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课件 (1).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1653112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复习课件 (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课件 (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课件 (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课件 (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课件 (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劳动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1、2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满足人们需求的 有效资源是稀缺的 如何使稀缺的资源 达到优化配置 以获得最大的产出 劳动经济学呢?劳动经济学呢? 曾湘泉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 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以期达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 标。 1.3 1.3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劳动力劳动力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 1.3.1 劳动力的含义

2、劳动力的含义 我们把劳动或人的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我们把劳动或人的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 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 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资本论 劳动力具有五个含义:劳动力具有五个含义: 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劳动力人口的划分劳动力人口的划分 社会总人

3、口 劳动年龄人口 非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力人口 非劳动力人口 就业人口 失业人口 1、军队服役人员 2、在校学生 3、因病提前退休人 员或丧失劳动能 力的人员 4、家务劳动者 5、无所事事的人员 法定劳动年龄法定劳动年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就业促进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法定 劳动年龄指年满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 能力的中国公民。 退休年龄一般指男60周岁,女干部身份55周 岁,女工人50周岁。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劳动力的需求与 劳动力供给的运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配置。 1.3.2 1.3.2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 劳动者企业 劳动

4、力 工资 劳动力商品 供求运动,决定着 就业规模和工资水平 1.4 1.4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1)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 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 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 2)和劳动力需求的特性联系在一起。劳动力 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需求所产生的 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 劳动力市场。 1.4 1.4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3)劳动经济学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对劳 动经济问题的研究,脱离不开一个国家一定时 期劳动力市场的相关制度。制度会影响着劳动 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尤其在我国转

5、轨时期表现 得非常明显。 (1)市场性因素。市场性因素。指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力量对 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2)制度性因素。制度性因素。指工会、政府和大型企业等各 类组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影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 提高就业率,降低失业率 (3)社会性因素。社会性因素。指社会群体以及社会规范对劳 动力资源配置影响。 影响劳动力市场运作机制的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运作机制的因素 劳动经济学理论的 两大学派 新古典学派 制度学派 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 2.1.1劳动力需求的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

6、率下雇主 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需要需要边际生产率理论边际生产率理论支持支持 是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是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 三个特征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2.1.2 劳动力需求的分类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按需求按需求 范围范围 企业需求企业需求是劳动力需求的主体是劳动力需求的主体 行业需求行业需求是本行业中企业劳动力需求总和是本行业中企业劳动力需求总和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一个市场中所有行业劳动力需求总和是一个市场中所有行业劳动力需求总和 按要素按要素 可变性可变性 短期需求短期需求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因素是劳动投入资本存量不变

7、,惟一可变因素是劳动投入 量量 长期需求长期需求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2.1.3 2.1.3 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 市场上有众多的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市场上有众多的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 资源完全自由流动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市场主体具有完全信息,且获得信息的成本为零市场主体具有完全信息,且获得信息的成本为零 劳动力是同质的,具有相同的质量劳动力是同质的,具有相同的质量 2.1.3 2.1.3 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组织目标的假设条件组织目标的假设条件 生产性组织的目标:利润最大化生产性组织

8、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非生产性组织的目标:服务最大化,满意度最大化非生产性组织的目标:服务最大化,满意度最大化 生产技术的假设条件生产技术的假设条件 短期:技术不变短期:技术不变 长期:技术可变长期:技术可变 2.2 2.2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1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 利润公式:利润公式: = R- C = QP-( Lw+Kr) 2.2 2.2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 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

9、增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 加;当劳动投入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当劳动投入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 加的产量开始递减。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前提:前提: 1.短期短期 2.技术水平保持不变。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注意适用注意适用 条件条件 增加1单位劳动力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边际产量或边际产品MP。 增加1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定义为边际收益P 增加1单位劳动力所增加的产量,进而带来的收益的增加量定 为边际产品收益MR=MPP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 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产品收益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产品收益MR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完

10、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MC MC=W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 =R-C =R-C=R/L-C/L=MR-MC=0 C R总总 收成 入本 R C 固 定 成 本 A 利润 L* L 2.3.1 2.3.1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基础知识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基础知识 (1)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为为 生产一定的产量生产一定的产量Q所所 需的资本与劳动的组需的资本与劳动的组 合合) 不能相交 凸向原点(边际 技术替代率递减) 密集性 离原点越远,产 量越大 斜率为负 K L Q1 Q2 K L 等产量曲线 O a b M P M R T S LK L K L K

11、 LM PK M PK LM P M P M P 所 以 则 即 : L K MRTS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MPL=TP/LL=TP/MPL MPK=TP/K K=TP/MPK 即两个可变要素即两个可变要素 的边际产品之比的边际产品之比 2.3.1 2.3.1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基础知识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基础知识 (2)等成本线)等成本线: C=Lw+Kr(构成总成本的劳构成总成本的劳 动与资本的不同组合动与资本的不同组合) 斜率为两种要素价格比斜率为两种要素价格比 (w/r) 要素价格已定,成本扩要素价格已定,成本扩 大,成本线外移,大,成本线外移,距离原距离原

12、点越远,成本越高点越远,成本越高 一种价格变化,成本线一种价格变化,成本线 便发生变化(若便发生变化(若r增加一增加一 倍;倍;w增加一倍)增加一倍) K L 等成本线 O Q0 E L* K* C1C2 C3 L K A B 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 由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 切点决定 R W MP MP K L 2.4 2.4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原则:原则: 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 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 公式:MPL / W = MPK / R 或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两种要素的 价格之比。 R W MP MP K L e

13、1 b Le1Lb W1 Le2 W0 L K e1 b Le1Lb e2 Ke2 Le2 Q1 Q0 Ke1 e2 DL 规规 模模 效效 应应 替替 代代 效效 应应 由劳动力价格变化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分析可得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即 工资率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于短期调整。 O O L D1 D2 产品价格和资本价格不变,且W=W1,企业生产均衡点为a,要素 需求为(L1,K1)。 当W1提高到W2,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调整分两步: 首先,K1不变,劳动力需求减少到Lb,原则是MR=W2,; 其次,再用资本替代劳动,原则是MPK/R=MPL

14、/W. L b L1Lb W2 L2 W1 e DL D1D2 D3 c W3 a 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 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自 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劳动力供给,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 3.1 .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 质量质量 数量数量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经验、身体素质经验、身体素质 决策主体愿意并能够决策主体愿意并能够 提供的劳动时间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的假设条件:劳动力供给的假设条件: 主体的目标假设: 效用最大化(劳动 时间和余暇时间) 市场

15、环境的假设: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 市场 3.1.2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劳动力参与率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 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反映一定范围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反映一定范围 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劳动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劳动 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 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 市场,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

16、寻找工作市场,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 .因此,二级劳动力因此,二级劳动力 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 参与率提高。参与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 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二级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二级 劳动力对寻找工作持悲观状态,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劳动力对寻找工作持悲观状态,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 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

17、动参与率下降。 3.2.1 3.2.1 效用理论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得到的满意程度,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得到的满意程度, 或者说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是一或者说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是一 种心理感觉,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于使用价值。种心理感觉,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于使用价值。 效用效用 基数效用基数效用 序数效用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可以用基数(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可以用基数(1、2、3) 表示,可以比较,并且可以加总求和。基数效用论采用的表示,可以比较,并且可以加总求和。基数效用论采用的 是边际效用分析

18、法。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只能用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只能用 序数(第一、第二序数(第一、第二)来表示,并且只能比较不能相)来表示,并且只能比较不能相 加。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加。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时间的效用时间的效用 劳动者消费的物品 劳动时间 闲暇时间 希望减少, 但收入会减少 希望增加, 但收入会减少 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效用或满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效用或满 足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足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 闲暇 劳动收入 3.2.2 3.2.2 无差异曲线

19、和收入约束线无差异曲线和收入约束线 劳动 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 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 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效用都相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效用都相 同。同。 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 异曲线不能相交。异曲线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是一簇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是一簇斜率为负, 凸向原点的曲线。凸向原点的曲线。边际替代边际替代 率率 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 线的形状不同线的形状不同 。 个人可支配时间个人可支配时间H H 个人把所有可支配时间用于个人把所有可支配时间用于 劳动所获得的由市场工资决劳动所获得的由

20、市场工资决 定的劳动收入定的劳动收入Y Y 收入约束线:收入约束线: 个人在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个人在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 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 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 斜率:工资斜率:工资 率或闲暇的率或闲暇的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 收入约束线收入约束线 主体均衡理论主体均衡理论 在资源约束条件下闲暇与收在资源约束条件下闲暇与收 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 效用的状态。效用的状态。 主体均衡的分析工具主体均衡的分析工具 闲暇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和收收入无差异曲线和收 入约束线入约束线( (右图右图) )

21、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均衡的条件 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即:即: W=MRSW=MRS 主体均衡主体均衡 3.2.3 3.2.3 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 WMRSWMRSWMRS 一小时机会成本的心理效用与一小时 实际闲暇给自己带来的心理满足相比 收入效应(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 下,由于收入的变化引起下,由于收入的变化引起 的工作时间的变化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 ( H/ Y0 )使闲暇时)使闲暇时 间减少,劳动时间增加。间减少,劳动时间增加。 替代效应

22、替代效应 (二)工资率变化与替代效应(二)工资率变化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应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应用 1、替代效应(工作时间增加)收入效应(工作时间减少) 工作时间增加量工作时间减少量 当工资率上升,工作时间增加, 则供给曲线斜率为正 2、替代效应(工作时间增加)收入效应(工作时间减少) 工作时间增加量均衡工资率时 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 在此种情况下为劳动力的买 方市场,他们会要求降低现 有的工资水平。虽然劳动力 供给方不愿意看到工资水平 的下降,但由于劳动力供给 超量,竞争激烈,劳动者不 得不接受劳动力需求者的要 求。而工资率的下降会使劳 动力的供给量下降,需求量 增加,供

23、求之间的差额逐渐 缩小,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w1 w2 L0 W L w0 D VMP S E0 W L w0 D VMP S E0 当工资率均衡工资率时, 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从而形 成劳动力的卖方市场,劳动力 供给方对于劳动力价格具有支 配力量,他们会要求提高劳动 力的价格。劳动力的需求方虽 然不愿意,但在需求过量、竞 争激烈的压力下不得不接受劳 动力供给方的价格要求,从而 使得工资率上升,导致劳动力 需求量的减少和供给量的增加, 供求差额逐渐缩小,直至达到 均衡状态。 w1 L0 W L w0 D VMP S E0 W L w0 D VMP S E0 当工资率=均衡工资率时 劳动力需求等

24、于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均衡。w0 为均衡工资率,l0为均衡就 业量。 L0 虽然静态均衡分析可以准确描述劳动力供给与需 求在某一时点的状态,但是,它却无法描述劳动 力供给与需求在一定时期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根据现行工资率所做出的劳动力 供给与需求决策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时滞才能 得到执行。在考虑了时间因素后,发现这样一个 事实,即下一个时期(t+1)的劳动力供给实际上 是本期(t)工资率的函数。那么,均衡也随之形 成与时间序列相关的流动状态,即动态的均衡。 (一)动态均衡的基本假设(一)动态均衡的基本假设 n 首先,假设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首先,假设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

25、的时间为本期, 以以t t表示,执行或实现该决策的时间为下期,用表示,执行或实现该决策的时间为下期,用 t+1t+1表示,从表示,从t t到到t+1t+1期间,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期间,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 给决策不变。给决策不变。 n 其次,假设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其次,假设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 率,即率,即w(t)=f(D(t)w(t)=f(D(t)。 n 最后,假设本期的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最后,假设本期的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 量,即量,即S(t+1)=f(W(t)S(t+1)=f(W(t)。 供给弹性 小于 需求弹性 供给弹性 大于 需求弹性 供给弹性

26、等于 需求弹性 假定需求 弹性不变 1、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1) n劳动力供给曲线s与劳 动力需求曲线d相交于点 e,此时均衡工资率为We, 均衡就业量为Le.如果劳 动力供给弹性小于需求 弹性,说明劳动力供给 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陡 峭。如果工资率低于或 者高于均衡工资率,必 然引起劳动力供给量与 需求量的波动,进而又 会引起下期工资率的波 动。 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4) n如此反复循环下去,在这 样的循环变动之中,工资率 的波动与就业量的波动趋近 于均衡点,最终趋向于均衡 工资率We和均衡就业量Le。 这种趋向于均衡点的波动 “收敛型蛛网”,它是在劳 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 求弹性,通

27、过供求自发地调 节实现的,因此,劳动力供 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被称为“蛛网稳定条件”。 A 2、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1) n劳动力供给曲线s与劳 动力需求曲线d相交于点 e,此时均衡工资率为We, 均衡就业量为Le.如果劳 动力供给弹性大于需求 弹性,说明劳动力供给 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平 坦。如果工资率低于或 者高于均衡工资率,必 然引起劳动力供给量与 需求量的波动,进而又 会引起下期工资率的波 动。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4) n如此反复循环下去,在 这样的循环变动之中,工 资率的波动与就业量的波 动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无 法恢复均衡,这种波动称 为“发散型蛛网”,因此, 劳动力供给弹

28、性大于劳动 力需求弹性被称为“蛛网 不稳定条件”。 实际中, 不太会出现 3、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1) n工资和就业量的波动, 既不是收敛型的,也不是 发散型的,而是在同一波 动程度上变动,起点的工 资率和终点的工资率在同 一点上重叠,从而形成一 个循环,被称为“封闭型 蛛网” 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2) n由于工资率和就业量既 不会恢复到均衡位置,也 不会远离均衡点,因此,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 力需求弹性被称为“蛛网 中立条件”。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概念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概念 n 某个产品的需求量要超过供给量,也就是说供求双方某个产品的需求量要超过供给量,也就是说供求双方 的数量并不相

29、等,但是,这种状态又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数量并不相等,但是,这种状态又是一种比较稳定 的状态,供求的双方很难去改变。这种稳定的状态实的状态,供求的双方很难去改变。这种稳定的状态实 际上也是一种均衡状态,但是它和古典均衡理论所讲际上也是一种均衡状态,但是它和古典均衡理论所讲 的均衡解释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的均衡解释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 “非均衡非均衡”或者或者“非瓦尔拉斯均衡非瓦尔拉斯均衡”。 2020世纪世纪4040年代末和年代末和5050年代初。但是,直到年代初。但是,直到19711971年,美国经年,美国经 济学家济学家P.B.DoeringerP.B.Doerin

30、ger和和M.J.PioreM.J.Piore出版了出版了内部劳动力市内部劳动力市 场与人力资源管理场与人力资源管理一书,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才被第一一书,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才被第一 次明确提出并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在这部著作当中,作者次明确提出并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在这部著作当中,作者 指出有两类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一类是工匠、手艺人等零指出有两类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一类是工匠、手艺人等零 工活动的市场,另一类是存在于组织中的劳动力市场。毫工活动的市场,另一类是存在于组织中的劳动力市场。毫 无疑问,前者通常是无疑问,前者通常是“无组织,无纪律无组织,无纪律”,他们直接受市,他们直接受市 场力量的调节,

31、而后者除了在初始雇佣时受到外部市场供场力量的调节,而后者除了在初始雇佣时受到外部市场供 求关系影响以外,其有关劳动配置、工资决定等等活动都求关系影响以外,其有关劳动配置、工资决定等等活动都 是在企业内部通过管理规则或惯例来进行的,而与外部市是在企业内部通过管理规则或惯例来进行的,而与外部市 场无关。现实中,有近场无关。现实中,有近80%80%的劳动力都是处于这种企业内的劳动力都是处于这种企业内 部的劳动力市场中。部的劳动力市场中。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内部劳动力市场指的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它内部劳动力市场指的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它 实际上也就是企业内部

32、的各种劳动合约与就业安排的制度实际上也就是企业内部的各种劳动合约与就业安排的制度 总和,是企业内部的雇主与众多雇员之间形成的一种稳定总和,是企业内部的雇主与众多雇员之间形成的一种稳定 的、以长期雇佣合约为主的劳动就业关系。的、以长期雇佣合约为主的劳动就业关系。 第五章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实物工资:用人单位用实物的形式计算和支付实物工资:用人单位用实物的形式计算和支付 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货币工资:用人单位用货币的形式计算和支付货币工资:用人单位用货币的形式计算和支付 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5.1.1 工资的分类

33、工资的分类 名义工资:未经名义工资:未经价格指数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修正过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经过实际工资:经过价格指数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修正过的货币工资, 用以表明名义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用以表明名义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1 1)计时工资:)计时工资:依据雇员的依据雇员的工资标准(单位时工资标准(单位时 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小时,天,周,月)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小时,天,周,月) 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 (2 2)计件工资:)计件工资:依据工人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合格产品数量(作业 量)和计件工资率支付工量)和计件工资率支付工资的形式。资的形

34、式。 实实际际有有效效工工作作时时间间工工资资标标准准计计时时货货币币工工资资 合格产品数量合格产品数量)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计件货币工资计件货币工资 5.1.2 工资的形式工资的形式 福利的分类 非经济性福利保险福利 过节费 节日礼物 加班费 免费班车 免费午餐 带薪休假 集体旅游 安全的工作环境 弹性工作时间 心理健康咨询 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经济性福利 p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紧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紧 密相关密相关 p法定性法定性 p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福利的基本特征福利的基本特征 工资职能工资职

35、能 补偿职能补偿职能 激励职能激励职能 调节职能调节职能 效益职能效益职能 5.2 工资职能工资职能 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1 1)维持生存工资理论)维持生存工资理论 (2 2)工资基金理论)工资基金理论 (3 3)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4 4)均衡价格工资理论)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5 5)人力资本工资理论)人力资本工资理论 (6 6)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 第六章第六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财富的整体增长,社会 收入差异也逐渐扩大,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

36、的国际警戒 线,低、中、高三类社会收入群体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 “纺锤型”结构:低收入群体所占比例太大,高收入群体也有 扩大的趋势,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相对较小。这种收入分配格 局的弊端十分明显,由于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引发的利益 分化,必然激化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秩序的 稳定。近年来,各种工伤事故和拖欠工人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 深受社会舆论的谴责;社会对少数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高层管 理者的腐败以及靠非法手段致富的特权阶层也都深恶痛绝,充 分体现了人民群众要求收入分配回归公平合理的呼声。 为什么要进行工资水平控制 相对于“金字塔型”收入分配格局而言,“橄榄型”的收入 分配结构

37、具有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 (1)中等收入者多,两极人数少,能让绝大多数人分享社会发 展的成果,有利于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2)中等收入者多,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结构,促 进产业升级和结构合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经济发展; (3)中等收入者多,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较高,也有利于 人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社会成员的 素质,加快经济社会文明进步; (4)“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使社会成员的整体收入差距缩 小,有利益防止社会群体矛盾尖锐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通过个人或企业累进税率,对最高工资通过个人或企业累进税率,对最高工资 水平进行控制;水平进行控制;

38、通过建立最低工资制度方式,对最低通过建立最低工资制度方式,对最低 工资水平进行控制;工资水平进行控制; 通过收入政策对社会工资总水平进行通过收入政策对社会工资总水平进行 控制。控制。 工资水平控制的方式工资水平控制的方式 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控制的方式控制的方式 一、工资总水平控制与收入政策一、工资总水平控制与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就是政府通过非强制性或强制性手段控制收入政策就是政府通过非强制性或强制性手段控制 工资总水平的政策。工资总水平的政策。 权威性劝说政策权威性劝说政策 工资工资物价指导线物价指导线 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 工资工资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 二、最

39、低工资制度二、最低工资制度 最低工资制度概念及起源最低工资制度概念及起源 是国家为保证劳动力资源再生产的需要,以一定立法是国家为保证劳动力资源再生产的需要,以一定立法 程序规定的、干预用人单位工资水平的一种法定形式。程序规定的、干预用人单位工资水平的一种法定形式。 包括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标准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和包括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标准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和 条例等的总称。条例等的总称。 最低工资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低工资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19 世纪末和世纪末和2020世纪初产生于新西兰等国。世纪初产生于新西兰等国。2020世纪世纪2020年代,年代,

40、 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实行,最初目的旨在消灭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实行,最初目的旨在消灭“血汗工资血汗工资” 和保护妇女、童工的利益。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制和保护妇女、童工的利益。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制 定了最低工资制度。定了最低工资制度。 三、三、 高端工资水平控制高端工资水平控制 从宏观分配政策上来看,并没有对个人最高工资收入的限从宏观分配政策上来看,并没有对个人最高工资收入的限 制,但是可以通过累进的工资税、遗产税和其他个人所得税,制,但是可以通过累进的工资税、遗产税和其他个人所得税, 对于高额收入者征收高比例的税收。对于高额收入者征收高比例的税收。 (一)、产业(企业)间工资差别 (二)、职

41、业间工资差别 (三)、劳动者个人间工资差别 (四)、地区间工资差别 (五)、年龄间工资差别 (六)、性别间工资差别 工资差别的原因工资差别的原因 (一)产业(行业)间工资差别(一)产业(行业)间工资差别 产业的经济技术特点:技术装备程度的高产业的经济技术特点:技术装备程度的高 低;人工成本比重;有无垄断收益;高技低;人工成本比重;有无垄断收益;高技 能员工比重。能员工比重。 等级等级 1 产业(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产业(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2 4 产业(企业)劳动力供求状况产业(企业)劳动力供求状况 3 产业(企业)工会化程度产业(企业)工会化程度 工作环境差工作环境差精神紧张精神紧张 风险责

42、任大风险责任大工作乐趣很少工作乐趣很少 缺乏自主性缺乏自主性社会地位低微社会地位低微 需要经常加班或者工作地点需要经常加班或者工作地点 不方便不方便 稳定性差的工作稳定性差的工作 (二)职业间(补偿性)工资差别(二)职业间(补偿性)工资差别 也称补偿性工资差别(compensating wage differential ) :指同质的劳动者,在从事工作条件和环境不同的劳动时 ,要对某些职业支付较高的工资,以弥补不同职业的非金 钱的差异。排除行业和区域垄断因素,形成这种差别的往 往和工作的性质和条件有关。 劳动负效应补偿性工资差别劳动负效应补偿性工资差别 1 2 3 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人力

43、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 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职业收入的变动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职业收入的变动 性差别、稳定性差别)性差别、稳定性差别) 补偿性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补偿性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 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 (职业、收入的稳定性)(职业、收入的稳定性) 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 (不同学历收入的差异)(不同学历收入的差异) (三)劳动者个人间工资差别(三)劳动者个人间工资差别 竞争性竞争性 工资差别工资差别 垄断性垄断性 工资差别工资差别 竞争性工资差别竞争性工资差别 竞争性工资差别(competitive wage differential): 在劳动力和生产

44、资料可以自由流动的充分竞争条件 下,劳动者之间由于本身的劳动效率或劳动技能的 差异而形成的工资差别。 个人素质、劳个人素质、劳 动效率的差异动效率的差异 个人勤奋、努个人勤奋、努 力的不同力的不同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 投资不同投资不同 垄断性工资差别,是非补偿、非竞争性的 工资差别。它是指因某种制度性因素,或 劳动力的某些自然特征导致劳动力供求的 特殊矛盾,从而使某些职业的劳动者处于 垄断地位所形成的工资差别。 垄断性工资差别垄断性工资差别 某种职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出现短缺,但受外力限制(如 工会、国家行政权力甚至社会经济体制的限制),其他 劳动者又无法进入这个职业就业,从而使从事这一职业 的原有

45、劳动者保持了垄断地位,获得了垄断性工资收入。 导致垄断性工资收入形成的这种外部原因也可以称为制 度性原因,制度性原因都可以归结到市场发育不全和市 场失灵。 通过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有针对性地消除造成阻碍劳 动力流动的外部因素,便可以逐步地在相当大程度上消 除这种垄断性工资收入来源。而要消除这种歧视性政策 所导致的垄断性工资收入,就必须从经济体制上入手, 开放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地区之间、 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相对隔离状态。 非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非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 从事某职业的劳动力非常稀缺或较为稀缺,但由于这种劳 动力在质量上的自然特征或其质量要求,使得对这种劳动 力的

46、补充很难实现,从而使从事这一职业的劳动者保持了 垄断地位,获得了垄断性工资收入。 这种垄断性工资收入也可以叫做租金性工资收入,这些职 业的劳动力供给几乎是无弹性的,因此为使用他们而付出 的价格,如同地租一样,不是取决于他们本身的劳动价值, 而是取决于社会对他们的需求。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租金性工资收入的例子很多,最典型 的是文体影视“明星”们的收人。比较合理的政策是,由 社会公共机构对这一类垄断性工资收人课以重税并强化管 理。 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 工资 W w1 we 劳动力数量L S D2 D1 e1 e0 自然垄断性工资差别 工资差别的衡量工资差别的衡量 洛伦茨曲

47、线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收入差距程度收入差距程度 低于0.2 收入绝对平均 0.2-0.3 收入比较平均 0.3-0.4 收入相对合理 0.4-0.5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收入差距悬殊 基尼指数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 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 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 基尼系数2010年超过0.5,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 富分配非常不均。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措施措施 拔低拔低 扩中扩中 立法立法 限高限高 实施两大战略实施两大战略 1 1、“限高限高”:完善税

48、制系统。提高个人所得税起 征点,并对遗产税、赠予税、消费税等税种加紧 研究并适时出台;规范垄断收益分配;采取规范 办法将企业的垄断收益收归国家财政,对于垄断 行业的国有企业,制定工资指导线。 2 2、“拔低拔低”:通过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职 工最低工资标准、离退休金标准等,提高保障水 平和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基 础教育水平、促进就业等措施,不断提高低收入 人群就业能力 3 3、“扩中扩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为提高中等 收入阶层比重提供产业基础;提高知识阶层、专 业人员的报酬,扩大中等收入者队伍;规范收入 分配秩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 4 4、“立法立法”:建

49、议通过加快收入立法进程、建立 健全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建立收入的监测、预警 体系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银行、财务、 审计、税收等监督调控职能,让收入分配更加公 平合理。 5 5、继续、继续“两大战略两大战略”:日益增大的地区差距,党 中央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 的伟大战略。实践证明,两大战略在缩小收入差 距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还不太明显。 第七章第七章 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充分就业就是在充分就业就是在“某一工资水某一工资水 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平下,所有愿

50、意接受这种工资 的人都能得到工作的人都能得到工作”。只要解。只要解 决了非自愿失业人员的就业问决了非自愿失业人员的就业问 题,就算达到了充分就业。题,就算达到了充分就业。 就业结构分析就业结构分析 就业结构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就业结构是指社会劳动力在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 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 成和联系。成和联系。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配第配第-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 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 第三产业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劳动经济学复习课件 (1).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