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219.2.2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次函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 19 章第二节的内容。一次 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揭示了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 也是刻画和 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本章是学生学习函数的入门,也 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函数的基础。 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正比例函数,对函数有了初 步的了解。后面是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进一步研究现实世界中 数量关系的内容, 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基 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2、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将重点确定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 数概念、图像的理解;难点确定为:k、b 的取值与一次函数图像位 置的关系。 二、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 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 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 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 关注或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 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 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 变
3、量与函数 、 函 数的图像,对函数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 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 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数形 结合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根据数量关系 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经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函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复杂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使用价值,同时也激发了
4、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三个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 学生学会知识与技 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 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 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 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 我主要采用了以 下的教学方法: 1 1、直观演示法:、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 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2、活动探究法、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 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
5、的自学能力、思维能 力、活动组织能力。 3 3、集体讨论法、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 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学习方法五、学习方法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 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 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 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1.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 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描点法
6、画函数的图象的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根 据画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下列函数的图象。 (1)y=-1/2x ;(2)y=-1/2x+2; (3) y=3x;(4) y=3x+2。 2 2、归纳探究、归纳探究: 让同学们用两点法做出函数直线,观察函数图像,也就是 k,b 的取值 与一次函数图像位置的关系由此得出结论。 (1) y=-1/2x+2 是由直线 y=-1/2x 向上移动 2 个单位得到的;而直 线 y=3x+2 是由直线 y=3x 分别向上移动 2 个单位得到的。 (2) y=-1/2x+2 与 y=3x+2 的交点在同一点,是因为两条直线的 b 相同;
7、即直线与 y 轴的交点纵坐标取决于 b。 由于上述函数只有 b0 的情况,不能体现将正比例函数向下平 移, 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完成了 b0 时的图像以利于学生理解 图像向下平移的情况。 3 3、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 单扼要的课堂小结, 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 4、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 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教学评价七、教学评价 本课教学注意挖掘教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以问题为载 体,探究为主线,有意识地留给学生适度的思维空间,从不同视角上 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