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之 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归纳及巩固训练(无答案) 知识集中归纳 一、禅让制尧舜禹时期 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实质: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借鉴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要推选贤德之人。 二、世袭制夏朝禹传给儿子启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家天下”开始 三、分封制西周 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巩固统治) 对象:宗亲、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再分封 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积极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消极作用诸 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强大后慧威胁周天子的地位。 等级:
2、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四、中央集权制度 (一)秦朝秦始皇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 控。 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称郡 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二)西汉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 ,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把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建立了刺史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五、郡县制秦朝 内容:秦始皇废分封制,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 影响:开创了此后我
3、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 其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2、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夏朝的 建立者是( ) A. 禹 B.伯益 C. 启 D. 舜 3、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 ) A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 B进献贡物 C服从周王调兵 D定期服役 4、小游同
4、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他研究的内容是( ) A. 分封制 B.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5、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 会影响深远。这一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西周分封制 D周武王建立西周 6、孔子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 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 ) A. 夏朝 B.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7、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这是歌曲 国家 的歌词。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
5、 B夏王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行 D制定历法,称为“夏历” 8、小明在课堂剧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剧情中,他要向“汉武帝”建议实施“推恩令” 。由此 可以判断,王可扮演的角色是( ) A管仲 B主父偃 C董仲舒 D蒙恬 9、 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 “汉武帝大一统” 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 ) 颁布“推恩令”修筑驰道,统一车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 ABCD 10、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 “推恩之令” ( ) A扩大了汉朝的疆域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11、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
6、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 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 季氏 材料二:如图 西周等级示意图 材料三: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 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2)结合材料二及所
7、学知识,分封的对象有哪些? (3)据材料三,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父)偃说上曰: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个皇帝?(主父)偃提出什么措施?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 国分为 13 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 ,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 制和打击地方豪强及其子弟。 (2)根据材料二,概述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措施。 “敦煌郡的郡守有欺瞒中央的行为,司隶校 尉奏报给了汉武帝”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