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 9 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 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
2、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 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
3、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 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 可当真
4、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 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
5、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 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2 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 2016 年 1 月 21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
6、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 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D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 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 ,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
7、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有的微信尽管说 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个人间转发微
8、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答案】 ( 1) D ( 2) C ( 3) B 3 ( 2)试题分析:选项 C 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
9、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 3)试题分析:选项 B 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二、古诗文阅读( 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司马光 ,字君实 ,陕州夏县人也。父池 ,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 ,凛然如成人 ,闻讲 左氏春秋 ,爱之 ,退为家人讲 ,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 ,中进士甲科 ,年 甫冠 。性不喜华靡 ,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列语之曰 :“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 ,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 ,夏人蚕食其地 ,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 ,光建:“ 筑
10、二堡以制夏人 ,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 ,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有什么想法只要顾家,做的隐秘点,一点不影响家庭。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 ,引兵夜渡河 ,不设备 ,没于敌 ,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 ,不报。籍没 ,光升堂拜其妻如母 ,抚其子如昆弟 ,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 府推官。交趾贡异兽 ,谓之麟 ,光言 :“真伪不可知 ,使其真 ,非自至不足为瑞 ,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 ,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 ,故事 食不满分 ,或京师不见 ,皆表贺。光言 :“ 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从之。仁宗始不豫 ,国嗣未立 ,天下寒心而莫
11、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 ,光在并州闻而继之 ,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复面言 :“臣昔通判并州 ,所上三章 ,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 ,曰 :“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 ?此忠臣之言 ,但人不敢及耳。”光曰 :“臣言此 ,自谓必死 ,不意陛下开纳。” 帝曰 :“此何害 ,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 ,复上疏曰 :“ 臣向者进说 ,意谓即行 ,今寂无所闻 ,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 ,何遽为不祥之事 。小人无远虑 ,特欲仓卒之际 ,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 ,可胜言哉 ?”帝大感动曰 :“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 :“诸公不及今定议 ,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 ,以某人为嗣 ,则天
12、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 :“敢不尽力。”未几 ,诏英宗判宗正 ,辞不就 ,遂立为皇子 ,又称疾不入。光言 :“皇子辞不赀之富 ,至于旬月 ,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 ,君命召不俟驾 ,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 ,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有删改 )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四方见京 /师不见 /此人君为阴邪所蔽 /天下皆知 /而朝廷独不知 /其为灾当益甚 /不当贺 / B.四方见京师 /不见此人 /君为阴邪所蔽 /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 /其为灾当益甚 /不当贺 / C.四方见 /京师不见 /此人君为阴邪所蔽 /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 /其
13、为灾当益甚 /不当贺 / D.四方见 /京师不见此 /人君为阴邪所蔽 /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 /其为灾 /当益甚不 /当贺 /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左氏春秋 ,简称左传 ,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 20 岁。古代男子 20 岁行成年礼 ,束发。戴冠 ,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N 是 ; C.“昆弟”指兄弟 ,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 ,文中的意思是先例 ,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4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 ,禀赋迥异。 七岁时 ,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 ;“闻喜宴”独不戴花 ,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 ,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 ,他设譬引喻 ,据理劝谏 ,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 ,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 ,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 ,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 ,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 ,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7.把文中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