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材第 5051 页) 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 3.会用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件。 1.导入故事朝三暮四,引发学生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7(个)4+3=7(个)3+4=4+3 2.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引发猜想:是否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那乘法呢? 【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课题,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思考。】 师:有了猜想,
2、我们还得验证。你打算怎样验证? (一)加法交换律 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教材第 50 页例 1 左图)。 4+6=106+4=10 师: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加数+加数=和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 4 和 6,和都是 10;而不同点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师:因为 4+6=10,6+4=10,所以 4+6=6+4。 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相互交流。 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 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归纳:两个数
3、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作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 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练习:根据加法交换律填数。 ()+270=270+80400+500=()+() 3. 用竖式计算 74+641。 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师:验算时,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一位上的数从下往上 再加一遍。 师:为了计算正确,我们应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笔算时,要养成口头验算的习惯。 (二)乘法交换律 师:我们再来看看乘法中,是否也
4、存在这个规律。 1. (1)每个小朋友有多少根手指?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 1:52=10(根) 生 2:25=10(根) 师:请学生分别读一下上面的两个算式,因为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 式用等号连接。 板书:52=25 (2)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相互交流。 2.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 50 页例 1 右图) 问题:等式左边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每一组等式的左右两边又有什么联系? 学生口述,教师引导。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 “乘法交换律”。 刚才同学们已经用自己的话归纳了一下,那么什么 是乘法交换律? 归纳
5、: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作乘法交换律。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练习:根据乘法交换律填数。 ()713=84()11974()() 4.学以致用。 (1)完成教材第 51 页“练一练”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完成教材第 51 页“练一练”第 3 题。 (3)探讨:减法和除法中有交换律吗? 学生交流后,引导思考:为什么只要举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猜想? 【设计意图:互动为主,由浅入深,从加法交换律到乘法交换律的过渡,思路清晰、自然流畅。】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
6、法交换律,并且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还学习了用这两个 运算定律分别来验算加法和乘法。 【设计意图:在探索中形成知识结构】 A 类 1.填空。 ()+56=()+44a+()=b+() a48=48() 2812=()() 2.仔细看一看:下面的算式都相等吗? b+800800+b270+380380+7012520316886 (考查知识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能力要求:能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 律。) B 类 3. 比比谁算得快。 25+49+7560+58+405018240125 (考查知识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能力要求:能利用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 4456baa12182. b+800=800+b125=203 B 类: 3. 14915818002400 教材第 51 页“练一练” 1.略 2. 7645132820029636+47=47+365223=2352(最后两题答案不唯一) 3.1313945验算略 4. 不满足,举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