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普通班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 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
2、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 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
3、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 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
4、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 2 - 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 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
5、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 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6、)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 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3根据 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
7、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 3 -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二、古代诗文 阅读( 38 分)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 6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逮奉
8、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 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
9、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刘日 薄 西山 薄:迫近 B. 除 臣冼马 除:革除 C. 逮 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D. 本图宦达,不 矜 名节 矜:自夸 5.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进退,实 为 狼狈 况臣孤苦,特 为 尤甚 B州司临门,急
10、 于 星火 是臣尽节 于 陛下之日长 C但 以 刘日薄西山 猥 以 微贱,当侍东宫 D报养刘 之 日短也 奚以 之 九万里而南为 6.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这几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 4 - 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首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 、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
11、,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作者在末段以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7.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分)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6 分)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8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
12、分析。( 5 分) 9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_, _。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 勃滕王阁序 ) (2)_, 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 3)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_, 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 4)题 理发匠 黄荣才 - 5 - 理发匠是个哑巴。大
13、家就都叫他哑巴,叫了六十年了。 哑巴每天天一亮,就烧开水,把两把开水壶灌满。把一个铝盆洗干净 ,竹椅也擦了几遍,刮胡子刀磨得锋利,掏耳勺、毛巾、香皂等用具摆得整整齐齐,然后就搬一张凳子坐在门口,等理发的人上门。有人来了,哑巴就咿咿呀呀地打招呼,哑巴说什么没有人听得懂,不过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来人知道是打招呼。哑巴理发的式样简单却很认真,理发时,不时后退两步仔细看看,然后靠前继续动手。 头发理完,有长胡子的,那就刮胡子。哑巴拿毛巾蘸上热水,打上香皂,用手擦起泡,捂在脸上,热热的,舒服,哑巴的手不动,等这份舒服劲过了,才慢慢擦,逐渐用力,把胡子捂热擦软了,拿出刮胡刀在一块皮上来回正反刷几遍,就是再次磨刀 了。哑巴的手轻轻拉动,锋利的刮胡刀贴在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