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板块构造学” 的科学原理。 2、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事理说明文的 特点。 3、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究的精神。 霸王龙霸王龙 剑龙剑龙 翼龙翼龙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 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 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著述甚丰, 一生著述近500本,曾获代表科幻界最 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 就大师奖”。代表作有基地新 疆域等。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 之久,可是6500万年前,它们 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 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 一大悬案,自20世纪
2、70年代以 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 假说纷纷出现,人们展开了一 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 文题解读文题解读 “被压扁”是特征, “被压扁的沙子”指“斯石 英”。 标题交代了斯石英的形成原因 和特征,新颖别致,能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 读清字音读清字音 铱( ) 彗星( ) 潮汐( ) 劫难( ) 陨石( ) 追溯( ) y hu x ji yn s 解释词义解释词义 彗星:绕着太阳旋转的一种星体,通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着一条扫帚状的长尾巴,体积 很大,密度很小。 潮汐:通常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有时特指海潮。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 陨石:含
3、石质较多或全部是石质的陨星。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文章梳理文章梳理 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解析: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恐龙灭绝的原因。 第二部分(2-6):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介绍两种学说“撞击 说”和“火山说”,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7-17):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而不是火山活动。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提9年来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 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解析:用科学家
4、们对恐龙灭绝问题的争论引出本文的 说明对象恐龙灭绝的原因; 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1、结合第2、3段内容,介绍一下“撞击说”和“火山说”。 解析: 撞击说: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这种撞击也许深 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进入 平流层的尘埃使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 许多地球生物灭绝。 火山说: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 致使地球生物灭绝。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1、第7段中的小括号里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解析:小括号里的文字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
5、 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 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被称为二氧化硅。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2、第13段“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 的地壳深处”中的“似乎”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似乎”和“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 “似乎“表示一种猜测语气,“肯定”表示一种不容置疑的语 气。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确定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 用“肯定”是因为根据客观条件可以推测地壳深处有斯石英的 存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 1、分析文章第3段“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 经历了一
6、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 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运用了怎样的说明 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6500万年 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引出恐龙灭绝的有 一个原因“火山说”。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 2、文章第7段“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 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 用。 解析:作比较。准确说明了“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 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 3、文章第9段“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 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 趋势。
7、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运用了怎样的说明 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作比较。人们对金刚石比对斯石英更加熟悉,举 金刚石的例子便于读者理解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斯石英可以恢 复为普通沙子的特性。“在通常条件下”,说明将特殊的情况排 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 4、文章第10段“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 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运 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列数字。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斯石英可以 变成普通沙子。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 5、文章第12段“例如,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 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
8、击所产生的巨 大压力形成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 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运用了 怎样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说明了斯石英的形成条件必须受到巨大压 力。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 6、文章第16段“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 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 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运用了怎样的说 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以科学家在恐龙灭绝时期的岩石层中检测到了 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为例,说明下文所说的岩层当时 受到过巨大的撞击,为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提供了依据。 合作探究合
9、作探究 1、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好吗? 解析:“被压扁的沙子”这一题目不仅没有离题,反而还能提示 读者,对恐龙灭绝的原因的分析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 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换成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所以不好。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2、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肯定“撞击说”而否定“火山说”? 解析: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 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 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
10、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沙子。 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肯定发生过撞击。 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测到 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 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3、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 解析:两文的主旨相同,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 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主旨;两文同为科学小品文; 两文的语言风格相同,既严密准确,又简明精练、幽默风趣。 两文的侧重点不同,两文虽然都写到了恐龙的灭绝,但第一篇
11、是为了证明另一 个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而第二篇则是将恐龙灭绝的原因 作为探讨的主要内容,将“被压扁的沙子”作为证据。 本文主旨本文主旨 这篇事理说明文说明了恐龙灭绝 的原因是某个星体撞击地球,通 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 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说明不同 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 从而发现新的证据或得出新的结 论。 文本特色文本特色 1、语言精练,幽默风趣 如“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 谁愿意这样做呢?”这句话以金刚石在真空中经过加热可以恢复到原始碳 的状态,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语言幽默,体现 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2、
12、列举实例,说理充分 作者列举了科学家们发现、研究、检测“被压扁的沙子”的实例,证明了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理论“撞击说”的正确性。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课文在证明观点时列举了大量 的实例,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请你也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向大家说明一种事物的情况。 解析: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 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 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 记被拍成电视剧后,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古老的表 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日,深 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 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其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姓猴”、南阳的“猴加官”、 北京的“毛猴” (选自猴年说猴,有删改)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写出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使文章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