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2 烛之武退秦师.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033749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2 烛之武退秦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2 烛之武退秦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2 烛之武退秦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2 烛之武退秦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2 烛之武退秦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烛之武退秦师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的相关知识。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习本文高超的语言艺术。 3.分析烛之武的形象,学习他临危受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 义精神。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相关常 识 知识整 合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学家左丘明。左丘明 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相关常 识 知识整 合 本篇所记叙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秦、 晋围郑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晋国:一是晋文公当 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

2、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晋、楚之战中,郑国 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随即派人 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其二, 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 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 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必然了。这次围 郑,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相关常 识 知识整 合 左传 左传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为“十三经”之一。 和公羊传穀梁传一起被称作“春秋三传”。 编 年 体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 事件。编年体以年

3、月为经,以史事为纬,可以看出同时期各事件间 的联系。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均用这种体裁。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相关常 识 知识整 合 1.读准字音 加点字 读 音 加点字 读 音 氾 南 fn 瑕 xi 佚 之狐 y 阙 秦 qu 缒 zhu 杞 子 q 共 其乏困 n 逢 孙 png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相关常 识 知识整 合 2.成语积累 危在旦夕:指危险就在眼前。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 3.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意义:供给。 (2)失其所与,不知 “知”同“智”。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相关常 识 知识整 合 4.一词多义 (1)若 若使烛之武

4、见秦君(连词,假如) 曾不若孀妻弱子(动词,及,比得上) (2)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邑,这里用作动 词,把当作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浅薄,鄙陋) (3)阙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动词,侵损、削减)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名词,空隙,缺口)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相关常 识 知识整 合 (4)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略微) 人微言轻(形容词,身份卑微) (5)焉 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哪里)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从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6)以 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为

5、)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相关常 识 知识整 合 5.词类活用 (1)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夜 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方的国家,指郑国) (5)邻之厚 ,君之薄 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削弱)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相关常 识 知识整 合 (6)共其乏困 (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7)且君尝为晋君赐 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 (8)朝 济而夕 设版

6、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9)既东封 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10)与郑人盟 (名词用作动词,结盟)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相关常 识 知识整 合 6.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之往来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相关常 识 知识整 合 7.特殊句式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句) (2)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 (3)是寡人之

7、过也(判断句) (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句)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 (6)敢以烦执事(省略句) (7)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8.文化常识 (1)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寡德之人。 (2)执事:办事的官员,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开端:秦、晋围郑 发展:慷慨许之义 高潮:烛之武退秦军 夜缒而出勇 面见秦伯智 与秦结盟 结局:晋军撤围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本文讲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郑国老臣烛之武前去与秦 军交涉,成功说服秦伯,使秦国从郑国退兵的

8、故事。文章赞扬了烛 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 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 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任务一】 了解文意,把握情节 1.文章第1段寥寥二十余字,却包含了多层意思,作用重大。你认 为有哪些作用? 提示:写出了当时郑国危急的形势(被两个大国包围兵临城下, 形势严峻)、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 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驻军位置(“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

9、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2.全文共四段,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明的文字加以概括。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提示:秦、晋围郑 烛之武临危受命 烛之武说退秦师 晋师撤 离郑国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3.在第3段中,烛之武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的?请根据提示 填写下表。 步骤 内 容 方 法 第一步 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 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 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 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 唯君图之 提示: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阐明利害,动摇秦伯 替秦着想,以利 相诱 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关系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技法迁

10、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4.本文叙事波澜起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使人处处为郑国的存亡 提心吊胆。请根据下面的波澜图,填写序号处的相应内容。 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 晋文公分析形势,撤兵回国 提示:佚之狐推荐烛之武,郑伯看到希望 烛之武婉拒,让人 心头一紧 郑伯自责,烛之武答应出城 子犯建议攻打秦军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任务二】 分析人物,体会技巧 5.第2段用对话的方式写了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都有怎样的行为? 提示:佚之狐推荐烛之武。郑伯听从劝谏,说动烛之武。烛 之武婉辞拒绝后又承担起说秦重任。 6.

11、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提示: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 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7.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提示:郑伯准备派遣烛之武见秦伯时,遭到了烛之武的拒绝。郑伯 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 义警之,晓之以理。于是,烛之武“许之”。 8.文章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结尾为什么要写“晋文公撤 军”?这是否恰当?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文章明写晋文公撤军,暗写烛之武达成所想,解除郑围。这 都是“退秦师”的结果。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12、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9.晋文公是怎样一个人?怎样理解他的“不仁”“不知”“不 武”? 提示:晋文公是一个头脑清醒的君主,他有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 胸怀和谋略。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 兵,“不仁”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 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是实质,是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不 武”,则是因为胜败难以预料。晋退兵,是“利”字使然。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1.烛之武有勇有谋,但直到晚年才得到为国效力的机会。他的 “被埋没”,有人认为是因为郑伯不能知人善任,有人认为是因为 他自己不

13、会“毛遂自荐”。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提示:观点一:因为郑伯不能知人善任。晋公子重耳曾到郑国避难, 郑伯礼节甚倨,招致“秦、晋围郑”;大军压境,危在旦夕,才想到 重用人才;遭到拒绝后,才想到自责。可见郑伯是一个目光短浅之 人。所以,烛之武到晚年才被重用,郑伯应负主要责任。 观点二:因为烛之武不会“毛遂自荐”。在烛之武的心里,还存留 着作为“士”的标志之一的清高与孤傲。他关注着天下形势,思 考安天下济苍生的路径,却得不到展现自我的机会。如果不是 “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要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国 君不可能了解每一个人,烛之武之所以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他不 会抓住机会推销自己。 技法迁 移 思

14、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2.有人说,烛之武临危受命,是一志士;有人说,烛之武孤身深入敌 营,是一勇士;还有人说,烛之武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秦、晋虎狼之 兵,是一辩士。你是怎样看待烛之武这一形象的? 提示:志士。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的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 言表,以至于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 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害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 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 国志士。 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 缒而出”,勇入秦营,其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技法

15、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辩士。烛之武到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 先论说灭掉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强邻国的势力;然后承诺 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与秦 国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 利诱之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国忘恩负 义的本性,离间秦、晋,并且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 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 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 士形象。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16、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17、译 技法迁 移 伏笔与照应 本文在叙述故事时,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 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 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 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又照 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 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师提供 了条件。 所谓伏笔,就是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 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做出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 发展到另一阶段时与之呼应的一

18、种表现手法。“照应”是一种前 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伏笔式照应只是其中的一种,除 此之外,文章中常见的照应还有设悬式照应和首尾照应。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用好伏笔与照应,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 显露。伏笔一般要做到让别人无法轻易地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 水上,自然成文。二是伏笔与照应要有间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 伏笔前后挨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来枯燥无味。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迁移练笔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字数不限。 示例书法比赛中,人们围住

19、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 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这两 个字”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学习文言文需掌握四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其他如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高考 文言文翻译题中不作要求)。这四类句式与固定句式是文言文翻 译题中对有关句式的要求和采分点。 知识阐 释 技

20、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 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 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判断句的类型 例 句 “者,也”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句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者,”句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 回深父 “,也”句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无标志句 刘备天下枭雄 “为”字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用“乃、即、则、皆、必”等副 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是”字句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21、 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 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被动 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被动句的类型 例 句 “于”字句:谓语+于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见”字句:见+谓语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受”字句:受+谓语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为”字句:为+动词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 下笑 “为所”句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字句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无标志句 而刘夙婴疾病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三、宾语前置

22、句判定形式,调整宾语到动词后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 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 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宾语前置句的类型 例 句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大王来何操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唯利是图(成语)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四、定语后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定语到中心词前 定语是限制或修饰名词的,一般要放在中心语之前;在文言文中, 也可放在中心语之后,即定语后置。 定句后置句的类型 例 句 “中心词+定语+者”句 求人可

23、使报秦者 “中心词+之+定语+者”句 马之千里者 “中心词+而+定语+者”句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中心词+之+定语”句 蚓无爪牙之利 “中心词+数量词”句 军书十二卷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五、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略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 句主要有五种形式: 省略句的类型 例 句 省略主语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省略谓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宾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省略介词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24、 省略兼语 以相如功大,拜(其)为上卿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六、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 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 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助。现将常 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1.表示一般疑问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奈何,奈何 怎么办,怎么,为什么,把怎么办 何如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何以 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 会 如何 对(把)怎么办

25、孰与, 与孰 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 何故 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哉(也) 怎么能呢 何为 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 何之有 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如之何 怎么能呢 岂(其)哉(乎,耶,邪) 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 庸乎, 安哉(乎) 哪里呢,怎么呢 不亦乎 不也是吗 非欤 不是吗 顾哉 难道吗 岂独耶(乎、哉) 难道吗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其 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 直耳 只不过罢了 惟耳 只是罢了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

26、展 示 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无乃乎(欤) 恐怕吧,只怕吧 得 无 耶 , 得 无 乎 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 吗 其欤 岂不是吗 庶几与(欤) 或许吧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与其,孰若 与其,不如 其邪(耶),其邪(耶) 是呢,还是呢 6.表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诚则 如果那么(就)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7.表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然而 这样却(还);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虽然 虽然这样;即使如此 知识阐 释 技法

27、攻 略 例题展 示 8.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乃 怎么这样 且夫 再说,而且 是故 所以,因此 是以 所以,因此,因而 所谓 所说的,所认为的 未尝 从来没有,不曾 何者、何则 为什么呢 谓之 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作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思礼,高丽人,入居营州。父为朔方军将。思礼习战斗,从王忠 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 佖事翰,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 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天宝 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款附,诏翰至磨环川应接,

28、思礼坠马,蹇甚。 翰谓监军李大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何之?”俄加金城郡太守。 (选自新唐书王思礼传,有删改)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翰谓监军李大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何之?” 参考答案:哥舒翰对监军李大宜说:“王思礼跛足,还能到何处呢?” 解析:句中的“尚欲何之”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为“尚欲之何”。 参考译文:王思礼,是高丽人,居于营州。(他的)父亲担任朔方军 将。王思礼熟习作战,(他)跟从王忠嗣到河西,与哥舒翰一同属任 王忠嗣部下。哥舒翰担任陇右节度使,王思礼与中郎将周佖侍奉 哥舒翰,因功授任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王思礼)随从(哥舒翰) 征讨九曲,延误了期限应当被处斩,临刑时,哥舒翰释放了他,王思 礼慢慢地说:“死原本是罪有应得,为什么又要宽免呢?”诸将认 为他很壮烈。天宝十三年,吐谷浑苏毗王归附,(皇上)下诏让哥舒 翰到磨环川接应,王思礼坠下马,脚跛得厉害。哥舒翰对监军李大 宜说:“王思礼跛足,还能到何处呢?”不久,(王思礼)加授金城郡 太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数学 > 人教A版(2019) > 必修第二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2 烛之武退秦师.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