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共20张ppt)-(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pptx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7137215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共20张ppt)-(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共20张ppt)-(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共20张ppt)-(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共20张ppt)-(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共20张ppt)-(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停一接之间何止两次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头顶的那轮明月被赋予了多种情感,也洒下清辉,照出了诗人无限的情思。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月色下的诗情。先跟随唐代诗人李益去感受千年前的一夜,月色下诗人独特的内心感受。新课导入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23-8-102部 编 版 七 年 级 语 文 上 册 课 件部 编 版 七 年 级 语 文 上 册 课 件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李益(约约750750约约830)830),唐代诗人

2、唐代诗人,字君虞,河西姑臧,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今甘肃武威市)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769)进士,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783)登书判拔萃科。因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绝句,尤其工于七绝。诗 人 介 绍1.读准节奏、读准字音;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任务一课 文 精 讲夜上受降城夜上受降城闻笛闻笛李益李益回乐烽回乐烽前前/沙似雪,沙似雪,受降城受降城外外/月如霜

3、。月如霜。不知不知/何处何处/吹芦管,一夜吹芦管,一夜/征人征人/尽尽望乡望乡。l 受降城:唐高宗神龙三年张仁愿所筑,以防突厥,共有中、东、西三城。贞观二十年,唐大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灵州城为“受降城”。l 回乐烽:烽火台名,当在回乐县境内。诗文译读诗文译读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课 文 精 讲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写 作 背 景写 作 背 景 再读诗歌,品味

4、诗歌的语言,探讨作者诗中流露的情感。任务二1.1.诗中诗中“沙似雪沙似雪”、“月如霜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了情感基调;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寂静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悠远的笛声,回响着家乡的调子。征人闻此,更动乡愁。不知何处吹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尽

5、”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真可谓用到极致了。“望”字照应“不知何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山峰、沙地、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视觉、听觉与感觉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课 堂 小 结有关月的诗词以及其中所流露的情感:虞美人李煜 亡国之痛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对生命历史的慨叹水调歌头苏轼 美好祝愿峨眉山月

6、歌李白 思念友人故乡课 外 拓 展 月亮本是无知无情,但是不同的诗人因为他们不同的人生境遇赋予了月亮不同的情感,并借它传情达意。月在诗人眼中,心里,笔下活跃起来,流动起来,这种寄托了诗人感情的景物就叫做意象。“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人生多情,无关风月,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对他保持着温柔的狂热,因为他对每个人都能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作 业 设 计1.背诵并默写全诗;2.在花、柳、雁中任意选一个意象,找出与它们相关的诗句,分析这个意象中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课 堂 检 测1.理解性默写:(1)夜上受

7、降城闻笛中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的诗句是:_,_.(2)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的句子是:_,_.2对夜上受降城闻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上受降城闻笛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B夜上受降城间笛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C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D“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3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的诗作。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雪夜的独特景色。C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共20张ppt)-(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pptx)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