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省(市)适应性考试现代文阅读八省(市)适应性考试现代文阅读的变化及应对策略:的变化及应对策略:强化阅读强化阅读, 关注意蕴关注意蕴 在 2021 年八省(市)新高考适应性联考(以下简称“八省市联考”)语文试题中,文学 类文本阅读有两个版本:一是非连续文本形式的国文教员(适用于辽宁省、河北省、湖 北省、广东省),二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散文化小说秋雨(适用于湖南省、重庆市、 福建省、江苏省)。试题文本的选材更广泛,风格和形式也有很大变化,考查角度也更新颖, 对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有更高要求。下面,笔者以秋雨为例,针对试卷中现代文阅读 的文本特点、变化及要求,以及应对措施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2、供大家借鉴。 一、文本特点一、文本特点 “一见如故”是江苏师生阅读秋雨的最初体验,虽有晦涩难懂之惑,但经过仔细揣摩 又有柳暗花明之感。秋雨的文本风格与原江苏卷中的小说阅读有些相似,我们把这种类 型的文本称为“散文化小说”。它往往有以下特点: 1.环境描写含蓄朦胧环境描写含蓄朦胧 阅读秋雨文本,环境描写含蓄朦胧这一特点更多地体现在文本中的环境描写中。读 者可能会有以下疑惑: 标题“秋雨”这一物象的意蕴是什么?如果它作为情感的载体会寄寓什么情感? 文章的前四节都是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其中,“火团”“幻影”“暮色”这些物象有什 么寓意? 前四节的环境描写与下文两个女孩子总是留在“我”的记忆里的情节
3、之间有什么联 系? 山茶花图案的和服有什么暗示? 第十九、二十节穿插了秋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第二十节中的“降火的幻影”是什么意 思? 由此,我们想到其他散文化小说中相似的内容: 2018 年江苏卷小哥儿俩,文中写道,“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 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 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此段环境描写起 到什么作用? 2017 年江苏卷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 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这一段有 什
4、么样的表达效果? 2016 年江苏卷会明,“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 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 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 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 啁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联系上下文分析“鸡”的物象对主人公会明形象的转 变起到什么作用? 2012 年江苏卷邮差先生,“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 在寂静的光耀中。”这句话渲染了什么样的情感气氛? 2011 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开篇写“昆明下着雪”,文中写“雪越下越大了”“只 见院子里蜡梅林一片雪白”“雪已停了,蜡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文末写“沿小路往蜡梅林 中去了”
5、,这些句子分别有什么寓意? 2.情节含蓄朦胧情节含蓄朦胧 对于这类散文化小说来说, 往往有淡化情节或情节跳跃发展等特点, 符合散文部分特征, 它不同于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小说,有着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种散文化小说 往往是由多个跳跃的场景组合而成,无形中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需要考生根据有限的情 节进行合理的推断。 秋雨:两个女孩之间有什么交集?文中提到,“她没做手术就回家了。看到贴邻病 床的孩子死了,她执拗地说:我就不愿做手术,要回家;不愿做手术,要回家。谁的劝说 她都不听”。全文只有这句话构成了两者的联系,况且此句中的“贴邻病床的孩子”也没有直 接点出就是之前文中提到做手术之后死去
6、的孩子。如果理解不了她们之间的联系,就很难解 答后面的试题:“小说写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又写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 和服表演会,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竹林的故事:“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还要算邻 近各村上的女人,她们像一阵旋风,大大小小牵成一串从这街冲到那街。然而锣鼓喧天,惊 不了三姑娘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 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三姑娘不再上街看灯”在过节的日子里三 姑娘不再参与看灯,除了因为父亲去世,还因为母女相依为命,三姑娘照顾母亲的孝顺形象 跃然纸上。 少男:“到了秋后
7、,原来跟姐姐订亲的那个小伙子,到外地参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 让家里人替他退亲。”由定亲到退亲的理由仅此一句话,再联系文末“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 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根据这些内容可以推断: 那个小伙子到外地工作有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才提出退亲。借助这一推断,就自然可以理 解最后主人公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想法。 3.主旨意蕴主旨意蕴 这类小说往往通过诗化的语言描写各类小人物,他们身上会散发出各式各样的美,有人 性美、人情美、淳朴美、自然美、原始美、野性美、和谐美等。 二、变化及要求二、变化及要求 有人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2020 年新高考卷、新高考卷只
8、是起点,不是终点。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教学也没有终点。2020 年八省市联考现代文阅读(秋雨)呈现的 变化,需要我们教师加以关注,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在选材方面选择了日本作家的作品,这是多年以来很少出现过的。这就需要我们引导 学生不仅要增大阅读量,还要拓宽阅读范围。 2.在题型方面,与 2020 年新高考卷相比有较大变化,具体表现为: 第 6 题考查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把原来 2020 年新高考卷的第 6、7 题的考查合二为 一,考查学生的理解与鉴赏评价能力。 第 7 题考查画线句子在小说结构上的作用,其实是把原来的主观题转变成了选择题,考 查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该
9、句以环境描写为主,并且有一部分是“幻影”的内容。这就需要 对环境描写中“火团”这一意象的意蕴有准确的理解,并且最好能对作家有一定的了解。“火 团”滚烫火热,它常常出现在川端康成的小说里,代表着对生命的渴望。 第 8 题难度较大,考查了两处细节暗示的内容,这一考查对考生理解情节含蓄小说的能 力要求很高。这两处细节在文本情节中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这就需要学生依据现有的情节 准确推断。 第 9 题考查小说情感氛围以及分析作者如何表达这种情感氛围。分析作者如何表达氛围 对应了必备知识,小说体现什么情感氛围对应了鉴赏评价,即对生命之美的鉴赏。该题设问 方式有点类似于散文的考查,对理解文本中涉及的意象要求
10、比较高,如标题“秋雨”及文本中 “幻影”“火团”“日暮”“山茶花”“和服”等,这些词语往往有各自的象征意义。 三、应对措施三、应对措施 这次联考语文试题的现代文阅读分别呈现多则文本形式及散文化小说的特点,对考生 来说都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站得高望得远,扎实有效地推进高三的复习 备考教学。 1.强化整体阅读强化整体阅读 从主观题来看,试题呈现综合性和灵活性强的特点。考生要有整体阅读观,才能驾轻就 熟,对文本有着全盘的思考,以不变应万变。如秋雨的标题“秋雨”这一物象如何统领全 文,情节在此情境中如何展开,人物的形象和标题有什么联系,文章的整体情感氛围和“秋 雨”之间有什么直接的关联
11、,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更侧重对作品主题及意蕴、作品审 美取向等方面的训练与赏析,如训练学生写相关文学评论,可以适当参考北京卷设置微写作 练习题。 2.关注物象的意蕴关注物象的意蕴 虽然秋雨是一篇日本文章,学生对日本文化可能也比较陌生,但对物象理解的方法 往往是相似的。理解物象常常从物象本身特征入手,由此延伸分析相应的内涵。“秋雨”本身 的特征往往是凄凉、萧瑟的。用它来统领全文,那整个文本的情感氛围也可能是伤感的,再 在文中找到“暮色”“降火”等物象加以佐证,因此,就不难分析出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氛 围。 如 2011 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后面的试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
12、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在作答时就要找到相应的环境描写,从物象本身特征入手, 结合上下文人物情节的安排,就可以得出以下答案: (1)深刻寓意 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蜡梅林:用傲雪的蜡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 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蜡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蜡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 之间理解更深了。 澹台玮走入蜡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3.注重探究与推断能力的训练注重探究与推断能力的训练 对这类散文化小说的理解遇到障碍时, 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学生, 使学生迅速
13、找到突破口。 比如,可以让学生寻找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词,或由文末人物的结局来反推一些环 境描写中物象所起的作用。 例如,秋雨中涉及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或情感的词或句子:“她那双不和悦的眼睛射 出强烈的光芒, 那张倔强地噘起的小嘴紧闭着。 ”语句中的“不和悦”“倔强”, 以及文本中的“执 拗”“谁劝说她都不听”等,这些词句都能够反映主人公性格中的倔强与直面人生的一面。由 此我们可以得知,小说情感氛围中有对顽强抗争命运的礼赞。 由文末写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也可以推测出她的生命将终结,由此也可以 推断出小说情感氛围中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慨叹,或对生命脆弱易逝的哀伤。 约翰杜威说,如果我们按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就等于掠夺了他们的明天。面对 新高考的新形势,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应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备考方向。教师应以这次八 省市联考为契机,加强研究,精准备考。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只有方向正确 的努力才能成功。只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复习备考中做到全面、有序,夯实基础,必能决胜高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