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 (一)论述文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按照西方的礼仪,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应该用眼睛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因为那是你尊重对方的表示,是你在认真聆听对方话语的证明。而中华民族似乎没有这样的谈话礼仪,我们只是一味讲求洗耳 恭听。为了这洗耳恭听,那听者竟然常常是低着头的。于是,自然也就无法直视对方
2、的眼睛了。 后来,渐渐地便开始有人非议国人的这种说话习惯,拿他人的礼仪挑剔起自家的礼仪,弄得我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似的。其实,相比于西方,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最长于倾听的民族。我们对“宁静致远”的崇尚,对“沉默是金”的信奉,所表达的无不是对倾听的热爱。 听觉的内涵是谦逊的。在拉丁语中,“听”本身恰恰就有恭敬、顺从的意思。事实上,若是没有了这样谦逊的情感,听便只能沦为一种外在的形式,即使话语进入了我们的耳朵,它也仍旧难以抵 达我们的心灵。总之,真正的倾听永远离不开谦恭的内心。 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我们的眼睛。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灵之门正在向对方敞开,我们丝毫没有心不在
3、焉。况且,话语交流过程当中那专注的眼神,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不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呢? 就视觉来说,距离始终是必要的:太远看不清,太近看不成。就因为这距离的存在,招惹得那惯用眼睛的西方人只好借助亲吻和拥抱来弥合彼此身体之间的隔阂。中国人既不喜欢亲吻,亦不喜欢拥抱,那是因为我们彼此的身体之间本来就没有隔阂。要知道,听觉取消距离,声音从一个人的口中直达 另一个人的耳朵,随即触动其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和默契。不用亲吻,也不用拥抱,彼此便可感受到来自你我身体的友爱和温暖。可见,亲吻和拥抱所象征的不能说不是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拒绝亲吻和拥抱却也并非就是在刻意传达着某种冷漠。 我们的误解源于我们的
4、无知,倘若我们能深深领会听觉的真谛,还有我们那根深蒂固的倾听习性,我们便不难明白,在听取对方讲话时,我们确实是不愿盯着对方的眼睛或面孔的,毕竟,听觉的谦逊与专注造就了我们高度敏感的心性,而视觉在本质上又是富有好奇与急切的进攻性的,因此,注定我们不好意思将这种目光直对 他人的眼睛或面孔。我们与生俱来的腼腆以及含蓄,实际上恰是同我们的这种视听习惯息息相关。所谓的羞感,也只能在这种倾听的过程中得以生成。我们倾听着,我们羞涩着,这羞涩更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 说实话,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优点,都是来自它对耳朵的倚重。 ( 选自路文彬 西方注视和中国倾听 不同的文化礼仪 有删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5、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西方以用眼睛直视对方的眼睛为尊重对方的表示,而我们中华民族则讲求洗耳恭听。 B国人长于倾听的习惯本无可非 议,如果拿他人的礼仪来挑剔我们的礼仪,会弄得我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 C在拉丁语中,“听”本身就含有恭敬、顺从的意思,西方的谈话礼仪忽视了“听”的重要性,可见其偏离了对“听”的内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 2 - D虽然亲吻和拥抱能够象征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感受彼此身体的友爱和温暖的关键是彼此身体之间的无隔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A视觉在本质上富有好奇与急切的进攻性,所以要想深刻领会
6、对方言语的真谛,我们便不能看对方的眼睛或面孔。 B腼腆以及含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它们都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点,与我们的视听习惯息息相关,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 C在双方面对面交流时,取消距离的听觉似乎比视觉优势更明显,声音可以触动听者的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和默契。 D在话语交流过程当中,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眼睛,专注的眼神可能会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听贾宝玉说话时,不会一直目不斜视地盯着他的眼睛,因为低头旁顾的娇羞更能表达出旷世的深情。 B徐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
7、不胜凉风的娇羞”,描写的正是一种倾听离别话语时的缱绻和羞涩。 C我们民族的许多优点都来自对耳朵的倚重,倾听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性,它使我们的羞感得以形成。 D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国人崇尚“宁静致远”,信奉“沉默是金”,而在西方人看来,这些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 6 题 李叔同早年的艺术追求 1904 年, 24 岁的李叔同参加了沪学会,沪学会里有 “ 乐歌课 ” ,教授西方现代乐理及西洋作曲法。李叔同天资聪颖,很短时间内学会了作曲。他以民间的老八板为乐调 ,创作了一首乐歌祖国歌: “ 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
8、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呜呼,大国民!呜呼,唯我大国民!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增声价。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呜呼,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 ” 祖国歌词曲豪迈,极富感染力,经沪学会首唱,很快唱红全国。李叔同首次展现他的音乐才能,便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乐歌作者。 1906 年 9 月李叔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其间,他还在东京音乐学校兼修音乐理论与钢琴课。他在自己创办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 志的序言中写道: “ 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 音乐小杂志的扉页,是李叔同的木炭画贝多芬像,这是中国人绘制的第一幅贝多芬像。
9、李叔同留学日本五年,成就斐然,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与同学曾延年一起创立中国最早的话剧社 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开中国话剧之先河。早在天津少年时代,李叔同对演戏就怀有浓厚的兴趣,读书之余,常去戏园学戏。在南洋公学读书时,他便粉墨登场,演出过京剧黄天霸白水滩等。与写作祖国歌几乎同时,沪学会演出新戏文野婚姻,剧本即出自李叔同 的笔端,传作该剧时他还赋诗明志: “ 誓度众生成佛界,为现歌台说法身。孟旃不作吾道绝,中原滚地皆胡尘。 ” 先他四年到日本留学的鲁迅因受日俄战争幻灯画片的刺激,觉悟到医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的病弱更为重要,于是决定弃医从文。这与李叔同欲以演戏唤醒民众、文艺救国的理想
10、有异曲同工之处。传说春柳社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时,鲁迅就曾在台下观看。李叔同曾将自己在日本读过的一本莎士比亚剧作选送给丰子恺,上面密密麻麻布满笔记,可见其曾用功研读,对话剧早有准备。春柳社公演茶花女时,李叔同饰演茶花女玛格丽特。后来成为著名 戏剧家的欧阳予倩,- 3 - 当时还是台下的一名学生观众。他回忆道: “ 这一回的表演可以说是中国人演话剧最初的一次,我当时所受的刺激很深 ? 我就入了春柳社。 ” 回国后,李叔同担任上海太平洋报的编辑,负责画报副刊。李叔同开设了 “ 西洋画法 ” 专栏,以连载的形式介绍石膏写生、木炭、油画等技法。著名画家吕凤子先生推李叔同为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第一人,称
11、“ 李先生应是民国以来第一位把西洋绘画思想引介于我国,进而启发了我国传统绘画需要的改良思潮,而后的刘海粟、徐悲鸿等在实质上都是接受了李先生的影响,进而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运动的推动者 ” 。对于此论,刘、徐二人都是认可的。 任教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李叔同教学成就斐然,著名画家丰子恺、著名音乐家刘质平等都是李叔同这个时期的弟子。李叔同在浙一师六年,继续开文艺风气之先:最早撰写欧洲文学史 , 他在浙一师创办向阳杂志,以此为阵地广泛介绍西洋文学艺术,其中的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一文是中国人撰写的最早的一部欧洲文学史;最早倡导木刻艺术,李叔同和夏 丏 尊发起成立漫画会和乐石社 ,指导学生研习木刻和金石技
12、法,并印制中国最早的现代木刻版画集 木刻画集,李叔同因此被称为中国木刻艺术的先驱;创作中国第 一首分声部合唱歌曲 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这首曲调源于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由李叔同填词的歌曲,多次成为电影的主题歌或插曲,流传甚广。 (摘编自瓦当慈悲旅人 李叔同传 ) 相关链接 李叔同 (1880 1942),中国戏剧家、艺术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出身于清进士、盐商家庭。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作有歌曲春游早秋等,并采用外国歌曲配制新词作为学堂乐歌教材,如送别 西湖等。
13、 1918 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专研戒律。 (摘自辞海第六版 ) 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私心大慰。弘扬文艺之事,至此已可作一结束。 (节选自 1922 年出家后李叔同写给侄子李圣章的信 )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A李叔同能够在话剧艺术方面开中国话剧的先河并产生较大影响,与他年少时对演戏的浓厚兴趣有关,更与他用功研读名家剧作密不可分。 B留学日本期间,李叔同与曾延年共同创立了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并演出了 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白水滩等剧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C在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中,李叔同贡献巨大,正是受到他的影响,刘海粟、徐悲鸿等人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运动的推动者。 D在音乐小杂志的序言中,李叔同表达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希望用音乐陶冶人们的性情,通过音乐的传播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 5下列对上述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