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卖家):伤势1990 文档编号:917169 上传时间:2020-1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北师大版丨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北师大版丨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 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 0 再 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 尾用 0 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 在小数除法中的发

2、现: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当除数大于 1 时,商小于被除数。 如:3.5 5=0.7 当除数小于 1 时,商大于被除数。 如:3.5 0.5=7 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被除数商=除数 5、商的近似数:、商的近似数: 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 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 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 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 等。 B

3、、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 5.3 7.145145 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 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 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 节。(如 5.333 的循环节是 3, 4.6767的循环节是 67, 6.9258258 的循环节是 258) 7、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有两位小 数循环的,就

4、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 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圆点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 除外),商 不变。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 大。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和平移 轴对称: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 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对称点。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

5、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 轴。 3.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 4 轴对称图形的法:轴对称图形的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平移:平移: 1.平移的定义: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 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平移的基本性质:平移的基本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

6、的线段平行且相 等。 3.平移图形的画法:平移图形的画法: (1)确定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2)将关键点按所需方向平移所需距离。 (3)按原来图形的连接方式依次连接各对应点并标上相应字母。 平移、对称、旋转。平移、对称、旋转。 1.运用旋转设计图案的方法: (1)选好基本图案; (2)根据所选的基本图案确定旋转点; (3)确定旋转度数; (4)依次沿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 2.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 (1)先选好基本图案; (2)依据基本图案的特点定好对称轴; (3)画出基本图形的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倍数和因数倍数和因数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

7、识倍数与因数。 像 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整数。 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 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5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 2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是 2 的倍数。 5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是 5 的倍数

8、。 偶数和奇数的定义:偶数和奇数的定义: 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偶数,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补充知识点:补充知识点: 既是既是 2 的倍数,又是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 的数既是 2 的倍数, 又是 5 的倍数。 3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 是 3 的倍数。 同时是同时是 2 和和 3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 0,2,4,6,8,并且各个 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 3 的倍数的数,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9、3 的倍数。 同时是同时是 3 和和 5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 0 或 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 数字的和是 3 的倍数的数,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 同时是同时是 2,3 和和 5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 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 字的和是 3 的倍数的数,既是 2 和 5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 6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的数。 9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 9 的倍数,这个数就 是 9 的倍数。 找因数找因数 在 1100 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方法:运用

10、乘法算式, 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这个自然数。 补充知识点: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找质数找质数 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质数。 一个数除了 1 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合数。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 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 2, 5,3;如果还无法判断,则可以用 7,11 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 有因数 7,11 等。只要找到一个 1 和它本身

11、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 是合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数的奇偶性数的奇偶性 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 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 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通 过“列表”“画示意图”的方法会发现“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 能够运用上面发现的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通过计算发现奇数、偶数相加奇偶性变化的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 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 偶数=偶数 偶数 奇数=偶数 奇数 奇数=奇数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多边形面积多边形

12、面积 比较图形的面积比较图形的面积 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 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 可以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的方法进行比较; 直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等。 图形面积相同,其形状可以是不同的。 补充知识点:补充知识点: 确定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仅是根据图形的形状,更重要的是根据图 形所占格子的多少来确定。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根据地毯上所给图案探求不规则图案面积的计算方法。 直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答案的面积。 将图案进行“化整

13、为零”式 的计算,即根据图案的特点,将整体的图案分 割为若干个相同面积的小图案,通过求小图案的面积,得出整个图案的面 积。 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即通过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得到所求 的面积。 补充知识点:补充知识点: 在解决问题时,策略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动手做动手做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 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 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 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 的底。的底。 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

14、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 线段就是梯形的高线段就是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 高和底的关系是对应的。 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让三角板的另一条 直角边过对边的某一点。 从这一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 点到垂足)就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高。 注意:注意: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也可以从另一条边 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 用三角板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用三角板画

15、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对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个顶 点的对边重合。 从这个顶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 顶点到垂足)就是三角形形一条边上的高。 用三角板画梯形的高的方法:用三角板画梯形的高的方法: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梯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此: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如果用 S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 a 和 h 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 高

16、,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S=ah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补充知识点: 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同时,其面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同时,其面 积也是相同的。积也是相同的。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两个相同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两个相同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三角形的底和高,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因此: 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底高2 如果用 S 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 a 和 h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S=ah2 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

17、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补充知识点:补充知识点: 决定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三角形的底与高的 长度,只要底和高相同,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积也是相同的。 梯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梯形面积=两个相同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两个相同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 的高。 因此: 梯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2 =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 S 表示梯形的面积,用 a 和 b 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用 h 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S=(a+b)h 2 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8、解决相应 的实际问题。 补充知识点:补充知识点: 决定梯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与高的长度,只要上下底的和与高相同,不同形状的梯形的面积也是相同 的。 北师大版丨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北师大版丨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 一、生活中的数一、生活中的数 1、读、读 20 以内的数。以内的数。 顺数: 从小到大的顺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 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 数:2、4、6、8、10 2、两位数、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

19、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 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 11 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 里有(11)个一 12 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 里有(12)个一 13 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 里有(13)个一 14 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 里有(14)个一 15 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 里有(15)个一 19 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 里有(19)个一 20 里有(2)个十; 20 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

20、,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个位)第 2 位是什么位? (十位十位)个位上的 1 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表示 1 个一个一)十位上的 1 颗珠子 表示什么?(表示表示 1 个十个十) (3)先读 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 14,读作:十四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 4,表示 4 个一一,十位上数字 是 1, 表示 1 个十十。 3、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4、任意取 20 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

21、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 比 15 大,写出来就是 1615 9 比 13 小,写出来就是 913 5、“比比”字的用法字的用法 看看“比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 1 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 1,比几小,比几小 1 就要在就要在 几的基础上减几的基础上减 1。 如:比 5 小 2 的数是(3),比 4 多 3 的数是(7)。 6、几和第几、几和第几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 个图形)从左数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从右数第 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右边第 2 个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

22、个的区别。 ) 7、相邻数、相邻数 2 的前面是 1,2 的后面是 3,2 再添上 1 就是 3,3 再去掉 1 就是 2,与 2 相邻的数是 1 和 3。 3 的前面是 2,3 的后面是 4,3 再添上 1 就是 4,4 再去掉 1 就是 3,与 3 相邻的数是 2 和 4。 20 的前面是 19,20 的后面是 21, ,与 20 相邻的数是 19 和 21。 二、比较二、比较 1. 比较两个事物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 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 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

23、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 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 比 B 重,B 比 C 重,那么可以得到 A 比 C 重。A 最重,C 最轻。 A 比 B 重,A 比 C 重,只能得到 A 最重,还要比较 B 和 C,才知道谁最轻。 三、加减法(一)三、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和 如:3+13=16 中,3 和 13 是加数,和是 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 一部分求

24、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减数=差差 如:19-6=13 中,19 是被减数,6 是减数,差是 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 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 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 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

25、则结果也减小,且被 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 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 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 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三)整 理理 与与 复复 习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以内的加减法 四、分四、分 类类 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 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 的一致性和不同

26、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 按 形状分:1、 2、 3、 按颜色分:1、有颜色 2、没有颜 色 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 哪 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 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 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 据 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北师大版(2024) > 五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为本站会员(伤势199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