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说阅读(5)环境 什么是小说的“环境” 在小说作品中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 方面方面。环境描写在小说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环境描写在小说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驰骋的舞台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驰骋的舞台,并对情节的发并对情节的发 生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特点的概括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的手环境描写的手 法法、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种命题角度往往以两
2、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这三种命题角度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 小说的“环境”包括什么?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特点的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的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特点的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的 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的概括两类。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的概括两类。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 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
3、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 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 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4、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 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特别是群像人物,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特别是群像人物, 也是构成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 考点1:概括形象类 设问 1小说中的环境有何特点?(注意与“环境描写上的特点”区别开来,后者属环境描写的技巧范畴) 2文中几次提到某景物,这一景物有何特点? 审题 1题干中有“环境”“景物”“生活”等字样; 2题干中还有“特点”“特征”等字样。 模式 作答时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常见于自然环境特点,如“秀美
5、怡人”“淡雅高贵”“ 灰暗低沉”等)或几个名词(常见于社会环境特点,如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等)概括环境的特征。 考点2:考察手法类 设问 1小说中某段环境/景物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某段/句环境描写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审题 1题干中有“写景”“环境描写”等字样; 2题干中有“写景特色”“表现特色”“手法”“技法”等字样。 模式 1描写技巧的角度,包括: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与衬托等;修辞手法。 2写景的角度,如感官角度和写景顺序等。 考点3:考察作用 设问 1阅读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2概括段所写景物的特点
6、并简析其作用。 审题 题干中有“写景意图”“景物描写作用”“环境作用”“写景意义”等字样。 模式 1自然环境的作用通常从如下角度分析: 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人 物方面: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运;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 情节发展的线索;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开头);与上文呼应,结构完整(结尾);主题方面:揭示主 题;深化主旨。 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 描写交代了时间(背景),营造了氛围(渲染了气氛),表达
7、(寄托、暗示、揭示)主题。/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了一种的气氛 ,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分析通常有如下作用: 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 质特征,揭示主题。 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 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 的形象。/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典例分析 (2013 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峡 谷 阿
8、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 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9、。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 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 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 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
10、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 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 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 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
11、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 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在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 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地散着,一般长短, 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 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
12、呆着。 阳光又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 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 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思考角度 文本对应 第一次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分析:在描写峡谷空旷僻静的环境后,鹰的出现更衬出峡谷的荒凉僻静。 第二次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 见去向。 分析:
13、在骑手出场前的环境描写中,鹰的“不见去向”,暗示有人(骑手)来了。 第三次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分析:在骑手出场后,天上自由翱翔的鹰与地上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映衬。 【2020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消失的舌头 徐永辉 二丙的舌头没有了。 那天,邻居三婶迎头遇到二丙,招呼他。二丙的嘴张张合合,却没看到他的舌头,也听不到他说的话。三婶一惊,忙问:“二丙,你咋回事,舌头没有了?” 她不肯相信,走到近前往二丙嘴里一看,只有牙齿。 我们晓庄是远近闻名的雄辩村。大人、孩子,走路、干活,甚至吃饭睡觉的时候,嘴巴都不闲着: “那是谁家的羊
14、,咋不拴起来?” “为啥说是羊,叫它狗不一样吗?” “羊就是羊,怎么能叫狗呢?” “它叫啥,不过是老辈子传下来的,如果当初叫它猪,你现在还说是羊吗?” 据村志记载,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由于世世代代训练,我们的舌头变异了,厚、长,又特别灵活,伸出 来,可以轻而易举到达额头。用它洗脸,画画,写字的,不乏其人。据说,以前有个人,舌头比象鼻子还长,不仅能擀 面、纺车,还能把棍棒舞得虎虎生风。为了炫耀,我们都把舌头耷拉在下巴底下。 为了激励后代,先人们还自发组织了辩论会,三年举办一次,年满十八周岁的男子必须参加。先以家庭为单位选出 优胜者参加家族辩论,再选出家族中的第一名参加决赛。一方把另一方驳
15、得哑口无言,算胜出。 凡是在辩论上不发言,或撒谎骗人者,舌头会自动消失。凡是没有独立见解,跟着别人学舌的,舌头会失去一半。 二丙是几十年来唯一受到惩罚的人。他是孤儿,老实,木讷。平时,你问一句,他哼一声。只要不问,一年半载也 难开金口。在家族辩论会上,也有人试着引导他,徒劳。 半晌午,我们几个蹲在路口上议论二丙的时候,三婶走走停停,东张西望地过来了,还没到近前就问:“谁看见一 只公鸡了吗?”她边说边比画,“这么大,毛通红,闺女给拿的,没舍得吃,你看,一转眼不见了。” 我们都安慰她:“不能少,不定跑哪旮旯里去了,再仔细找找。” 我们村古风犹存,好多年没少过东西了。 被三婶一搅合,我才想起来是去找
16、乌木的。乌木家大门洞开,我站在院子里大喊:“有人吗,有人吗?” 没有回应。突然,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响动。我走过去,一把推开紧闭的门,咯噔愣住了。乌木也愣了。他手里抱着 一只没褪完毛的红公鸡。晚上,乌木请我喝酒,炖的公鸡肉。三杯酒下肚,乌木说:“咱打开窗户说亮话,等一会儿我 把鸡毛埋在二丙家门前,明天你就说是他吃的。” “这” “这什么这,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他反正不会说话。” “这不是欺负人嘛?” 乌木脸一寒,酒杯一顿:“事不大,你看着办吧。” 我为难死了。乌木是出名的小诸葛,坏点子一眨巴眼一个,得罪他,我这辈子别想安生了。又怪法律太仁慈,如果抓住小偷就砍头, 老子怕他作甚。又后悔的要命,干嘛
17、去那么巧啊? 天刚一亮,我就带着三婶扒出了赃物,还说的有鼻子带眼:“昨天傍晚我路过二丙家的时候,听到砰砰地剁骨头声,偷偷伸头一看, 案子下的鸡毛还没掩埋呢。” 大家都深信不疑。 乌木先骂开了:“二丙,看你狗日的平时老实巴交,原来是装的。” 在我们这儿,偷盗是被认为最无能、最无耻的事情,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往他身上吐口水,任何人都不再搭理他。 二丙张着大嘴,扑腾扑腾直踩脚,又啪啪地拍自己的大腿、屁股,眼泪像屋檐下的雨水,连 成两条线。 三婶不忍,说:“算了算了,一只鸡,谁吃不一样?” 其他人也软了心肠,反过来安慰二丙:“你也是个苦人,一年到头不见荤腥,一时嘴馋也正常,算了算了。” 二丙喘着粗气,泪珠
18、依然滚滚不止。渐渐地。清亮的泪水变成了红色他在流血。我的目光像受惊的苍蝇,仓皇地乱飞,两只手互相搓来搓去,嘴张开几次, 又合上了。 当鲜血浸透胸前衣服的时候,二丙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我终于受不了了,大声说:“鸡是乌木偷吃的,他逼我赖二丙。”我正要把昨天的事情详细说出来, 忽然感觉发不出声音了,嘴里也空空荡荡。 一个孩子指着我大叫起来:“舌头,他的舌头没有了。” 我的头一蒙。我不死心,拼命张嘴,依然发不出丝毫声音。我掐自己的肉,撕扯自己的头发,如果,如果。 没有如果。 (选自芒种2016年第九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构思奇特,“舌头”
19、是小说线索,纵向上追溯晓庄的雄辩传统,横向上与人物命运紧密相关,使 文章内容浑然一体,结构完整。 B小说通过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揭示出复杂人性,村民们开始对二丙“偷鸡”义愤填膺,后又予以 原谅安慰,这份善意让蒙冤的二丙感动释怀。 C在小说结尾孩子喊出“他的舌头没有了”,既与前文“二丙的舌头没有了”相照应,又属情节陡转, 让读者在意外惊悚中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 D小说语言犀利,像“为了激励后代,先人们还自发组织了辩论会”就语带嘲讽,而最后的“没有如果” 短促有力,明显含有对“我”无德之行的否定。 2小说为什么花较多笔墨写晓庄的雄辩传统和风气?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荒诞文学往往是通过对社会现
20、实的变形来反映生活真实,请从“荒诞”与“真实”两个 角度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案 1B 2通过写村民对“雄辩”的执迷,引发人们对言语力量的思考,为人物活动提供社会背景;交 代了二丙舌头消失的原因;为下文“我”撒谎诬陷二丙导致舌头消失埋下伏笔; 丰富文章内容, 增加小说的趣味性。 3小说内容夸张、情节荒诞。如晓庄人舌头功能被刻意放大变形,沉默或者撒谎竟然会使舌头消 失的情节设置更是违背社会现实,带有明显荒诞性。小说刻画的人物源于现实。小说中“我”伙 同乌木对二丙栽赃陷害,这些不公不义、欺软怕硬、埋没良知的人性弱点都符合生活真实。小说 正是通过舌头消失的荒诞情节,批判生活中的人性陋习,主旨深刻而
21、发人警醒。 【解析】【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 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这份善意让蒙冤的二 丙感动释怀”错误。结合“二丙喘着粗气,泪珠依然滚滚不止。渐渐地。清亮的泪水变成了红色 他在流血”分析,三婶和村民的宽容大度并没有使二丙释怀,反而使他因“定罪”而依然大哭, 从泪水变成血水可以看出。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及分析情节内容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可从情节、 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
22、分析作答,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有: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 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铺垫伏笔悬念的设置等。内容上结合文 章具体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题干中提到“小说为什么花较多笔墨写 晓庄的雄辩传统和风气?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整个小说的故事都是围绕着“雄辩“展开 的,二丙因为不会雄辩而失去舌头,最后被人诬陷致死;“我”和乌木,巧舌如簧,为了 诬陷二丙展开“雄辩”,所以作者详细描写晓庄的雄辩之风有助于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让 读者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背景,让读者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因为晓庄的雄辩传统和风气,人人都会雄辩,而不会的人则会被排挤,所以,以“我”和 “乌木
23、”为代表的善于“雄辩”的人,和以二丙而代表的老实,木讷的人,二者之间存在 着矛盾,是整个小说的高潮之处。作者描写晓庄的雄辩传统和风气,为下文“我”和乌木 巧舌如簧诬陷二丙做铺垫。塑造了以“我”和“乌木”为代表的善于“雄辩”的人,和以 二丙而代表的老实,木讷的人,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远近闻名的雄辩村,人们“雄辩”是 为了锻炼大家的表达能力,与后文“我”和乌木诬陷二丙时的巧舌如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此巧舌如簧的舌头,只能作世代相传的口舌之争,无关理直气壮,但求争强好胜,增加 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 力。这是一道综合
24、性阅读题,难度较大,按题目要求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从文本的内容主题、情 节结构、人物塑造、表达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中,“荒诞”可从情节和笔法方面分 析。“真实”可从塑造的人物、情节的设计、反映的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读文本可以概括为:情 节荒诞、笔法荒诞。真实可以从塑造的人物真实、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反映的社 会生活(社会情况)真实等角度考虑。 结合“由于世世代代训练,我们的舌头变异了,厚、长,又特别灵活,伸出来,可以轻而 易举到达额头。用它洗脸,画画,写字的,不乏其人。据说,以前有个人,舌头比象鼻子 还长,不仅能擀面、纺车,还能把棍棒舞得虎虎生风”“凡是在辩论上不发言
25、,或撒谎骗 人者,舌头会自动消失。凡是没有独立见解,跟着别人学舌的,舌头会失去一半”等分析, 情节荒诞。如我们的舌头变异了,可以轻而易举到达额头。凡是在辩论会上不发言,或撒 谎骗人者,舌头会自动消失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 真实:塑造的人物真实。二丙是老实、木讷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情节设计符合逻 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乌木偷鸡、我和乌木陷害二丙,二丙最后含冤而死,我受到惩罚 等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情况)真实。木讷老实的二丙,因此成为几 十年唯一受罚的人,他的舌头消失了。帮凶良心发现欲为二丙开脱,却发现自己的舌头也 消失了。作品反应的是善良的人受到了伤害,最
26、后得不到救赎,凶手最依然逍遥法外,具 有强烈的讽刺性。 2020真题 【2020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 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 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 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
27、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 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 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
28、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 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 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 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 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 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 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
29、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 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 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 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 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
30、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 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
31、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 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
32、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 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 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 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
33、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 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答案】【答案】 7D 8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 情;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9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
34、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通 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 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分析】 7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 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 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错误,过度解读主旨,应该是表现了他们想通过滑雪摆 脱现实生活的牵绊。 故选D。 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上下文和主人公的形象、动作、语 言等进行分析。对话表现了
35、尼克和乔治对滑雪运动的喜爱,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以 及对对以后没有机会滑雪的颓丧。 “我们要去滑,没错”“我们一定得滑”“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写出了二人对将来能 再次滑雪的渴盼,表达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说 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写出了二人想到以后很有可能没机会滑雪事,内心的颓丧、郁闷、 惘然。 9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构 成、情节手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1、2、9、10、11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段写二 人在小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 一”。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 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 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 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