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 150 分 钟 总分 : 150 分 第 卷 阅读 题 ( 共 70 分) 一 、 现代文阅读 (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9 分,毎小 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 3 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 诗(又名今体 诗 )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 对偶、声律,有四言、五 言 、七言、杂言等多种形 式 。不过唐人 的古 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 以七言
2、为主体。 五 、 七 言 古 诗 自 汉 魏 以 来 已 经 有 了 悠 久 的 传 统 , 至 唐 代 又 发 生 新 变 。 唐 代 社 会 生 活 领域 的 扩 展 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 , 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 , 加上篇幅短小 、 格律严整的近 体诗走向定型化 , 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 一般说来 , 较之汉 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 , 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 、 气象峥嵘 、 边幅开阔 、 语 言 明 畅 , 不 仅 抒 写 波 澜 起 伏 的 情 感 心 理 活 动 , 还直 接 叙 述 事 件 , 刻 画
3、人物 , 铺 排 场 景 , 生 发 议论 , 使 诗歌表情达意的功 能得到空前的 发 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 韦 、 柳 , 但 较 为 少 见 , 不 构成 唐 人 古 诗 的 主 流 。 另外 , 在 音 节 上 , 唐 代 古 诗 受 今 体 诗 的 影 响 , 或 则 吸 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 , 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 径 , 皆不同于 晋 、 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 的 “变体 ”, 并不算错 。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 变 、 荣古虐 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 ”
4、 (李攀龙唐诗选 序 ),那 就 太 过 分 了 。 清 王 士 禛 古 诗 选 在 五 言 古 诗 部 分 选 了 一 百 多 位 汉 魏 六 朝 作- 2 - 家 的 作 品 , 于 唐 人 只 取陈 子昂、张九 龄 、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 家 ,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 ” (古诗选五 言 诗 凡 例 ), 显 示 出 同 一 偏 见 。 倒 是 明 末 许 学 夷 在 诗 源 辩 体 中 强 调 指 出 “ 唐 人 五 古 自 有 唐 体 ” , 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 , 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 , 这个问
5、题比较微妙 , 须细心体察 。 我们看 五 、 七 言 的 区 分 , 虽 只 在 每 句 相 差 两 个 字 上 , 但 造 成 的 节 奏 感 和 韵 调 感 却 很 不 一 样 。五 言 字 少 , 念 起 来 有 一 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 调 ;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 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 或歌唱表 演 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 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杜甫自京赴奉 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 村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 看 ”(杜甫石壕 吏 ) 这 样 的 句 子 , 无 论 叙 事 还 是 抒 情 , 口 气 何 等 自
6、 然 平实 , 不 带 任 何 拖 腔 。 但 如“ 少 陵 野 老 吞 声 哭 , 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 甫 哀江头 ),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 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 (杜甫洗兵 马 ),则不管是悲慨还是 喜 颂 , 是 仄 脚 还 是 平 收 , 念 起 来 都 有 一 种 异 乎 寻 常 说 话 的 调 门 , 抑 扬 抗 坠 , 铿 锵 成韵 。 我 国古代传统 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 , 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 异 , 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 类 此 。 这 就 是 为 什 么 五 七 言 古 诗 尽 管
7、 都 起 源 于 民 歌 , 而 五 言 诗 在 东 汉 中 叶 以 后 即 日 渐 脱 离 音乐 , 取得 独 立 的 发 展 , 七 言 诗 却 长 时 期 停 留 在 乐 府 歌 行 体 的 范 围 内 , 直 到 唐 代 还 常 以 七 言 短 章合 乐 歌 唱 的 缘 故 。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 ,有删改) 1.关于唐人古 体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古体诗在唐代生命力并不强,因为此时出现了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劲的近 体诗。 B.唐人古体在形式上与过去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 、 杂言不同,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C.唐人古体在表现范围上
8、有较大开拓,不仅抒发情感,还直接- 3 - 写人叙事,铺排场景,生发议论。 D.唐人古体在音律上继承了近体诗,有的声律和谐、对仗工整,有的则有意走上反律化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第二段主要从表现范围和音节声律两个方面论述了古体诗在唐代发生的新变。 B.文章论述古人对唐人古体的不同看法,说明了一味地贬低唐人古体,实在有失偏颇。 C.文章采用对比、举例论证的 方法,说明唐人古体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与韵律感之间的不同。 D.文章先说古体诗的特点和唐人古体的新变,目的是为了讨论唐代五七言古体诗的差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 3 分) A.古体诗在唐代发生新变主要是因为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及人的思想情感变得复杂。 B.五言古体安详舒缓,七言古体发扬蹈厉,因此,五言古体更宜叙事,而七言古体更宜抒情。 C.五言和七言古体诗在与音乐的结合上走向不同道路,根本在字数不同导致的节奏、韵调不同。 D.李 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琅琅上口,发扬蹈厉,铿锵成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4 6 题。 钱穆先生在云南 1938 年 2 月 , 由 于 日 军 进 攻 , 国 民 政 府 决 定 长 沙 临 时 大 学 西 迁 云 南 。 4 月 , 文 学 院师
10、生 搬 到蒙 自,钱穆先生为文学院讲授国史。 1938 年 8 月 , 西 南 联 大 文 学 院 师 生 迁 返 昆 明 , 钱 先 生 闻 之 , “ 大 懊 丧 ”, 其 时 他 正 在撰 写 国 史大 纲 , 认 为 到 昆 明 交 际 频 繁 , 没 有 闲 暇 落 笔 , 而 他 “ 因 念 宜 良 山 水 胜 地 , 距 昆 明 不 远 ,倘 获 卜居 宜 良 , 以 半 星 期 去 昆 明 任 课 , 尚 得 半 星 期 清 闲 , 庶 得 山 水 之 助 , 可 以 闭 门 撰 述 ”(钱 穆 八 十 忆 双亲 师 友杂忆 ) 。于是,钱先生就留在宜良北山岩 泉 寺中,潜心著
11、述国史大纲。 - 4 - 当时的西南联大,初迁昆明,没有自己的校舍,临时租用昆明城内外几所中学的校舍,供文、 法 、 理 学 院 使 用 。 城 外 的 省 立 昆 华 农 校 和 城 内 的 省 立 昆 华 中 学 , 是 联 大 师 生 上课 的 地 方 。 作 为 西 南 联 大各学院共同的必修课 , 钱先生所授 的 “中国通史 ” 课安排在农校楼上的一个大教室里 , 这是当时学 校最大的一间教室 , 可以容纳两百多人 。“西南联大继承北大自由讲学之 风 , 允许校内校外人士旁听, 而且尽可能兼顾其便。因此,其他大学的学生、中学的教师以及社会上有 志于史的人们,皆来听讲, 以致教室虽甚宽
12、敞,仍不能使人各得其所。 ” ( 李蜒昔年从游之 乐 ,今日终天之 痛 ) 钱先生在北 平讲授“中国通史”四年,来到昆明又讲了两年,“盖时 在 九一八 七七 事变后,国人民 族意识高涨,先 生 (指钱 穆) 学养深厚,史识卓拔,才思敏捷,亦擅讲演,加以自幼民族情怀热烈, 并又正当壮年,精力充沛,词锋所扇,动人心弦 ” ( 严耕望钱穆宾四先生行谊述 略 ) ,六年的讲 授,使他有机会不断修改讲义,不断充实所需资料,最终 于 1939 年 6 月在岩泉寺撰著完成国史大 纲这部享有盛誉、影响甚大 的中国通史著作。 钱先生读书广博 , 精通国学 , 但他并非书呆子 。 他是抱着兴国安邦 、 治国平天下
13、的理想去从事 历史学研究的 , 国 史 大 纲 深 刻 地 体 现 了 钱 穆 先 生 “ 经 世 致 用 ” 的 思 想 。 在 书 中 , 他 讲 兴衰 动 荡 之 际 多 , 太 平 治 世 之 际 少 。 因 此 , 他 对 治 世 用 的 篇 幅 较 少 , 大 量 的 篇 幅 用 于 兴 衰 转换 之 时 , 尤 以 一 朝 衰 落时期的表现和内在原因的分析最多。同时,钱先生还特别强调学术的兴衰对政权的影响。他认为, 一个朝代要兴旺持久 , 必须有一种立国的精神 。 这种精神实际就是儒家传统学术的精神 。 因此 , 学术 ( 指儒 家) 兴则国运兴,学术衰则国亡,他特别强调中 国传
14、统学术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战乱的岁月里 , 尽管昆明也不是世外桃源 , 然而相对于国内大部分地区来说 , 这一隅天地的 确是 难 得 的 静 土 。 钱 先 生 秉 性 爱 好 大 自 然 , 他 在 宜 良 岩 泉 寺 写 作 , 探 知 附 近 有 石 林 、 大 叠 水瀑 布 等 名 胜 , 就 邀 请 他 的 学 生 李 蜒 ( 云南大学教 授 ) 一 起 前 往 。 钱 先 生 正 是 在 云 南 的 山 山水 水 中 寻 觅 到 自 己的 心灵家园,从而在艰难时势中进行着自己的历史沉思。 国史大纲完成后,钱先生 于 1939 年暑假经香港、上海回到苏州。一直 到 194
15、6 年,昆明 学 者 于 乃 义 、 于 乃 仁 兄 弟 筹 建 “ 私 立 五 华 书 院 ” 并 与 云 南 大 学 合 聘 钱 穆 先 生 到 昆- 5 - 明 讲 学 , 钱 先 生 才 又 重 返 昆 明 。 钱 先 生 刚 到 昆 明 时 , 居 住 在 翠 湖 公 园 里 , 当 时 的 云 南 省 立图 书 馆 也 在 园内 , 他 常 去 图 书馆 看书、著述,后来搬到 圆 通山上的唐家花 园 ( 唐继尧故 居 )居住 。 1947 年 9 月离开昆明,赴江南大 学( 无 锡) 文学院任教,自此离开云南。 相 关链接 : - 6 - (摘编自杨绍军钱穆先生在云南) 钱 穆 ( 1895 1990) , 江 苏 无 锡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