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学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8219133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编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统编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统编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知识导图基础知识一、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yu)”同“悦”,“愉快”意思:“其人舍然大喜”中的“舍(sh)”同“释”,“解除、消除”的意思。通假字的考点就是对它的解释。通假字的答题有一定的格式:“xx”同“xx”,“xx”的意思。附录一: 七年级常考通假字汇总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一个词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文言文中的有些字词随着语言的发展,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这个意思,在另一个句子中又有了新的

2、意思,而这些意思又有一定的关联。例如:市:(1)集市。如:东市买骏马。(木兰诗)(2)买。如:愿为市鞍马。(木兰诗)“买”的义项是根据“集市”的意思引申而来的。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1.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意义。例如:(1)“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2)“齿”的本义是门牙或牙齿。(3)“年”的本义是稻谷成熟。(4)“官”的本义是官府、行政机关。2.引申义。就是本义派生(引申)出来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例如:(1)道:本义是路途、道路,而“途径”“方法”“道理”“规律”“学说”“引导”等义项都是它的引申

3、义。(2)齿:本指门牙或牙齿,由此引申为年龄。(3)城:本义是城墙,由此引申为城市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4)官:本义是官府、行政机关,引申为官职、官长。3.比喻义。就是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例如:(1)爪牙:本义是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后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坏人的党羽、帮凶。(2)手足:本义是手和脚,比喻义是兄弟、党羽。如:手足情深,焉能或忘。(3)草: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指轻贱如:草管人命。4.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

4、通假字。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1)帖:同“贴”。如:“对镜帖花黄”中“帖”同“贴”,其假借义为“粘贴”。(2)舍(sh):同“释”。如:“其人舍然大喜”中“舍” 同“释”其假借义为“解除、消除”。(3)曾:同“层”,如:“荡胸生曾云”中“曾”与“层”同音,假借为“重叠”。附录二: 七年级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三、古今异义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这些词语就是古今异义词。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称

5、为词义的扩大。词义扩大的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如:(1)江:在古文中专指长江,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现在是江河的通称,词义比过去扩大了。(2)河:在古文中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2.词义缩小指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如:儿女:古义为子侄辈的年轻一代或青年男女,如“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今义只指儿子、女儿。范围缩小了。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1)博士:古代指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现在指学位名称。(2)去:“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

6、去”,指离开;现在则指“到地方”。4. 感情色彩变化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古今发生了变化。具体情况有古褒今贬和古贬今褒等。如:(1)下流:古义指下游,现在是“卑鄙龌龊”之义。(2)卑鄙:古代的意思是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义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5.词义弱化词义弱化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在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1)走:古义是跑、疾行,今义表示步行,程度没有古义深。(2)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6.词义强化词义强化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而在今天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1)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现在表

7、示仇恨、怀恨。(2)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7.名称、说法改变古代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1) 目:成语“目不识丁”中的“目”现在改称“眼睛”。(2) 日:“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杞人忧天)中的“日”现在改称“太阳”。温馨提示:在上述七种情况中,要特别注意前四种。对一些差别细微,用今义解释似乎也“通”的词句,更不可马虎放过。如:“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中的“可以”用今义解释似乎也通,但是这样解释是错的。古义的“可以”指“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只表示“可以,词义缩小了。附录三: 七年级常考古今异义词

8、集锦四、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作词类活用。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如下几种:1.名词活用作动词事物和行为发生某种关系,古人以事物的名称表示某种行为,于是名词变成了动词。一般情况下,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将其动作化而已。如:(1)“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在句中为动词“挖洞”(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中的“名”本为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是“出名”的意思。2.名词活

9、用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谓语前,不作主语,却用来直接修饰动词时,这个名词就具有了状语的语法功能。名词活用作状语,有如下三种情况:(1)一般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用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中的“隧”,原意为“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修饰动词“入”,表示行为的方式,是“从通道”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此用作状语,是“像狗一样”的意思。(2)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有很多,

10、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东临碣石”(观沧海)中的“东”是“向东”的意思,用来修饰“临”,表示其方向。(3)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中的日”,就是时间名词作状语,意思为“每天”。3.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用以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1)“一屠晚归”(狼)中的“屠”本是动词“屠杀”,这里活用为名词“屠夫”。(2)“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活用为名词“射箭的本领”。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

11、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本为形容词,因带宾语“秦”,故活用为动词,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此时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中的“故”“新”,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是“学过的知识”和“新的理解和体会”的意思。6.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闻之于宋

12、君”(穿井得一人)中的“闻”本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之”,就活用为使动用法,“使之闻”。(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即使某物变成某种状况,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如:“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中的“乱本是形容词,因其后面带宾语“耳”,就活用为使动用法,“使乱”。7.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怎么样”“认为怎么样”的意思。多见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即把事物看成某种状况。如:“一览众山小”(望岳)中的“小”为形容词,这里为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小”,即“认为小”。附录四: 七年级词类活用一览表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下册(2025)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