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全国卷)2.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文档编号:1545475 上传时间:2021-07-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全国卷)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全国卷)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全国卷)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全国卷)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2017 课标全国 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C绝大多数糖类化合物可以写成 Cx(H2O)y,故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A 正确;B 项,维生素 D 可以调节人体钙、磷代谢,促进钙的吸收,B 正确;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 蛋白质还含有硫、磷等元素,C 错误;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作用,但不是“多多益 善”,D 正确。 8.(2017 课标全国 2,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1 L 0.1 molL-1NH4Cl 溶液中,NH4 +的数量为 0.1NA B.2.4 g Mg 与 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 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NA D.0.1 mol H2和 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NA DA 项,由于 NH4 +的水解,故 1 L 0.1 molL-1 NH4Cl 溶液中的 NH4 +数小于 0.1NA,A 错误;B 项,2.4 g Mg 是 0.1 mol,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B 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混合气体是 0.1 mo

3、l,分子数为 0.1NA,C 错误;H2+I22HI 属于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无论反应是 否彻底,0.1 mol H2和 0.1 mol I2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总数为 0.2NA,D 正确。 9.(2017 课标全国 2,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 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 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dcba B.4 种元素中 b 的金属性最强 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 单质的氧化性比 a 单质的氧化性强 B由于都是主族元素,故 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只能是 8,a

4、 为氧元素;a、 b、 c、 d 为短周期元素,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c 所在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同,c 为 Al,则 b 为 Na 或 Mg 元素;d 与 a 同族, 则 d 为硫元素。 A 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 径:Na(或 Mg)AlSO,A 项错误;4 种元素中 Na(或 Mg)的金属性最强,B 项正确;铝的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C 项错误;D 项,S 的氧化性弱于 O2,D 项错误。 10.(2017 课标全国 2,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5、透明 生成的 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 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 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 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AA 项,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2-二溴乙烷,生成物溶于四氯化碳 溶液呈无色,A 项正确;B 项,乙醇和水分子中都含有OH,可与金属钠反应,但乙醇分子中羟基 氢的活性小于水分子中氢的活性,B 项错误;C 项,水垢的成分是 CaCO3和 Mg(OH)2,乙酸能除 去水垢,说明乙

6、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C 项错误;D 项,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 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具有酸性,D 项错误。 11.(2017 课标全国 2,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 溶液一般为 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3e-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CA 项,根据题意“铝表面形成致密、 耐腐蚀的氧化膜”,即铝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变为氧化 铝,因此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A 正确;B 项,阴极上电极材料本身不反应,只传导电流可

7、以选 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B正确;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C错误;D项,电解过程中阴 离子移向阳极,即 SO4 2-向阳极移动,D 项正确。 12.(2017 课标全国 2,12)改变 0.1 molL-1二元弱酸 H2A 溶液的 pH,溶液中 H2A、 HA-、 A2-的物 质的量分数(X)随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X)= ?(X) ?(H2?)+?(HA-)+?(A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H=1.2 时,c(H2A)=c(HA-) B.lgK2(H2A)=-4.2 C.pH=2.7 时,c(HA-)c(H2A)=c(A2-) D.pH=4.2 时,c(HA-)

8、=c(A2-)=c(H+) DA项,根据图像,pH=1.2时,H2A和HA-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则有c(H2A)=c(HA-),A正确;B项, 根据 pH=4.2 点,K2(H2A)=?(H +)?(A2-) ?(HA-) =c(H+)=10-4.2,B 正确;C 项,根据图像,pH=2.7 时,HA-物质的 量分数最大,H2A 和 A2-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则有 c(HA-)c(H2A)=c(A2-),C 正确;D 项,根据 pH=4.2 时,c(HA-)=c(A2-),且物质的量分数约为 0.48,而 c(H+)=10-4.2molL-1,可知 c(HA-)=c(A2-)c(H+),D 错误。

9、 13.(2017 课标全国 2,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 A. 向 2 mL 0.1 molL-1的 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 加 1 滴 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 颜色不变 还原性:FeFe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 CO2的集气 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 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 D. 向 2 支盛有 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 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Ksp(

10、AgI)Fe2+,A 项正确;B 项,金属钠在 CO2中燃烧,反应为 4Na+CO22Na2O+C 或 2Na+CO2Na2O2+C,说明 CO2具有氧化性,B 项正确;C 项,加 热,NH4HCO3分解产生 NH3、 CO2和 H2O,若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不一定变 蓝,若石蕊试纸变蓝,也只能说明氨气溶于水呈碱性,不能证明NH4HCO3显碱性,C项错误;D项, 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知识,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越小,越容易形成沉淀,故 Ksp(AgI)Ksp(AgCl),D 项正确。 三、 非选择题:共174分。 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 题为选考

11、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6.(2017 课标全国 2,26)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 CaO、SiO2,并含有 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 加入硝酸的目 的是,还可使用代替硝酸。 (2)沉淀 A 的主要成分是,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沉淀 B 的主要成分为、 (写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 H2SO4处理后,用 KMnO4标准溶液

12、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 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4 -+H+H2C2O4Mn2+CO2+H2O。实验中称取 0.400 g 水泥样品,滴定 时消耗了 0.050 0 molL-1的 KMnO4溶液 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 为。 答案 (1)将 Fe2+氧化为 Fe3+H2O2溶液 (2)SiO2SiO2+ 4HFSiF4+2H2O (3)促进 Fe3+与 Al3+水解Fe(OH)3Al(OH)3 (4)45.0% 解析 (1)由于 KspFe(OH)2KspFe(OH)3,Fe3+在 pH 较小时就可以转化为 Fe(OH)3沉淀,所以 需要将 Fe2+氧化为

13、 Fe3+;双氧水是“绿色”氧化剂可以将 Fe2+氧化为 Fe3+,而且不会引入杂质。 (2)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和硝酸,因此沉淀 A 是 SiO2,其与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4HFSiF4+2H2O。 (3)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加热可以促进 Fe3+与 Al3+水解,有利于使 Fe3+和 Al3+转化为 Fe(OH)3和 Al(OH)3沉淀。沉淀 B 的主要成分为 Fe(OH)3、Al(OH)3。 (4)根据反应可得如下关系式:5Ca2+5H2C2O42KMnO4 n(KMnO4)=0.050 0 molL-136.0010-3L=1.810-3mol n(Ca2+)=1.810

14、-3mol5 2=4.510 -3mol,则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 4.510-3mol40 gmol-1 0.400 g 100%=45.0%。 27.(2017 课标全国 2,27)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C4H10)脱氢制 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4H10(g)C4H8(g)+H2(g)H1 已知:C4H10(g)+1 2O2(g) C4H8(g)+H2O(g)H2=-119 kJmol-1 H2(g)+1 2O2(g) H2O(g)H3=-242 kJmol-1 反应的H1为kJmol-1。图(a)是反应平衡转

15、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 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填标号)。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D.降低压强 图(a) 图(b) 图(c)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 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n(氢气)/n(丁烷)的关系。 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 丁烯产率在 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 是、;590 之后

16、,丁 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答案 (1)+123 kJmol-1小于AD (2)原料中过量 H2会使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丁烯转化率下降 (3)590 前升高温度,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产生 丁烯更多更高温度导致 C4H10裂解生成更多的短碳链烃,故丁烯产率快速降低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式-式可得式,因此H1=H2-H3=-119 kJmol-1+242 kJmol-1=+123 kJmol-1。由图(a)可以看出,温度相同时,由 0.1 MPa 变化到 x MPa,丁烷的转化 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由于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压强越小平衡

17、转化率越大, 所以 x 的压强更小,x0.1。由于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时,平衡正向移动,丁烯的平 衡产率增大,因此 A 正确,B 错误。 由于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加压时平衡逆向移 动,丁烯的平衡产率减小,因此 C 错误,D 正确。 (2)H2是反应的产物,增大?(氢气) ?(丁烷)会促使平衡逆向移动,从而降低丁烯的产率。 (3)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生 成的丁烯会更多。温度超过 590 ,更多的丁烷裂解生成短链烃类,导致丁烯产率快速降低。 28.(2017 课标全国 2,28)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

18、课外小组采用碘 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 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 KI)混 合,反应生成 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 滴定生成的 I2(2S2O3 2-+I2 2I-+S4O6 2-)。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

19、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 瓶和;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及二氧化 碳。 (4)取 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 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 点现象为 ; 若消耗 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 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mgL-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填“高”或“低”) 答案 (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溶氧量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2)2Mn(OH)2+O22MnO(OH)2 (3)量筒氧气(4)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

20、分钟内无变化 80ab(5)低 解析 本题采用碘量法测定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滴定。 (1)取水样时,若扰动水体表面,会改变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测定误差。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Mn(OH)2被氧气氧化为 MnO(OH)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得化 学方程式:2Mn(OH)2+O22MnO(OH)2。 (3)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配制,由于滴定前还要标定其浓度,所以此处应该为快速简洁的 粗配任意浓度的溶液,故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量筒。本问考生普遍会 选择容量瓶,关键是没有深入的理解题意。 配溶液用的蒸馏水常用煮沸的方式除去 O2,以减少 实验误差。 (4)该实验

21、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 I2,选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当最后一滴标 准液滴入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或不恢复蓝色);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 系式:O22MnO(OH)22I24Na2S2O3 故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10 -332103? 40.1 L =80ab mgL-1。 (5)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气泡占据液体应占有的体积,会导致消耗标准液体 积数值偏小,测量结果偏低。 (二)选考题:共 45 分。请考生从 2 道物理题、2 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 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2017 课标全国 2,35)我国科学家

22、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 (N5)6(H3O)3(NH4)4Cl(用 R 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 (2)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 和能(E1)。 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 E1变化趋势如图(a)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 E1自左 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氮元素的 E1呈现异常的原因 是。 图(a) 图(b) (3)经 X 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 R 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b)所示。 从结构角度分析,R 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不同之处为。(填标号) 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23、 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C.立体结构 D.共价键类型 R 中阴离子N5 -中的键总数为 个。 分子中的大键可用符号? ? 表示,其中 m 代表参与 形成大键的原子数,n 代表参与形成大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键可表示为6 6),则N 5 - 中的大键应表示为。 图(b)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NH4 +)NHCl、 、。 (4)R 的晶体密度为 d gcm-3,其立方晶胞参数为 a nm,晶胞中含有 y 个(N5)6(H3O)3(NH4)4Cl单 元,该单元的相对质量为 M,则 y 的计算表达式为。 答案 (1) (2)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元素非金属性增强,得电子能力增强N 的

24、2p 能级处于半充 满状态 (3)ABDC55 6 (H3O+)OHN(N5 -) (NH4 +)NHN(N 5 -) (4)y=?(?10 -7)3?A ? 解析 (1)氮原子位于第二周期第A 族,价电子是最外层电子,其价电子排布图为 。 (2)根据图(a)可知,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非金属性增强,得到电 子能力增强,因此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能(E1)增大;N 原子的 2p 能级处于半充 满状态,原子结构相对稳定,故氮元素的 E1呈现异常。 (3)根据图(b)可知,阳离子分别为 NH4 +和 H3O+,NH 4 +中的中心原子 N 形成 4 个键,孤电 子对

25、数为5-1-41 2 =0,价层电子对数为 4,杂化类型是 sp3;H3O+中的中心原子 O 形成 3 个键,孤 电子对数为6-1-3 2 =1,其 VSEPR 模型是正四面体形,价层电子对数为 4,杂化类型是sp3,离子空间 构型是三角锥形,故二者相同之处为 ABD,不同之处为 C。 根据图(b)可知,N5 -中的键总数为 5;根据信息可知N5 -中的大键应表示为 5 6;图(b)所示结构中还有的氢键是 (H3O+)OHN(N5 -)和(NH 4 +)NHN(N 5 -)。 (4)一个晶胞体积为(a10-7)3cm3,一个晶胞的质量为? ?A g,根据密度的定义式可得 d= ? ?A(?10

26、-7)3 gcm-3,解之 y=?A(?10 -7)3 ? 。 36.(2017 课标全国 2,36)化合物 G 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 G 的路 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A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 611。 D 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 mol D 可与 1 mol NaOH 或 2 mol Na 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结构简式为。 (2)B 的化学名称为。 (3)C 与 D 反应生成 E 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 E 生成 F 的反应类型为。 (5)G 的分子式为。 (6)L是D的同分异构体,可与

27、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 mol的L可与2 mol的Na2CO3反应,L 共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 3221 的结构简式 为、。 答案 (1) (2)2-丙醇(或异丙醇) (3)HOCH2CH2OCH(CH3)2+ +H2O (4)取代反应 (5)C18H31NO4 (6)6 解析 A的分子式为C2H4O,其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则 A为;B 的分子式为C3H8O, 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 611,属于饱和一元醇,则 B 的结构简式为 CH3CH(OH)CH3;D 的分子式为 C7H8O2,其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 mol D 可与 1 mol N

28、aOH或2 mol Na反应,则苯环上有酚羟基和CH2OH,且为对位结构,则D的结构简式为 。 (1)A 的结构简式为; (2)B 的结构简式为 CH3CH(OH)CH3,其化学名称为 2-丙醇(或异丙醇); (3)HOCH2CH2OCH(CH3)2和发生脱水反应生成 E 的化学方程式为 HOCH2CH2OCH(CH3)2+ +H2O; (4)和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F; (5)由有机物 G 的结构可知分子式为 C18H31NO4; (6)L 是的同分异构体,可与 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 mol 的 L 可与 2 mol 的 Na2CO3反应,说明 L 的分子中含有 2 个酚羟基和 1 个甲基。当两个酚羟基在邻位时, 苯环上甲基的位置有2种;当两个酚羟基在间位时,苯环上甲基的位置有3种;当两个酚羟基在 对位时,苯环上甲基的位置有 1 种,故满足条件的 L 共有 6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 面积比为 3221 的结构简式为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化学 > 高考专区 > 真题分类汇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全国卷)2.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