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资料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资料 1、有关粉尘的三级防护措施原则有关粉尘的三级防护措施原则 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 粉尘。对工业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 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在我国,能够产生粉尘的行业与工种很多,如金属矿与非金属矿的采掘和 采石业,基础建设方面的筑路、开掘隧道和地质勘探作业,玻璃制造业,耐火 及建筑材料加工业。铸造业的破碎、磨粉、包装、运输等环节。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人体吸入的粉尘量、粉尘侵入途径、粉尘沉 着部位和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在众多粉尘中,以石棉尘和含游离
2、二 氧化硅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最为严重。石棉尘不仅引起石棉肺,且具有致癌性; 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肺病,含游离二氧化硅 70%以上的粉尘对人体 危害更大。粉尘的粒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2 微米至 10 微米的粉尘对 人体的危害最大。此外,荷电粉尘、溶解度小的粉尘、硬度大的粉尘、不规则 形状的粉尘,对人体危害较大。 粉尘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系统、眼睛、皮肤等,其中以呼吸系统为 主要途径。粉尘对人体各系统的危害表现如下:粉尘侵入呼吸系统后,会引发 尘肺、肺粉尘沉着症、有机粉尘所致的肺部病变、呼吸系统肿瘤和局部剌激作 用等病症;如果粉尘侵入眼睛,便可引起结膜炎、角膜混浊、眼睑水肿和急性
3、 角膜炎等症状;粉尘侵入皮肤后,可堵塞皮脂腺、汗腺,造成皮肤干燥,易受 感染,引起毛囊炎、粉刺、皮炎等。 根据粉尘的种类、浓度、接尘时间,国家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 分级 (GB5817-86) 规定,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0 级 ( 符合卫生条件),I 级 ( 轻度危害 ), 级 ( 中度危害 ),级 ( 高度危 害 ),级 ( 极度危害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将级、级 粉尘危害列为粉尘治理重点,各级卫生部门应将级、级粉尘危害列为职业 卫生监察工作的重点。经分级检测,粉尘危害达到级的企业,必须在一年内 消除,否则卫生部门有权责令其停产;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
4、改造的工程项 目,在试生产时,必须进行粉尘危害程度分级,凡有级、级粉尘危害的, 不允许正式投产;有级危害的,不应升入国家二级以上企业。 目前,粉尘对人造成的危害,特别是尘肺病尚无特异性治疗,因此预防粉 尘危害,加强对粉尘作业的劳动防护管理十分重要。粉尘作业的劳动防护管理 应采取三级防护原则: 一级预防 主要措施包括:综合防尘,即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 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遥控化操作;尽可能采用不含或含 游离二氧化硅低的材料代替含游离二氧化硅高的材料;在工艺要求许可的条件 下,尽可能采用湿法作业;使用个人防尘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定期检测 即对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实施定期检
5、测, 使作业环境的粉尘浓 度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 健康体检 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对工人进行就业前的健康体检, 对患有 职业禁忌症、未成年人、女职工,不得安排其从事禁忌范围的工作。 宣传教育 普及防尘的基本知识。 加强维护 对除尘系统必须加强维护和管理, 使除尘系统处于完好、 有效 状态。 二级预防 其措施包括建立专人负责的防尘机构, 制定防尘规划和各项规 章制度;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对在职的从事粉尘作 业的职工,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不宜从事接尘工作的职工,要及时调 离。 三级预防 主要措施为: 对已确诊为尘肺病的职工, 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 位,安排合理
6、的治疗或疗养,患者的社会保险待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2、防尘的规定及措施防尘的规定及措施 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 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尘肺病诊断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粉尘浓度卫生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 会同劳动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 防尘设施的鉴定和定型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任何企业、事业单位除特殊情况外,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停止运 行或者拆除防尘设施。 防尘经费应当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经费计划,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严禁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将粉尘作业转嫁、外包或以联营的形式给没有防
7、 尘设施的乡镇、街道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中小学校各类校办的实习工厂或车间,禁止从事有粉尘的作业。 职工使用的防止粉尘危害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 企业、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并教育职工按规定和要求使用。 对初次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由其所在单位进行防尘知识教育和考核,考 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粉尘作业。 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粉尘作业。 新建、改建、扩建、续建有粉尘作业的工程项目,防尘设施必须与主体工 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设计任务书,必须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安全管理部门和工会组织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竣工验收,应由当地卫生行 政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和工会
8、组织参加,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产。 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又未积极治理,严重影响职工安 全健康时,职工有权拒绝操作。 3、预防职业病的主要措施预防职业病的主要措施 发生职业病,一方面与生产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深度或强度有关,另 一方面又与工人的健康状况有关。而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又与许多因 素有关。例如,与生产工艺流程、管道的密闭程度、企业的管理水、有无治理 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有关。因此,预防职业病不是单纯依靠医务人员 所能解决的。而需要企业的领导、工人、工程技术人员、技安人员和医务人员 的共同努力。只要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和消除生产 有害
9、因素,职业病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职业病的主要措施有: 1 大搞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 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 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 2 采取通风除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 害因素; 3 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4 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确保这些项 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 5 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 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7 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 8 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 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 9 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卫生标准,定期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 度或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