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教材内容解析与重难点突破教材内容解析与重难点突破 1.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材内容主要是上一课时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例 5,即将有 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的减法运算统一转化为加法运算, 进而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与运算律 进行计算,其间体现了转化化归的思想;二是利用“归纳”指出,可以省略有理数加减法混 合运算式子中的加号与括号,直接写成“+” 、 “-”号与数字连接的形式, “+” 、 “-”既可以 理解为正、负号,也可以理解为运算符号,其间体现了有理数加减法的统一性,省略加号代 数和的简捷性;三是给出的“探究”栏目,提出了利用
2、有理数减法计算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 离问题.让学生结合数轴,并通过数字验证的形式探究发现,若数轴上点 A、B 对应的有理数 分别为, ,那么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其间既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也体现了数 形结合的思想. 2.重难点突破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突破建议 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可知,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改写 为加法,即,既可以按左式理解为加减,也可以按右式理解为, ,的和(代数和),因此“+” 、 “-”既可以理解为加号与减号(左式,运算符号),也可以理解为正号与负号(右式).需要注 意的是, , ,都是有理数,都含有自身的符号.
3、由于“+” 、 “-”既可以理解为加、减号(运算符号),也可以理解为正、负号(性质符号), 所以,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的加号和括号省略, 直接写成“+” 、 “-” 号与数字连接的形式,从而使书写算式更简捷,便于直接运用加法的运算律. 例 1. 式 子 (-5)-(-3)+(-4)-(+6) 省 略 括 号 后 可 以 写 成 , 读 作 或 . 式 子 +9-(+12)+(-3)-(-8) 省 略 括 号 后 可 以 写 成 , 读 作 或 . 解析:首先应把每一个算式中的减法改写为加法,再省略括号与加号,写成代数和的形式. (-5)-(-3)+(-4)-(+6)=(-
4、5)+(+3)+(-4)+(-6)=-5+3-4-6,读作“负 5,正 3,负 4,负 6 的和” ,或 +9-(+12)+(-3)-(-8)=+9+(-12)+(-3)+(+8)=9-12-3+8,读作“9, 负 12, 负 3, 正 8 的和” , 或“9 减 12 减 3 加 8”. 2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基本方法 突破建议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是: 1)把减法统一改写为加法; 2)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 形式;3)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通常需要灵活运用如下一些基本方法:1)正负数归类法; 2)凑整法;3)同分母分数结合法;4)相反数结合法等. 例
5、2.计算:-27+3.2-13-3.5+3.3;0-23+3-(-0.6)-(-8)-(+0.6); ;. 解析:正负数归类法: -27+3.2-13-3.5+3.3=(-27-13-3.5)+(3.2+3.3)=-43.5+6.5=-37. 相反数结合法: 0-23+3-(-0.6)-(-8)-(+0.6)=-23+3+0.6+8-0.6=-23+3+8+(0.6-0.6)=-23+11=-12. 同分母分数结合法: 凑整法: 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突破建议 设点 A、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 ,则点 A,B 之间的距离.这个公式的探究过程如下: 若点 A、B 有一个点在原点,不妨设点 A 在原点,如图所示,则; 若点 A、B 都不在原点, 设点 A、B 都在原点右侧,如图所示,则; 设点 A、B 都在原点左侧,如图所示,则; 设点 A、B 在原点两边,如图所示,则; 3 综合可得,数轴上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例 3.如图,已知点 A、B、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3、-2 与+2.5,求: A、B 两点间的距离; B、C 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A、B 两点间的距离; B、C 两点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