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2020.8.29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七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 第五章 5.1 相交线 难点名称难点名称 1、知道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意义,能找出图中一个角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2、能说出: “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会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让学生感受到直观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能进行简单的一步推理 难点分析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要研究两条直线相交成有公共顶点的四个角的关系,即:对顶角与邻补角。为后 面学习垂线、三线八角以及空间里的垂直关系打好基础,是学生的识图能力的培 养与几何推理格式的初步引入。
2、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学生识图能力和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几乎为零,没有接触过几何推理的格式,想 让学生知道推理要步步有据,在知识与情感方面理解都比较困难。 难点教学方法难点教学方法 教师提供了感性材料,并创设了问题情境,然后启发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 程中,逐步发现规律,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还分组讨论,使他们学 会“合作” 。在探究“对顶角相等”这个性质时,学生学习了“数”与“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1)通过立交桥画面,导入第二章“相交线、平行线” 。让学生观察画面,对相交线和平行线建立感 性认识
3、,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几何来源于实践。 (2)引导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相交线。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体会到相交线与平行线与我们的生活 密切联系,今天学习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用的,此时还明白一个道理“几何来源于实 践,但又服务于实践。 ” (3)演示“剪刀剪纸片过程”并提出问题“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从而引出课题相交线 、对顶 角等概念。 “剪刀剪纸片过程”工作的原理是“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应用,由于这是本节课将要学习 的内容,学生自然不会明白,这样,设境激疑,导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4)学生动手操作自制的相交线的学具,发现当转动其中的一根木条时,角
4、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此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两条直线的“垂直”与“平行”等特殊关系。学生在动手操作自制的学具的过程 中,既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又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与观察能力。 知识讲解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难点突破) (1) 补角的概念。补角的概念为探究邻补角的概念作好铺垫。而“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则为 研究“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打好基础。 (2) 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问题 1: 图 2、11 中,小于平角的角有几个?(口答)让学生回顾角的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问题 2: 图示、2、11 中的四个角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直观上感知角的“对顶”
5、 与“相邻”关系,训练几何语言的准确表述。能说出角与角有“公共顶点” 、 “公共边” 、 “一个角的一 条边是另一个角的一条边的反向延长线”等几何语言。 问题 3: 图 2、11 中,说出1 和2,2 和4 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同桌讨论)问题 3 首先让学 生充分感知“对顶角”的特殊位置关系,然后通过问题 4 引导学生表达出对顶角的定义。 问题 4: 对顶角的对顶角的定义是什么?(答案:两条直线直线相交直线相交得到的四个角中,有一 个公共顶点,而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 问题 10: 图 2、13 中,1 的邻补角有几个?它们是谁?它们是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问题 10 的提出,
6、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对顶角相等”这个性质。并且要明白这个性质是由于对顶 角的特殊“位置关系”而推导的一种“数量关系” ,这是“数”与“形”相结合的一个例证。教师板书 推理格式,让学生了解几何推理要步步有据。同时,学生在探究对顶角的性质的过程中,经历了定理 的产生、提出和发展的过程,会体验到科学探求真理的艰辛历程,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板书推理格式: 1 与2 互补 1 与4 互补(邻补角的定义) 2=4(同角的补角相等) 问题 11: 图示 2、13 中,根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还可以知道哪些角相等? 问题 11 的提出是“对顶角相等”性质的进一步加深理解。 例题应用了对顶角定义,邻
7、补角定义,以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加深了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解答时可先让学生口头表述求解的过程,然后教师板书出规范的推理步骤,从而使学生了解初步的几 何推理格式。 例题: 已知:直线 a 与 b 相交,1=40,求2,3,4 的度数。 解:3=1=40(对顶角相等) 2=18040=140(邻补角定义) 4=2=140(对顶角相等)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难点巩固) 课堂练习: 1、课本第(1)题,第(2)题。第(1) 、 (2)题让学生再次巩固对“对顶角定义”的理解与辨别, 同时观察图形补问: “AOC 和BOC 是邻补角吗?AOD 和BOD 呢?”进一步加深对“邻补角定义”
8、的理解与辨别。 2、课本第四(3) 、 (4) (5)题。练习(3) 、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思考,积极回答。这个 环节可让学生到讲台当小先生,给学生板演、讲解,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 3、思考题: 课本第 75 页的想一想。 (小组讨论)思考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研究不重复不遗漏 地找出所有对顶角的方法,让学生总结规律,最后教师进行评价与指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4、课后延伸:课本习题 2、1 第 3、4 题。作业是课堂的延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 解,从而形成能力。 小结小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各个教学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可控系统。其信息反馈结构如 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探究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理解消化。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学 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学习,这样,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训练,情感得到体验,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全 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