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罪与刑罚教案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清晰阐述犯罪的含义与特征,准确区分犯罪和一般违法行为。牢记刑罚的含义及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的具体内容。 2.透过案例分析,培养逻辑思维、归纳总结与辨别是非能力,精准判断犯罪行为及刑罚适用。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和法治意识。 3.深刻认识犯罪危害,树立敬畏法律、尊重法律的观念。激发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形成自觉守法、远离犯罪的价值取向。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犯罪的三个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刑罚的种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2.教学难
2、点 准确理解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特征。全面把握刑罚的作用及各种刑罚的实际运用。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违法犯罪相关的新闻图片,如盗窃现场、法院审判等,提问学生这些行为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后果,从而引出“犯罪与刑罚”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讲授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播放简短的犯罪案例视频,如青少年抢劫案,视频结束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这些行为对当事人和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这些行为是否违法?违反了什么法?”等。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教师详细讲解犯罪的含义和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结合案例,阐述犯罪行为对个人、
3、家庭、社会秩序等方面的严重破坏,如抢劫导致他人受伤、财物损失,影响社会安定,这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展示相关刑法条文,说明犯罪行为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在法律依据上的区别,如盗窃达到一定数额才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性:列举不同犯罪对应的刑罚,强调犯罪必然要受到刑罚制裁,如故意杀人可能面临死刑等刑罚,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再给出几个案例,如盗窃、打架斗殴等,让学生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巩固所学知识。刑罚的含义和种类以一个法院宣判的案例引入刑罚概念,讲解刑罚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惩罚手段。通过 PPT 图表展示刑罚种类:主刑:分别讲解管制(限制自由但不关押,社区服刑)、拘役(
4、短期剥夺自由,就近服刑)、有期徒刑(有期限剥夺自由,监狱服刑)、无期徒刑(终身剥夺自由)、死刑(剥夺生命,严格适用),结合案例说明每种主刑的适用情形,如故意伤人重伤可能判有期徒刑,情节恶劣的杀人可能判死刑等。附加刑:讲解罚金(缴纳金钱,经济制裁)、剥夺政治权利(限制政治活动权利)、没收财产(没收个人合法财产部分或全部),举例说明附加刑在具体犯罪中的运用,如经济犯罪可能判处罚金和没收财产,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可能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等。进行小组竞赛游戏,教师给出一些犯罪案例,小组讨论应适用的刑罚种类,抢答得分,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对刑罚知识的记忆。3.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犯罪的含义、特征和刑罚的含
5、义、种类,重点强调犯罪与刑罚的对应关系,以及法律的权威性和不可触犯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4.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形式多样、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1)选择题:如“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行为的是( )A. 小张在学校与同学打架斗殴,造成轻微擦伤 B. 小王多次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 C. 小李在公交车上未给老人让座 D. 小赵在商场捡到钱包未归还失主”,通过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对犯罪行为特征的理解和判断能力。(2)判断题:如“只要违反法律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强化对犯罪定义的准确把握。(3)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述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关系,检验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归纳能力。5.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章节的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讨论一个犯罪案例,并向家长讲解犯罪与刑罚的知识,下节课分享讨论结果,加强家校共育,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案例视频、相关法律条文资料六、教学反思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对犯罪与刑罚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需加强,案例选择可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在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实践运用能力,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