。 我的记忆里,除了母亲疲惫的面容外,更难以忘怀的,是她的眼泪。那天清早,母亲刚出门,箩筐的绳子突然断掉,两筐刚出炉的滚烫的豆腐,就倾倒在

12、了母亲的脚上。她疼得“哇”的一声叫出来,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那天,我刚好和母亲同路,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哭得像个孩子,哽咽着,不成声。 我搀扶起她,劝她说:“妈,以后会好的,等我考上大学了,我一定不让您这么辛苦了。”母亲怔怔地望着我,好半天,破涕为笑。母亲第一次那么早就回了家,还担着两筐沾了沙子的豆腐。母亲一路还唱起了她最爱的歌:“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正是冬天,沾了沙子的豆腐,母亲舍不得倒掉,冲洗干净,拌点小葱,便成了我们那一个月餐桌上的主菜。 母亲常常教导我们,做人就要像豆腐,清清白白,一生都光明磊落。母亲也是这样做的。她的一生,其实就像豆腐,泡、磨、熬、挤、压,历经人

13、生的艰难,历经岁月的洗礼。但现在儿孙在膝下承欢,个个都极尽孝道,母亲也算守得云开,见到晚年最美的风景,好不快乐。 母亲的豆腐,每一块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选自2016年3月21日羊城晚报) 1.文中的段与段描述了关于母亲的2个场景,请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_ _ 2.文章结尾说“母亲的豆腐,每一块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联系全文,说说“我”从母亲这本教科书中读到了什么? _ _ 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21分) 心 灯 宁 白 为我们楼盘收废品、报纸的,是一位50岁刚出头的农民。不老,却也不年轻了,已经是两个孙儿的爷爷。 几年前刚见他时,他给我留下了平实、拘谨的印象,薄薄的腰板

14、似乎还挺不直。跟他讨价还价,他也不恼,不愠不火地跟你诉说:“东西都卖不出好价喽。”嘴角还浅浅地笑着。 有一次,妻子跟他说,你住近郊,三轮车骑过的田头地边,如看见有能种花的土,给我捎个半袋。过了没几天,他专门把半袋子土送到家门外了。妻子看他实诚,送了他一只真空包装的红烧鸭子。 我家订了十几份报刊,他说这个小区里就数你家报纸多。于是上我家来收报纸的次数也多。熟悉后,每次来收报纸,便聊上几句。知道他是初中生,当过兵。白天收废品,晚上另打一份工,有时去修补房屋,有时在厂房建筑工地当小工。每天多则300元,少则200元。一个月有10多天,每天要干到早晨四五点,回来就直接到收废品的小区打个盹。 我问他:“

15、这样白天黑夜连着干,怎么受得了?” 他淡淡地说:“没办法啊!老婆在农村老家,身体不好,要用钱。儿子、儿媳打工赚得少,还有一儿一女要养活,得靠我补贴他们。” “靠你这点收入,也补贴不了多少啊?” “只能省着用啊!天天早晨一碗粥、两根油条,中午在外吃盒饭,最便宜也要十多元,晚上回家炒几个菜,与孩子们一起吃。” 那天早上,在地下室门口,见到他睡眼朦胧,手里拿着一本旧杂志,晃悠着走出来,便与他打招呼:“也喜欢看书?” “是的。这是收来的杂志,无聊翻翻。” “以后我送你几本书看看。” “那太谢谢了!” 过了有好几个月,不见他来收报。一打听,老婆病倒要动手术了,他回家去服侍她。我把家里的旧报纸杂志,都j

16、zn( )着,等他回来,卖给他。 今年开春后,在小区路上看见他了,便说:“我家里的报纸、纸板,你的三轮车都快装不下啦!” 他跟我上了楼。问他老婆病况,倒没见他揪心。淡淡地说:“开了刀,在老家养着。” 一大堆报刊、纸板,捆扎、称重后,他把散落在地上的几片树叶子捡起,裹进了报纸堆。我递给他一本武打书说:“你闲着时看看吧,你还喜欢什么书?” 他两眼盯着我,有几秒钟,随后轻轻地,有点不好意思却也直愣地说:“我喜欢看哲学书。” 我瞬间愣怔。他是为了表白自己的阅读等级,还是哲学书给过他生活的启示?在并不明亮的廊道里,我看到他说这话时,疲惫的眼神中有光的闪亮。 “你喜欢读哪些哲学书?” “我也看过一些外国哲

17、学书,不大懂,更喜欢看毛主席的哲学书,好懂。” 无论想看哪位哲学家的书,也无论他读哲学书是为了想在艰难的生活中求方法找出路,还是为了在心静的时候思考人生之奥秘,即便是他想“炫耀”自己知道“哲学”两字,都让我对这位穿着脏衣服的农民产生了一种亲近。一个收废品的农民,他说出“喜欢哲学”,得怎样地跨过自己内心深切的自卑啊! 我想着,一个想看哲学书的人应该不会缺斤少两。有“哲学”两字在心里,一个人便会有道德的准则,他的内心便会有对生命的期许。即便是出于我的迂拙,我也这样固执地认为。 我住的小区是杭州一个新城,周围大厦林立、商厦豪华、高档车飞驰。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农民会面对各种诱惑、矛盾、困难,只有在心

18、里把这些都扛住了,才能打好这份收废品的工,才能不慌不忙地活着。当下,他生活的压力正大,但他面对我的,却是淡然和平静,是因为他心中有盏灯吗? 心中有“灯”,眼中便会有光。我想,城里人的那一点点优越感,遇到这样的目光后,会不由自主地淡却。 前几天,他又来我书房搬报纸,边搬边随意地说:“你们城里人多好,都有一间书房可以看书。”从他淡淡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他深藏着的无奈。如果命运曾经眷顾他那个“哲学梦”,不知会造就怎样的他。 (刊于2017年11月23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综合版 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j zn 2细读第-段,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9分) 事 件 “我”的感受 聊天时,“

19、我”得知他的家庭境况。 (4) (1) 过了有好几个月,(2) (3) (5) 、(6) 3.(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3分) A. 第段画线句中“没几天”、“专门”、“送”、“家门外”连用,强调突出了他的实在、真诚。 B. 第段画线句中运用了“捆扎”、“称重”、“捡起”、“裹进”一系列动词,表现了他干活麻利、细心。 C. 第段画线句中“盯着”看出他对“我”给他武打书的不满;“轻轻地”、“有点不好意思”写出他有点自卑;“直愣”写出他性格的爽直。 D. 文中多处运用了“浅浅”、“淡淡”,呼应了第段中“他面对我的,却是淡然和平静”,表现出他在巨大的生活压力面前的淡定、平和,与段“疲惫的眼神中有

20、光的闪亮”形成强烈的反差。 (2)结合全文,简析“他”的人物形象。(4分) 4. 请写出本文题目“心灯”的含义。(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9分) 缺口的木桶 梁刚 儿子高三了,马上面临高考,但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父亲急,想跟儿子沟通,但儿子非常抵触。怎么办? 这天,父亲特意跑到古镇,找到一个能箍桶的老人,他要求老人给他定做一只短一截木板的缺口木桶。老人说:“那还是木桶吗?咋用呀?你这不砸我牌子吗?”父亲笑说:“我就是要让人家一眼看出,短一截木板,木桶就没法正常使用了。”老人疑惑地看了父亲几眼,似乎想得到确认,父亲狠狠地点了点头。两个小时后,一只缺口木桶交到了父亲手中。 父亲拿着

21、这只缺口木桶回家,把它放在了书房最显眼的地方。 那天,儿子放学一进门就注意到了那个奇怪的木桶,但他只是不屑地撇了撇嘴。父亲想凑上去说些什么,不料儿子却先身夺人:“不用解说,道理我懂,你是想让我提升数学这块短板,让木桶的容量迅速增加,但我讨厌数学!讨厌!”儿子的表情充满了厌烦。 父亲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是怔怔地看着儿子,心里是说不出的味道。晚上,他在QQ上给儿子留言:“我帮你请了最好的数学老师。” 儿子没理会父亲的留言。可是,过了一天儿子突然回复:“人生的选择就没有第二条路了吗?那只木桶除了装水,就不能装其他东西了吗?如果装固体物质,短一截木板不是照常使用!”? 儿子故意用了三个惊叹号,明显是要

22、和父亲叫板。儿子激烈的反应反而让父亲冷静了下来,他想了想,回复道:“木桶只是想告诉你,提升自己的短板,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难道只有一个选择吗?”儿子反诘道。 父亲停了一会,慢慢地输入了一行回复:“你也可以做出其他选择。” 儿子回复得很快:“数学是我无法逾越的障碍,我想好了,我要学摄影,考艺术。” 父亲默默地盯着电脑屏幕,心里五味杂陈。他叹了口气,可又忍不住轻轻点头。 父亲觉得高三的那一年过得很慢,他看到儿子每天用功到很晚,而他也再没有提起提高数学成绩这回事。 终于,儿子考上了大学,还是本科。父亲捧着录取通知看了好久,他知道按儿子原先的成绩,他最多只能考个专科学校。 儿子开始自信起来

23、,与父亲的交流也变得主动。他会在QQ留言:“你看我做个班长是否够格?”父亲顿时激动起来,想跟他电话联系,但还是忍住了,他尽量回复得低调点:“可以!”儿子回了一个握手的表情。父亲笑了,轻轻嘀咕道:“嘚瑟。” 年末,儿子给父亲留言:“老爸,我这学期的考试绩点是4.5哦。”“不错。”父亲不敢表扬,但心里非常高兴。 大三那年,儿子再次在QQ给父亲留言:“老爸,我创作了一个短剧,最近参加大学生专业比赛,要在电视上播呢,有兴趣就看看噢。”父亲兴奋得跳起来,隔着房门连声高叫:“孩子妈,你儿子出息啦!”老婆被他的叫声吓了一跳,手一滑,盘子砸了一地。 父亲突然觉得放在儿子房间的那只木桶有些碍眼。那天,他悄悄把它

24、拿了出来,恰好被回家的儿子撞上。儿子见了一顿,随即说:“爸,那木桶放着吧,我还有用。”父亲疑惑地看着儿子,问:“啥用?”儿子一笑,没回答。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再到书房时,突然发觉那只木桶被换掉了。原先那只木桶矮胖,现在这只瘦长;原先那只由八块木板组成,现在这只只有七块木板。 儿子从背后凑上来,揽着父亲的肩膀,故作神秘地说:“你觉得怎么样?这是原来的桶呢?还是新买的桶?”父亲静静地注视着那只桶,若有所思 (上文有删改) 1第节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错字: ;改字: 。 2请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6分) 父亲想借缺口木桶和儿子说理 儿子选择艺术并努力考上大学 3第?段画线句

25、描写了父亲复杂的心情。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叹了口气”和“忍不住轻轻点头”所表现出的 矛盾心理。(4分) 4一般文中人物的交流以对话为主,但上文的父子交流却以QQ留言为主。从第至?节的内容,可以看出父亲教 育儿子的方法和态度是: 。(4分) 5结合全文,以下对于文中“木桶”所揭示的道理,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只有提升自己的短板,才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B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只要忽略短板,虽然容量小一点但照样有自己的价值。 C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去掉短板,重新组合,发挥长板优势就能挖掘出潜力。 D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短板长板都不重要,只要坚

26、持自己的选择就定会成功。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21分) 我们都是好孩子 上高中那会儿,我最喜欢的时间段是上午第二节课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因为那个课间比其他课间要多出足足10分钟,也就是所谓的“大课间”。这意味着我可以潇洒地挽着同桌尚文的胳膊一起去校外的书店,租借有关言情小说的书刊来看。 我们每次都竖着耳朵等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总感觉它的声音能穿透灵魂,陪我探寻更恣意盎然的人生。 同桌尚文虽然外表看起来文文静静的,但骨子里有着让人难以捉摸的不同寻常。她的家境优渥,在小镇上是数一数二的。她跟穷乡僻壤里出来的我,气质完全不一样。我这个寒门子弟,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要么“知识改变命运”,要么“

27、去广州等沿海城市打工,做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圈子被死死固定,一想起流水线上机械的工作,我就感到要命似的痛苦,所以在那时,我更信奉前者。 尽管如此,信念在神奇又力量强大的青春期叛逆面前还是甘拜下风,仿佛一瞬间,我就缴械投降了。 临近考试,我还在一本又一本地看言情小说。那个时候,我的青春读物的基调多以伤痛悲凉为主,我至今都能想起,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是怎么偷偷在课堂上哭起来的。还没等我缓过神,一只发现战利品的手就伸了过来。班主任言辞尖锐:“你们这些不务正业的坏孩子,真是自毁前程!”接着,她又从同桌尚文的桌兜发现了几本新的“战利品”。我愣在那里,“坏孩子”三个字像大话西

28、游里唐僧念经一般萦绕在我的耳旁,折磨着我的心智。什么时候,我被归于“坏孩子”的阵营了呢? 我依稀记得,初中时我还是老师眼中标准的“三好学生”,是父母们嘴里“别人家的好姑娘”。有一次期末考试,校领导还亲自到我家发放奖学金,虽然只有100元,但在我们那个小村庄里已经是家家户户争相谈论的头号新闻了。 我被单独拎出来谈话:“你刚来班里时成绩在前10名,你忘记了?你跟人家尚文不一样,知道吗?你父母是怎么说的?这个星期内把你的家长叫来谈一谈。” 听到要叫家长,我开始慌了,内心还在艰难地消化着终于被人指出来的“从好孩子到坏孩子”的转变。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只是自己不敢正视,接受不了。那时的感觉,就像被戳到了难

29、以启齿的痛处,也失去了拉紧我的最后一条救命线,在双重打击下,我的躯体开始下沉,眼泪像掉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班主任看我特别伤心,放缓了语气说:“叫家长的事情,我再考虑考虑,你先回去上课。” 回到座位后,我趴在桌子上继续沉浸在悲伤里。尚文开始安慰我,我不听,直到她说:“嘿,有什么大不了的,中午我请你吃炸鸡。”我一听就炸了,冲她吼道:“我才不要当坏孩子,我也没有你那资本不务正业,有钱也没什么了不起的。”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尚文眼中闪现的难过与惊愕。 两个星期后,她换了座位。 我好像又变回了通俗意义上的好学生,即便成绩提升很慢,但已经作为“改过自新”的例子被老师在班上表扬,但我并不开心。 直到在某个

30、大课间的前一节课上,我收到一张小字条:“送你一个礼物,是课间播放的第一首歌曲,里面有我想对你说的话。” 那是王筝的我们都是好孩子: 那时我们什么都不怕 看咖啡色夕阳又要落下 你说要 一直爱一直好 就这样 永远不分开 我们都是好孩子 异想天开的孩子 相信爱 可以永远啊 我们都是好孩子 最最善良的孩子 后来,我才知道,冷战的那段日子,她争取到了校园广播站播放员的职位,之后在大课间的20分钟里,一直都会响起王筝的那首我们都是好孩子,每每此时,我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意。 多年后的我,已经小有成就,已然理解了老师“望生成龙”的急切,也依然记得尚文说的话:“即便我们是坏孩子,我们也有梦想,只不过要在适合自己

31、的环境和时间做适合的事,你想做的,加油去做,我支持你!” 在某个傍晚时分,偶然听到网易云音乐的电台播放我们都是好孩子这首歌,不觉又想起了中学时代那个大课间的20分钟,那个还未出芽就干h枯wi的言情小说梦,还有那个有着踹生活两脚精神的同桌。 (选文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干h枯wi _ _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6分) 时 间 事 件 “我”的心情 大课间 “我”和尚文去校外租借言情小说。 (1) 临近考试 (2) 伤心 回到座位后 “我”不顾尚文的安慰,向她发火。 生气 两个星期后 (3) 感动 3.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5分) _ _ 4.第?段写出歌名和歌词

32、,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_ 5.下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告诫我们任性放纵的青春期叛逆是要付出代价的。 B.提醒我们要多阅读那些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经典读物。 C.表现青春期追梦多愁的特质,赞美同学间的纯真友谊。 D.批判了老师教学方式不当,对“我”造成了心理伤害。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 加个微信吧 蓝 月 她是我的微信好友,每当我更新微信朋友圈,她总会给我点赞。 对此我心怀感激,也心生愉悦。 心生愉悦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她是一位美丽温婉又不失大方的女子。 那天中午,我拿着餐盘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了下来,几乎同时,她也坐了下来。我们相视一笑,

33、互说了一句“你好”。 她中等身材,肤色白暂,一头齐耳短发,优雅中又稍带几分俏皮。 不可否认,男生对漂亮有气质的女生总是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一边吃饭,一边没话找话和她闲聊起来。当她听到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的时候,眼睛亮了起来,她说,我很喜欢看文学作品,但自己写不好,能不能加一个微信? 好啊!我差点欢呼雀跃,但我还是保持了作为文艺男的良好的修养。 我来加你吧?我拿出了自己的手机。 不不不,我加你。她也拿出手机,打开了微信扫一扫。 11“嘀” 12静等花开,好诗意的名字。她愉快地说。 13你的也不错,出水芙蓉,和你的气质很吻合。我赞美道。 14从那一刻起,“出水芙蓉”进入我的手机,成了我的微信好友,

34、当然,我也进入了她的手机,成了她的微信好友,这感觉,很美妙。 15下午的时候,我瞄了一下手机。很多条未读消息,打开一看,全是她点的赞。我不由得心花怒放,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园。 16接下来我发朋友圈的积极性更高了,而她总会第一时间为我点赞,看着她的头像我就忍不住开心,忍不住点开她的朋友圈,看她的动态,看她甜美的笑容,想象她银铃般的笑声。当然,还有为她点赞。 17可惜后来的日子,在饭点一直没有再遇上她。 18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烦躁而凌乱。一遍遍点开她的微信对话框,琢磨着要不要发一个微信,问下她中午一般什么时候吃饭。 19但我还是放弃了,怕给她带来我是轻浮男的错觉。 20我翻回她的朋友圈,看到了

35、她身处异地的相片。我不禁笑了,原来她外出了呀! 21少安毋躁,有缘自会相见。我对自己说。 22日子在我的期盼和等待中一天天过去,心反而越来越淡然起来。 23她一直在我的朋友圈,让我感到最好的朋友时刻和我相伴,现实中见不见面有什么要紧呢?有句话叫距离产生美。 24没事逛她的朋友圈成了我的习惯,静静地欣赏她,为她点赞。 25三个月后的一个中午,我终于再一次和她不期而遇,我们相视一笑,互说了一句“你好”。 26然而,我从她的眼神中并没有看到重逢的惊喜,她的眼神一如第一次见我。 27难道她已经把我忘了?今天早上她还为我点了赞的呀。 28我试探着问,你还记得有一位叫“静等花开”的微信好友吗?爱好写作的。

36、 29她抬起头,眼神迷茫地想了一会儿,说,好像有这么一位微信好友,怎么,你也是他朋友? 30我打着哈哈说,是啊,我经常和他一起,从他的手机上我看到了你,看见你经常给他点赞。 31是吗?她调皮地一笑,说,点赞是一种礼貌,应该的。既然你们也是朋友,要不咱们也加个微信吧。 32我好吧,可是,你不会嫌微信朋友太多吗?我问。 33呵呵,怎么会?朋友多,关注就会多呀!她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34她的笑容和她朋友圈晒出的相片一样美,但我今天一点都愉悦不起来,我掏了掏口袋,一脸无奈地说,不好意思,今天我没带手机,这样吧,我让“静等花开”把你的微信名片推送给我。 35好的,那再见了。她微微一笑,站起身优雅地离开了

37、。 36我看着她的背影发了一会呆,拿出手机,看着她的微信头像,忽然感觉很虚幻。 18第段“我”和她这种没有约定的偶遇,用后文的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2分) 19依次概括“她”的三件事(6分) (1) (2)外出期间,她仍一直在我的微信朋友圈。 (3) 20成为她的微信好友后,“我”对她的情感变化是 、欣赏、 。(4分) 2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说说第23段的作用。(5分) _ _ 2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必对微信好友付出真心真情。B微信好友间只有虚伪的礼貌。 C沉溺于微信交友只能自食其果。D虚拟的微友世界也需要真诚。 作业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 薛瓦

38、勒是一个乡村的邮差。虽然他的工作很辛苦,工资很少,但是他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总是把信件及时送到人们的手中。有一天,他在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发现绊倒他的石头形状很特别,于是,他便把石头放在了自己的邮包里。 当他把信送到村子里时,人们发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之外,还有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大家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要带着这么沉的一块石头走。薛瓦勒取出那块石头,向人们炫耀:“你们看啊,这是一块多么美丽的石头啊,它的形状这么特别,你们以前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石头。” 人们听到他这么说,便开始笑他:“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你带着这么沉的石头到处走,负担多重啊,不如把它扔了吧。如果你想要捡这样的石头,山上

39、足够你捡一辈子了。” 薛瓦勒不理会人们的取笑,不肯扔掉那块美丽的石头。他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脑海里忽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要是我能够用这样美丽的石头建造一个城堡,那该有多美啊! 从那以后,薛瓦勒每天除了送信之外,都会带回一块石头。过了不久,他收集了一大堆千姿百态的石头。可要建造一座城堡,这些石头还远远不够。 薛瓦勒意识到,每天收集一块石头的速度太慢了。于是,他开始用独轮车送信,这样每天送信的同时,他可以推回一车子石头。 薛瓦勒的行为在人们看来简直是疯了。无论是他的石头还是他的城堡,都受到了人们的嘲笑。可他丝毫没有理会人们诧异的目光。 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薛瓦勒每一天都找石头,运石头, 搭建城堡,在他的住处周围,渐渐出现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堡,错落有致,风格各异。有清真寺式的,有印度神庙式的,有基督教堂式的 1905年,薛瓦勒的城堡被法国一家报社的记者发现并撰写了一篇介绍文章。一时间,薛瓦勒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观赏薛瓦勒的城堡,甚至连当时最有声望的毕加索大师都专程赶来参观。如今,薛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三轮冲刺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机构适用)上海市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9 记叙文阅读(二)概括与主旨(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