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农业的起源,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及原始农耕生活,仰韶文化的特点,大汶口文化特点,史料实证,通过出土文物图,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一,新课程标准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2024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Tag内容描述:
1、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农业的起源,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及原始农耕生活,仰韶文化的特点,大汶口文化特点,史料实证,通过出土文物图。
2、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一,新课程标准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史事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三部分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在。
3、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二,内容分析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
4、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班级,姓名,上课日期,编号,设计人,备课组长,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的文化遗存,知道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课型,新授课,课时。
5、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一,教学目标,唯物史观,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蓝田人的发现,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史料实证,识读中国境。
6、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二,内容分析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体现在政治。
7、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教案一,新课标标准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二,内容分析大约在50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
8、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堂导入课堂导入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
9、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新课导入西汉时,一个名叫东方朔的人向汉武帝上书,他写的奏本使用了三千片简牍,要两个人才能费力抬动,简牍用竹,木制成,比较笨重,为了便于携带,人们在绢帛上写字,但绢帛。
10、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新课标第第13课课东汉的兴衰东汉的兴衰王莽王莽1,1,知道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2,2,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及其原因,3,3,了解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11、28002第第1616课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官渡之战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3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280021,1,识读形势图了解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与三国鼎立形成的等基本史实,识读形势图了解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与三国鼎立形成的等。
12、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达标检测知识梳理第16课三国鼎立返回目录第16课三国鼎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知识梳理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16课三国鼎立,1,东汉末期。
13、新课导入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东汉击鼓说唱俑学习目标1,1,了解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光武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了解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光武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从而理解施及其影响从而理解东汉的兴衰史东汉的兴衰史,2,2,了解东汉后期外。
14、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第1515课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传说西汉时,有一个名叫东方朔的年轻人,曾经写了一篇几万字的文章呈给汉武帝看,这篇文章一共用了三千片竹简,要两人合力才能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