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湖南省株洲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时量 150 分钟总分 150 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 -王向荣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中国传统园林一方面 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的理解。根
2、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 ,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种雏形。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中国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被称为 “ 山水 ” ,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追求 “ 小中见大 ” ,将大千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 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 “ 天人合一 ” 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的 “ 囿 ” 、秦汉的宫苑,经
3、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 “ 意境 ” ,追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 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 “ 人间天堂 ” 的理想。这些园林也多为实用性的园圃,如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是几何式的。 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
4、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只是到了 18 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后来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又影响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 - 2 -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意境美,不追求逼真的重现自然山水的 形象,而是用写意的手法来模写和提炼自然,即 “ 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 ;西方造园艺术则多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但是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存在着深层次的同一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就是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也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所不同
5、的是,东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天然的自然,是秀丽的山川,而西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农业景观,是经过人类耕作的田野和牧场。 18 世纪开始,东西方园林有了非常广泛的交流。 18 世纪英国风景园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中国哲学、文化特别是中国园林的影响。那时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 园林中都有中国园林的景致,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在欧洲的园林中建造中国园林的片段曾是一种时尚。而在中国也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圆明园中有西洋楼、颐和园中有石舫,广东的许多园林更是东西合璧的产物。 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每个国家的思想和技术都进一步融合,东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但是,中国园林的发
6、展必须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和文化,传承优秀的园林传统,保持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和特征。 (人民日报 2013 年 11 月 17 日 12 版,有删改) 1. 下列关于 “ 中国园林 ”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 中国园林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起源于人们对于秀美山川的景色的理解。 B. 中国园林在创作过程中强调 “ 意境 ” ,追求诗情画意,以写意的手法来模写自然,即 “ 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 。 C. 自中国园林形成以来,尽管朝代几经更迭,但是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 D. 中国传统园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在
7、宋朝进入成熟期,到明清进入没落期。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起源时期的西方园林,多为有着充 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果树园、蔬菜园等实用性的园圃。 B.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C. 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十分稳定,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 3 - 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都是为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18 世纪,欧洲的园林中,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等中国园林的片段随
8、处可见。 B. 圆明园中的西洋楼、颐和 园中的石舫说明中国园林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 C.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从它们的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 中西园林在创作过程中,追求 “ 小中见大 ” ,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答案】 1. D 2. C 3. B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易错警示】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 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
9、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 D 项 “ 到明清进入没落期 ” 错,原文无此信息,选项无中生有。 2. 试题分析: “ 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 错,原文说 “ 到 18 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 ” 。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 中生有等。命题的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或改变句子之间的关系,还有是偷换句子中的 “ 概念 ”
10、 。此题 C 项 “ 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 错,原文说 “ 到 18 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 ” 。选项曲解文意。 3. 试题分析: A 项 “ 欧洲的园林中 ” 范围有误, “ 随处可见 ” 理解错误,原文是 “ 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曾是一种时尚 ” 。 C 项, “ 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 ” 错,原文说 “ 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 ” 。 D 项,说的是中国园林创作过程中的特点。 - 4 -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 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
11、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此题 A 项 “ 欧洲的园林中 ” 范围有误, “ 随处可见 ” 理解错误,原文是 “ 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曾是一种时尚 ” 。选项混淆范围; C 项, “ 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 ” 错,原文说 “ 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 ” 。选项偷换概念; D 项,说的是中国园林创作过程中的 特点。选项为 “ 中西 ” 混淆范围。 二、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 3 分,翻译 10 分,共 2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秦以攻取
12、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 : “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
13、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 以予人,如弃草芥 举:拿 B. 暴秦之欲无 厌 厌:同 “ 餍 ” ,满足 C. 李牧连 却 之 却:抵挡 D. 当 与秦相较 当:同 “ 倘 ” ,如果 - 5 -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 以 攻取之外 A. 暴霜露,斩荆棘, 以 有尺寸之地 B. 以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 不赂者 以 赂者丧 D. 举 以 予人,如弃草芥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刺客 不行 ,良将犹在 B.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 故事 C. 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