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月考 语文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I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 ,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
2、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 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
3、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 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
4、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 2 -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 原料 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
5、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 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 文 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 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 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 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
6、放。 【答案】 1. A 2. A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 B 项 “ 此时青花瓷与外 来文化已无关系 ” 说法错误。 C 项 “ 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 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 “ 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 。 D 项, “ 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 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 “ 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 2. 试题分析: A 项 “ 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 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
7、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 试题分析: B 项 “ 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 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II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 商周时期,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生活着很多不同族群。人们用华夏族与蛮、夷、戎、狄来区分他们。异族婚姻就是华夏族与蛮、夷、戎、狄之间的通婚。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通过与- 3 - 戎狄的有莘氏通婚,取得了 “ 有莘氏媵臣 ” 伊尹的辅佐,从而实现了灭夏的大业。实际上,早在商族始祖契的时候,就已经与戎狄女子通婚,史记 ?殷本纪上记载: “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 商纣王屡次与外族女子婚配。商纣王曾以 “ 西伯昌、九侯、鄂
8、侯 ” 担任商朝的三个重 要官职,九侯就是鬼侯,为蛮狄之人。鬼侯为了讨好商纣王,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他,然而这位女士 “ 不喜淫 ” ,商纣王非常生气,就把她杀害了。汉晋学者皇甫谧在其著作帝王世纪中也记载了此事。 商朝末年,周族的首领姬昌遵祖宗之法,各方贤能之士都前往投靠。看到这点,商朝另外一位方国首领崇侯虎甚是紧张,担心周族强大后会危及自己的方国利益,就对商纣王说姬昌将不利于商朝的统治。商纣王果然听信谗言,把西伯囚禁了起来,关押在羑里。周族人十分担忧,千方百计营救,大臣闳夭多方搜求美女奇珍,终于得到 “ 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 奇怪物 ” ,通过商朝宠臣费仲进献给商纣王。商纣王看
9、到后非常高兴,就把西伯释放了。可以想见,周族进献的有莘氏美女,应与商纣王结成了婚姻。 商王之子也与异族女子通婚。商王武丁时期有这样一条甲骨卜辞,内容为 “ 己亥卜, 王: 子白羌毓,不 其 白 ” 。这条卜辞是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白皮肤羌族女子将要生育,所生之子的皮肤是否为白色。 在西周君王和他们的祖先中,有多人与夷狄女子结婚。诗经 ?鲁颂 ? 宫上记载,周族始祖后稷是姜嫄所生,而 “ 西羌之本, ? 姜姓之别也 ” ,所以姜嫄是羌族女子。另外,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太姜、周武王娶 的邑姜也都是羌族女子。 西周时期的申国,姜姓,在典籍中屡次被称为 “ 申戎 ”“ 姜氏之戎 ” 。西周末年,周幽王新
10、娶了褒姒,甚是宠爱,并生子伯服;周幽王立他为太子,还驱逐王后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宜臼逃亡到母亲的娘家申国,周幽王向申国索要,申国联合鄫国、西戎攻打周国,并杀死周幽王。这里周幽王的王后 申后就娶自戎狄的申国。 一些西周诸侯还将女亲属嫁给戎族。公元前 777 年,秦襄公 “ 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 ” 。这里的丰王为戎族的君王。所以,秦襄公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戎族的君王。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促进了 民族的融合,为华夏族的发展和内涵的丰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异族通婚诞生了很多卓越的个体,如契、后稷、晋文公、赵盾等,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开拓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同时,为
11、后来历史时期和亲政策的提出和执行提供了切实的历史借鉴。 4.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4 - A. 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采取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的方式,赢得了 “ 有莘氏媵臣 ” 伊尹的辅佐,从而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B. 商王武丁时期有一条甲骨卜辞,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羌女生的孩子皮肤是否为白色,说明商王武丁的儿子与羌族女子缔结了异 族婚姻。 C. 据史书记载,秦襄公曾 “ 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 ” ,这里的丰王便是戎族的君王,说明一些西周诸侯还将女亲属嫁给戎族结成异族婚姻。 D. 西周末年,周幽王与来自申国的女子申后结为异族婚姻,并和她生下了儿子伯服。 5. 下列理解,不符合
12、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今天的中国境内,早在商周时期,华夏族就已经与蛮、夷、戎、狄等很多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并且华夏族与这些异族之间还有婚姻相通。 B. 周族始祖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是太姜,姬昌遵祖宗之法娶的也是羌族女子。 C. 作为蛮狄之人的鬼侯,曾经担 任商纣王时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之一,他曾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商纣王,想通过缔结婚姻来讨好商纣王。 D.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加强了华夏族与蛮、夷、戎、狄这些异族之间的融合,促进了华夏族的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华夏族的内涵。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作为有娀氏之女,商族始祖殷契
13、的母亲简狄和帝喾之间缔结了异族婚姻,简狄还被帝喾封为了次妃。 B. 商纣王时,方国首领崇侯虎担心以姬昌为首领的周族强大起来,危及自己方国的利益,就向商纣王进谗言,导致姬昌被囚禁在羑里。 C. 周幽王宠爱褒姒,并立其所生子为太子,直接导致王后所生的太子出逃申国,后申国联合鄫国、西戎,杀死了周幽王。 D. 契、后稷、晋文公、赵盾等,这些都是异族通婚诞生出的卓越的人物,他们在推动历史前进方面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答案】 4. D 5. B 6. C 【解析】 4. 试题分析: “ 周幽王与美女褒姒结为异族婚姻 ” ,文中无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从文章中辨别、筛- 5 - 选并整合重要的信 息,划定答题区间,在此区间内整合信息。文章第 6 段 “ 周幽王新娶了褒姒,甚是宠爱,并生子伯服 ” ,并没有说褒姒是异族。 5. 试题分析: “ 姬昌遵祖宗之法娶的也是羌族女子 ” , “ 祖宗之法 ” 指的不是 “ 羌族女子 ”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