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能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解释、说明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阐述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2.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负荆请罪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认为上卿蔺相如功劳不如自己,官位却在自己 之上,为此他非常不满,便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 处退让,表示将相不和就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廉颇听闻后,觉得自己为了争 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 相如家请罪。从此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齐心协力保卫赵国。闻鸡起舞闻鸡起舞 西晋末期,社会动荡,内忧外
2、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有个 叫祖逖的人,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希望报效 国家。有一天,他们在半夜听到鸡鸣,心情振奋,于是披衣起床,拔剑练武。程门立雪程门立雪 杨时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天,他与游酢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问题。时值隆冬,朔风凛冽。到程颐家时,适逢老师在炉旁闭目养神。他们担心惊扰老师,就在旁边静静等候。程颐觉察后,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但杨时和游酢依然恭敬侍立。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 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
3、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 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 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 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判断一切是非、善 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这一荣 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
4、人日用而不觉的 道德标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 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 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 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 好的社会环境。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
5、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 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 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 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 熏染。隋代书法家智永所书真草千字文中的“墨悲丝染”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 支撑。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