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年中考历史复习题 中国古代史 时间:45 分钟 分值: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学者张鸣在 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 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治被打破, 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 A. 周朝王室的衰落 B.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礼乐制度的崩溃 D. 宗法关系的疏远 2. 一位先秦思想家评论道: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 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
2、,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由此,这位思想家属于 ( ) A. 儒家学派 B. 法家学派 C. 道家学派 D. 墨家学派 3. 据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 A. 丞相 B. 刺史 C. 御史大夫 D. 锦衣卫 4.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此段文献描述的是 (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开皇之治 D. 康乾盛世 5. “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 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
3、姓氏改称 ?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 A. 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 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 抵御了外来侵略 D. 促进了民族交融 6. 古人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效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对此话解读最正确的是 ( ) A.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B.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C. 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D.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7.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行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8. 东京梦华
4、录 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 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 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统一国家建立 B. 江南地区开发 C. 商品经济繁荣 D. 民族政权并立 9.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史记是我国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仅在我国史学史上拥有崇高的地 位 B 指南针为环球航行 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 了条件 四大发明中,指南针的影响最为久远,且对 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 C 天工开物传到国 外后,被译成日文、法 文、德文、英文等多种 文字 明朝中后期我国的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 位 D 明朝时期,汉
5、蒙双方 在长城沿线开放“马 市” 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10. 民族英雄是指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和主权,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 是因为他 ( ) A. 抗击了东南沿海倭寇 B. 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C. 率军反击沙俄侵略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 11. (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 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 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 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
6、。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 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逮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 制度的近代化 (1)依据材料,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2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4 分) 12.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材料二材料二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
7、者,朕将亲览,使有 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汉书 材料三材料三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 元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 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 分)其真实意图是什么?(2 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元朝行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 分) (4)上述史料共同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是什么?(2 分)它有何积极作用?(2 分) 13.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 食
8、货志上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措施。(2 分) 材料二材料二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 23 年,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裕安康,出现了繁荣景象。 历史 上这一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这主要得益于唐太宗心存百姓,关注民生,励精图治。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统治时期在民生方面的举措及其影响。(4 分) 材料三材料三 雍正皇帝曾经明确指出:“从俗从宜”“各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 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3)据材料三,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
9、么?(1 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前期加强管辖西藏的措 施。(3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促使国家兴盛的主要因素。(2 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材料体现了春秋时期,旧的社会制度不断遭到破坏,出现了所谓的“礼崩乐坏”的现象。周王室的衰落是这一 现象出现的表面原因,排除 A。在这一表面现象之后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必然导致旧的社会制度的 破坏和新的社会制度的构建。 B 项就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 C、 D 两项仅是对材料的一个重复。 故本题选 B 项。 2.A 解析 齐桓公维护所谓的“传统封建秩序”,而对其评价较高;对晋文公“僭越礼制”而评价较低。
10、由此可见,这一学派 维护西周的分封制和礼制。由此判断这一学派是儒家学派。故本题选 A 项。 3.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时期负责监察的官员。由“始皇”知是秦朝;由“纠弹为之责”,可知此官员负责监察百官。A 不负责监察。B 为汉武帝所创;D 是明朝所创。故本题选 C 项。 4.A 5.D 解析 由“元宏”可知,材料说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A 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排除。北魏没有完成 统一,B 排除。C 直接排除。故本题选 D 项。 6.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大运河的作用。A、B、C 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材料。由“北通”“南运”“为利”, 可知材料说的是大运河沟通了南北
11、,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故本题选 D 项。 7.C 8.C 9.D 解析 史记不仅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而且还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排除 A。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出现的最早,所以,B 项的结论不正确。明朝中后期我国的科技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排除 C。故本题选 D 项。 10.B 11.(1)特点:考查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选拔形式具有开放性;选拔程序具有严密性、系统性。(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2 分) (2)作用:普及儒家价值观及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有利于稳固统治;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提高行政效率;打破选官的世 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
12、族团结。 (答出任意两点 即可得 4 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12.(1)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制);郡县制。(2 分) (2)措施:颁布“推恩令”。(2 分)意图:削弱诸侯国的势力。(2 分) (3)职能:管理地方,守护边疆。(2 分) (4)体制:中央集权制度。(2 分)作用:加强统治,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2 分) 13.(1)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每点 1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 2 分) (2)举措: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每点 1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 2 分)影响:政治比 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答出两点即可得 2 分) (3)原则:尊重民族差异。(“从俗从宜”“各安其俗”或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1 分)措施:确立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乾隆帝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每点 1 分,共 3 分) (4)适时进行改革;注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每点 1 分,共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