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即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分析即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高一政治必修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 容,在第二单元已经分析了“谁来生产”这个问题,接下来第七课就要介绍财富如 何分配,也就是说要解决了“为谁生产” 的问题。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 题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与第二框题“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相联系。 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学情分析二、学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学习我国的分配制度奠定了基础,但 本节课
2、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在学习 本课知识时,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以自主探索和质疑讨论为主要的学 习方法,逐步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框题的内容,依据新课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以及其他几种分配方式。说明我国实行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 现象,加深对“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
3、会”理论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难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 配方式 五、教法和学法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达到本框题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质疑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能力。 2、学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通过自己阅读课本,提炼概括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探究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直观演示、情景再现,让学
4、生自己观察、思考,深刻领会并灵活 运用知识。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 开。 (一)(一)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5 分钟左右) 播放 MTV 动画1234567 多劳多得歌曲以及里面的卡通人物猪太,播放动画前提 示:留意歌词,猪太告诉了我们什么?引出本框题的主要内容。以信息化带动教育 现代化,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 (二)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25 分钟左右)本课的重、难点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 结合,我想利用 5 个探究活动,把学生分成四组通过合作探究
5、的的方式来突破。 情景一:展示案例新编瞧这一家子瞧这一家子引发学生兴趣, 丽丽丽丽大学刚毕业,在一家国企当技术员,爸爸大学刚毕业,在一家国企当技术员,爸爸公务员,妈妈公务员,妈妈教师,教师, 叔叔叔叔私企老板,姑姑自己开一个超市。私企老板,姑姑自己开一个超市。 探究(1)丽丽一家子的分配方式有哪些? (2)这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3)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情景二: 丽丽一家为弟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探究(1)假如你是他们家的一份子,你会为他想个什么好点子? (2)假如你是弟弟,在国家的大好形势下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6、? (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5 分钟左右) 指导学生浏览教材,师生共同以知识框架的形式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突出 重难点,增强认识。 (四)课堂练习:(四)课堂练习:(10 分钟左右) 随堂练习主要以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为目的,以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4)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的含义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八、布置作业八、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家 庭 收 入 构家 庭 收 入 构 成成 来来 源源 属于何种分配属于何种分配 方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