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第一节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一)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保障途径(二)未来我国能源的消费特点与安全保障措施消费特点保障措施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降低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消费等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煤炭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但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降低,消费总量也将在率先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其包括可再生能源(水、风、光、生物质、地热、海洋能和垃圾能源化利用等)、核能和天然气等核能、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在能
2、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将显著提高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但受我国油气资源储量和生产能力限制,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开辟多源、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技法点拨新能源开发利用条件分析(1)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集群状况)。(2)与市场(发达地区)的距离。(3)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大,需要广阔的土地;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地质、地形、聚落分布等)。(4)科学技术水平。(三)拓展氢能源1.氢能特点2.氢能分类目前,氢的制取产业主要有三
3、种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一是以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二是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三是电解水制氢。在生产氢气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碳排放。根据排放程度,我们把氢能分为灰氢、蓝氢、绿氢。(1)灰氢:通过化石燃料制氢,这种氢气在全球占比最大,虽然成本相对其他制氢方式更低,但其碳排放量大。(2)蓝氢:蓝氢是将天然气中的甲烷制成氢气,其碳排放量较“灰氢”更低。实际上它是在“灰氢”生产过程中经碳捕获与储存(CCS)技术处理后,就变成了蓝氢,而该技术需要使用天然气作为动力能源。(3)绿氢: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通过电解工序产生氢气。这个生
4、产过程可以实现零碳排放,但经济成本很高。3.西氢东送“西氢东送”起点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将会经过内蒙古、河北、北京等3省(市)9个县区,全长400多千米。一期运力10万吨/年,还预留了50万吨/年的远期提升潜力,沿线地区预留了氢能的接入端口。“西氢东送”工程落地运行后,我国氢能有望进入大规模商用的阶段,不仅可以带动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还有利于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个项目给我国能源和环保领域带来的益处不亚于“西气东输”和“西电东输”。第二节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一)耕地资源的保护措施(二)两个角度认识粮食安全内涵(1)稳定地吃饱数量安全产量安全:生产上
5、增产、稳产、高产;储备安全:储备足够多的粮食,建立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结构安全:供应结构安全,满足居民饮食结构不断提高的需要;进口安全:粮食进口的数量与渠道安全;耕地安全:足够数量的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2)有营养地吃好质量安全粮食质量安全:绿色、有机、放心;耕地质量安全:控制工业对土壤的污染;减少农药、化肥残留;维持土壤肥力。(三)保证粮食安全的途径途径具体内容供应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储备建立国家粮食储备体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质量生产绿色、有机的放心粮技术依靠技术,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治理污染(四)耕地“非粮化”(
6、五)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种植方式种植方式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间作在种植一种主要作物时,见缝插针式地种植一些其他作物,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套种在前一茬作物即将收割但未收割之前,将后一茬作物种入前茬的行间株间。如在棉花尚未收完前种入豌豆,可利用棉花秆作豌豆的支架轮作轮流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有利于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利用,防止某种单一元素被迅速耗尽,而且种植大豆这些作物还有助于恢复土壤中个别重要元素的含量连作在同一片土地上一直连续不断地种植某一种作物,会使作物很容易遭受病虫害垄作把田地开成一条条的垄槽沟,把庄稼种在垄上,能够增加土壤受光面积,增强土壤渗透性,还有利于排水(六)种质资源与育种基地1
7、.种质资源(1)定义:种质资源是指包含一定遗传物质,并表现特定性状、能将性状遗传给后代的动植物资源。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围。(2)种质资源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种质资源越丰富,基因开发的潜力就越大,产生新品种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筛选农业优势新品种,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进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基础。(3)种质资源库选址的一般要求邻近农业科研单位,并有适量的耕地,以便进行育种;气温稳定、湿度低、绿化条件好,有利于节省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低,且易
8、排除雨水,自然灾害少;交通方便,水电供应可靠,位于污染源的上游或上风向;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品种资源库,库址要远离强电场、强磁场、强振源,以保障计算机运行安全可靠。(4)入库种子具备的条件其农作物性状特点与库内种子存在显著差异;颗粒饱满,无杂质、无病虫损害,种子活力强;耐低温和耐干燥脱水。2.育种基地(1)育种基地布局的考虑因素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可育种时间长,育种周期短、育种种类多;地理位置相对独立,或地形封闭,减少外界干扰,保证种子纯度;农业科技发达,有相关大学和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2)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育种基地主要品种、特点海南育种基地以三亚为中心。服务全国,制种范围包括粮食、棉麻
9、、油料、薯类、水果、蔬菜、花卉、药材、林木、水产、畜禽等多领域,也是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甘肃育种基地以酒泉、张掖为中心。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还有蔬菜、瓜类、花卉、牧草等制种产业,蔬菜制种和出口占全国50%以上,河西走廊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四川育种基地以成都为中心。水稻、小麦、玉米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和杂交油菜等育种创新全国领先(七)土地撂荒与流转1.土地撂荒(1)土地撂荒含义土地:包括农户确权承包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其他耕地等。撂荒:就是“撂”“荒”,“撂”是放、扔、抛的意思,而“荒”是指荒芜。因此“土地撂荒”是指对耕地不再耕作,任由土地荒芜。(
10、2)土地撂荒的原因被动撂荒我国土地撂荒分布不均匀,南方比北方撂荒多,其中以重庆、江西、四川、贵州、广西、甘肃等地撂荒情况最严重,农民被动撂荒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a.耕地条件差: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坡度大,耕地面积小且零星分散,生产条件差,难以实现机械化。b.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由于耕地破碎,各地块分布较远,农产品运输困难,且农机具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只能靠人力扛挑等传统方式。c.土壤条件差:我国西南多喀斯特地貌,土层薄,土壤肥力低。d.自然灾害多发:山区多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无法继续种植,迫使农民撂荒。主动撂荒(社会经济因素为主)a.劳动力短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青壮年外出务
11、工,导致农村土地无人耕种。b.农产品收益低:由于生产成本持续升高,使农民经济收益下降,进而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土地撂荒有何影响(4)减少土地撂荒的措施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政府统一管理,鼓励农民开发特色农产品,同时发展旅游业,提高农民经济效益。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合作社进行统一指导工作,进而实现规模化耕作,降低单位面积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道路修建改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开发适合山地耕作的小型农机具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政府出台政策,补贴
12、扶持农户。2.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土地流转原因: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村人口减少,土地撂荒;土地碎片化严重,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农业生产附加值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镇化、工业化的成果,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第三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1.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1)海岸带的开发与利用(2)海
13、面及水体空间资源开发利用(3)海底空间的开发利用3.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1)维护国家海洋空间安全需特别关注的四个方面(2)维护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的措施深化国民的海洋意识,制定国家海洋安全战略。加强海上防卫力量建设,确保具有维护国家海上安全的能力。积极作为,加强海洋和岛屿的建设、开发和管理。树立海洋公共安全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立法及合作,加强国内配套立法。立足近海,走向远洋,提升我国海洋空间安全。第四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2.全球气候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3.碳减排的对策第五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一)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2.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
14、,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3.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分析方法(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控制、固定水土流失状况,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二)湿地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
15、等(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2.湿地的形成原因湿地形成必备条件:来水较多,地势低洼。其他条件:蒸发较少,不易下渗。如下图所示:3.湿地的功能4.湿地破坏(1)破坏的原因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冰川退缩,水量减少。人为原因: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围海养殖、填海造陆;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排水开荒、各种建设占用、植被破坏造成的土地荒漠化。(2)造成危害气候恶化:降解污染物(净化污染物)的能力减弱;旱涝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影响人类身体健康;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生物种
16、类减少;矿化度升高,水质变差。5.湿地的保护措施下图为不同类型湿地的具体保护措施:(三)土地盐碱化1.形成过程地下水位上升,盐分进入到土壤;后随着蒸发,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2.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气候比较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地下水位高,接近于地表,促使积盐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如,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地下水位升高,盐分被带到地表。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围垦养殖导致海水入侵(海水倒灌)3.变化规律(1)春、秋季有旱情,春、秋季积盐(盐分在地表积累)。(2)夏季降水多,夏季淋盐(地表盐分随雨水下渗至地下深处)。(3)冬季相对稳定,变化不大。4.危害5.防治措施(1)原
17、则:控制水盐运动。(2)措施(四) 生态修复1.概念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2.类型(1)自然修复: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2)人工修复: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3.措施(1)退化坡面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退化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少施化肥,增施农家肥料;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轮作、套作,间种、混种;减少化学防治,增加生物防治;种植等高植物篱等。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乡土树种、草种。封禁时间的长短因
18、生态系统类型、受损程度、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生态系统分别为8年以上、58年、35年。(2)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在土壤侵蚀地区,导致河流退化的因素主要有修路、开矿、樵采、河岸放牧、化肥与农药的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过度捕鱼等。对这些因素所导致的退化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是减轻或解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因素,让河流休养生息。(3)内陆河流域退化绿洲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生态应急补水工程,至少要满足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适当减少人工绿洲面积,使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面积比例调整到1
19、1左右。(4)退化矿山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该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等组分完全受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这种严重退化的生态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的方法有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五)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1.正确认识生态脆弱区(1)从成因看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往往是气候变异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其脆弱的生态产生强烈干扰,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2)从分布看生态脆弱区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3)从表现看生态脆弱区的
20、土地易退化,呈现出荒漠化景观,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土地退化表现我国主要的分布地区土地沙化“三北”地区土壤侵蚀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石漠化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盐碱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土壤肥力下降东北平原黑土分布区2.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1)以位置推“病”因区域环境决定区域生态问题思路如下:例如:(2)找方法对症下药根据成因提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思路如下:例如:(3)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建: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走廊、草方格沙障、森林公园、淤地坝工程等。改:改变经济结构,改坡地为梯田。法:健全环保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3.自然保护区(1)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2)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稳定;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第六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1.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与治理(1)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的思路分析(2)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措施的思路分析2.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1)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特点及危害3.污染物跨境转移针对性措施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