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1 第23课“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地球上的水”中的 第7课,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从活动1做模拟实验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帮助学生分析 蒸发、凝结、降水等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活动2是用阅读和估算的方法,知道地球上淡 水资源不足,讨论与思考节约用水措施。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不仅是生物体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3种形 式存在于空中、地表和地下,并以水循环的方式相互联系,构成地球上的水圈。了解水循 环的过程及其意义,能帮助学生认识身边
2、发生的一些自然变化,以及了解认识这些变化之 间是密切联系的。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自然界的水是怎样循环的”,模拟降雨过程,观察实 验现象,分析实验装置水循环的过程,结合模拟实验现象,分析并描述自然界水循环的过 程。活动2“宝贵的淡水资源”,通过体验活动,认识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激发学生珍惜和保护淡水资源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对于自然界的水循环,大部分小学生是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没有从科学理性 的层面去分析这个问题。但通过本单元教师在课堂上给予一些引领和学习后,学生会有初 步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2举例
3、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3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激发学生珍惜和保护淡水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做模拟实验,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 2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环之中。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大烧杯、树和房子模型、冰块、沙子、石棉网、塑料薄膜、橡皮筋、PPT 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大烧杯、树和房子模型、冰块、沙子、石棉网、塑料薄膜、橡皮筋、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景:课间两个主题人物在走廊看下雨
4、,看着雨哗啦啦地落到地上,对下雨有了 新的思考。 问题:为什么天上的雨水总是下不完?自然界的水是怎样循环的? 媒体:出示本节课的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自然界水是怎样循环的 问题:地球上的水会在海洋、陆地及大气间不断地循环吗? 交流:根据生活经验,小组讨论推测自然界的水是怎样循环的。 任务:做模拟降雨过程的实验。 活动:分小组模拟实验,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3页。 汇报:烧杯中的温水慢慢蒸发到蓝色盒底,并冷凝成许多小水珠,水位开始有所下降; 慢慢地,蓝色盒底的小水珠越来越多,并向中间汇集,变成了大雨滴并滴落下来, 此时, 水位上升了;再过了一段时间,蓝色盒里的冰
5、块全部融化,烧杯里的水位恢复原来的位置, 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在这个实验现象中可看到水蒸气上升遇到“冰块”的冷环境后变成小水珠, 这些小水珠悬浮在冷环境下就形成云雾缭绕的状态,这就是“雾”的天气现象。水蒸气蒸 发到冷环境上凝结成小水点,高空中的小水点相互碰撞凝结成了小水珠,小水珠继续受冷 相互碰撞越聚越大,越聚越重,直至空气托不住时就形成降雨。雨水落到地面后, 有的被 植物吸收,有的流入大海。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3 2活动2:宝贵的淡水资源 问题:地球上的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交流:小组讨论,计算地球上淡水的总
6、量和可利用的淡水量。 活动:用40瓶550毫升的水代表地球上的总水量,让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计算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和可利用的淡水量。 操作:每个小组准备1个550毫升瓶子、1个刻度杯和1杯水,完成探究实验。 汇报:分享实验结果。用40瓶550毫升的水代表地球上的总水量,地球上淡水的总量 约为1瓶550毫升的水。可利用的淡水量约为1.65毫升,即1/3瓶盖。 小结:由于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分布也不均匀的问题,所以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 是非常宝贵的。 交流:小组交流提出节约用水的有效措施。 小结:大家可以做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宣传等方法,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七、教学板书 第23课 自然界的水循环 形成 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会在地球表面和天空中不断地往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