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 1 3 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 20 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 “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 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
2、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 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
3、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 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
4、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2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 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
5、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在过去,艺 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 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 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 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
6、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A. 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 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 “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 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 这个意义上
7、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3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 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 .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
8、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15 分) 朋 友 秦辉 我一定要去看望我的朋友刘长青,一定。 每天上班,我都要路过一个建筑工地,总会看到一群戴着安全帽的民工。他们三三两两,有的斜叼着烟,有的哼着小曲。看到他们,我就会想起刘长青。想着他正在某个城市的角落里,混迹在这样的一群人中间,休息的间隙,掏出手机写上几句问候,低头想想然后摇摇头删掉,再然后望着天空,想 象着远方的我在干什么,以及我所在城市的模样。 刘长青好久没有给我写信了,我决定去看看他。 我上街买了好多土特产品,给他妻子买了一套我用着感觉不错的化妆品。他曾在信中说,他妻子是老家附近几个村
9、子里长得最俊的姑娘,好多小伙子做梦都想娶她呢!我问:“那你咋把她糊弄到手了?”他说:“还不是咱长得黑。” 给他儿子带什么呢?刘长青的儿子叫康健,他说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儿子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说:“那直接叫健康多好。”他说:“那多俗,倒过来显得咱有文化。”他总是“那小子”“那小子”地叫。他说那小子特聪明,长大了肯定比他 强;他说那小子吃得特多,像头小猪;他说那小子长得壮极了,跟个小老虎似的。 我没见过刘长青,但见过他的照片,是在一座城市的火车站前照的,他穿着红毛衣,黑青裤子,站在一个枯败的花坛前,脸很黑,一本正经的。 算来他儿子该上高中了。爱人建议我给孩子买套运动装,我说:“穿着不合适怎么办
10、?”爱人说:“买大号的,应该没问题。”我去专卖店买了一套黑白相间的秋装,外加一个淡绿色的旅行包。 火车开动时已是傍晚,夜幕在窗外渐渐拉开。放好行李,我从包里取出一封信。 刘长青是个民工,是我结交了 17 年的笔友。他寄给我的信发自全国各地, 而且信纸每次都不同,有时是孩子用的作业本,有时是工地记账本的账页,有时是皱巴巴的烟盒,还有一次是从街上撕下来的广告纸。他喜欢画画,而且有天赋,常在信中捎带几张街景素描或涂4 鸦。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封,他这样写道:“我刚从街上回来,我们站在街头,像货物一样被别人挑选。我这货质量好,一天之内两次被人挑上,一次是帮人刷油漆,一次是给人扛白菜。” 现在,这封信就在
11、我手里。再读这些熟悉的句子,我的心隐隐作痛。 我一直帮不了他。对此,我深感愧疚。他说:“你能听我乱七八糟地瞎说,就是帮我。”刘长青长年奔波在外,只有麦收和春节 时回家。今天是芒种后的第 7 天,他肯定回家了。 下了火车再换乘汽车,这条线路是我依据刘长青信封上留的地址打听到的。找到那个叫刘家庄的村子时,已是中午。我走向一户人家,一位老太太坐在门前摇着蒲扇。她告诉我,康健他爹娘这会儿在田里干活呢,只有康健在家。 根据她的指点,我拐过两个胡同来到一座土屋前。 房子很破,土坯垒的。院子里有两只羊啃着草,靠东墙边开出一小块菜畦,上面种着丝瓜、扁豆、生菜,还有一棵葡萄树。 我走进去,屋里收拾得很干净。墙上
12、挂着几个相框,有一张结婚照,刘长青与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并排而坐。女人梳着短发 ,大眼,脸上有一块紫色的胎记,从左眼角到下巴连成一片,嘴巴有点歪斜,但笑得很甜。还有一张,就是在火车站照的那张,刘长青站在枯败的花坛前,穿红毛衣,黑青裤子。 东面是一座大炕,炕上躺着一个男孩,好像是睡着了。他软软地倚在炕背上,嘴角流着口水,两条腿僵硬地伸着,那腿细得不成样子。 我悄悄退了出去。 回到家,我将衣服、化妆品等物品打成邮包,在收件人姓名处写下“刘长青”三个字的那一刻,我的泪水酣畅地流了下来。(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中有多处描写农 民工的
13、生活和劳作情况,表达了对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深切同情,同时也隐含着对农民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忧虑。 B.从刘长青寄给“我”的信发自不同地域、用来写信的信纸五花八门等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刘长青不安于现状的奋斗精神。 C.刘长青对家庭情况的介绍与“我”看到的实情之间反差巨大,对比强烈,给读者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从而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D.“我”亲眼见到刘长青家庭的实际状况后,“悄悄退了出去”回了家,没有去找刘长青,说明“我”对结果缺乏思想准备,同时对刘长青有些埋怨。 5 5小说在叙述方式上有何特点?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 分) 6“泪水酣畅地流了下来”反映了“我”哪些复杂的心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 题。( 12 分) 【材料一】 2004 年至今的十年间,在 127 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开花的 475 所孔子学院,成为世界与中国增进认知与理解的一个跨文化交流平台。 但随着一些国家孔子学院合作协议到期,出现了部分合作大学取消续约的情况 。此次斯德哥尔摩大学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