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梳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赏析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 2. 概括林冲的形象特点,分析林冲的性格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 3. 了解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特点,掌握其作用,赏析课文中对“风雪”的描写。 4. 把握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约1296 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 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兴化(今江苏兴化)人,祖籍 苏州。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擅文,才华出众。据说19 岁中 秀才,29 岁中举人,36 岁中进士。任钱塘县尹时,因替穷人辩 冤纠枉遭县官训斥。生活在元朝的统治下,经历过元末激烈的农 民起义,他深感自己与当道的权贵不合,决定
2、归隐,遂辞官回家。 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用白话文写成的 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作者 简介 水浒传第十回的全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 场”。“风雪”“山神庙”是林冲人生道路的转折点,造成转折的根本 原因不是“风雪”,而是横行不法的邪恶势力。因此,作品标题中的 “风雪”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即用“风雪”这一恶劣的自然气候暗喻 黑暗的社会政治环境,从而用虚实相间的含蓄笔法,写出了人物所处的 险恶境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题目,可以理解为:林教头遭难 山神庙,或林教头在山神庙劫后余生、逢生化吉。 题目 解说 文学 常识 章回体小说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3、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 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 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 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之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 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 说”和“看官”等字样,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写作 背景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皇帝宋 徽宗只知吃喝玩乐,终日不理朝政。蔡京、高俅、童贯等奸臣把持朝政, 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 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
4、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 团结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因此,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小说中描 写的宋江、方腊的故事,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资料链接 课文有关情节 林冲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生活富裕美满,本无造反之心。然而他的上司高 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蓄意霸占。高衙内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 于是高俅指使他的手下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诱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 诈说高俅要看刀,引林冲带宝刀进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乘机诬陷林冲图谋行刺,把他 送入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逑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在去沧州的路上,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
5、在赴沧州途中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下。 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 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被派去看管天王堂。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 课文探究 1.第一段,作者说林冲“闲走”,其实闲笔不闲,你能说说理由吗? 插叙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李小二,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侠义精 神。 交代林冲被刺配沧州的原因,点明与高俅的仇怨,林冲被高俅陷害, 仍称仇人为“高太尉”,并说自己是“罪囚”,表现了林冲善良安分、性 格软弱的一面。 为下文李小二知恩图报和林冲报仇等情节做铺垫。 2.从第二段描写来看,“官人”的哪些举止言谈引起了李小二的注意?这样 写有何作用? 两
6、个人不是一起进来,而是一前一后“闪”进来;请人吃饭自己不 出面,又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和为何事请人;吃饭时自己烫酒,故意支开李小 二。 这些描写显示出这两位不速之客的诡异、谨慎。暗示“官人”在密 谋陷害林冲,推动情节的发展。另外,从李小二的角度去观察“官人”“走 卒”等,更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吸引读者。 3.林冲买刀、带刀、寻仇,说明了什么?林冲最后“自心下慢了”, 又说明了什么? 这些连续的行为描写,表现出林冲欲手刃仇敌的激愤心 情及其性格刚烈的一面,与上文李小二所言遥相呼应。这是他反 抗思想的萌芽。 “自心下慢了”说明林冲刚刚燃起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 灭。他还在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矛盾冲突起而
7、又伏,情节 由张而弛。 4.“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 雪来。”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卷”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彤云”“朔风”“一天大雪”渲染了严冬时节的环境氛围,为 故事高潮的出现勾画了一个气象森寒的背景,也照应了题目中的“风 雪”二字。 “卷”字用得极好,写出了风雪之大,也为下文大雪压倒草厅做 了铺垫,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 5. 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 水浒传里 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 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说明理由。 同意。 用“紧”字写雪,以感觉来写视觉,渲染了风
8、大雪猛的恶劣环境, 也暗示贼人密谋加害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林冲的处境越来越 危险。 6. 最末一段又写到“石头”,这一物象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有何作用? 第一次埋伏笔,第二次相照应。陆虞候等人进不了庙,只好站在 外面看火说话,林冲才能听得一清二楚,生路绝了,幻想灭了,只能 反抗复仇。第三次,“轻轻把石头掇开”,越是轻微谨慎,就越表现 出林冲复仇的决心。 内容小 结 主题归 纳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林冲的思想性格变化为主要 线 索,描写了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飞跃过 程,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极端黑暗、腐败,以致“官逼民反” 的社会现实。 深入探究 课文正面描写的情节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
9、和反抗,线索是主人公 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这是主线。侧面描写的情节是林冲 的性格转变是在统治者的逼迫下发生、完成的,是以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 为线索贯穿起来的,这是副线。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 题“官逼民反”。两条线索通过茶酒店、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由连 接到交织,最后汇合到一起。 1.双线索结构是小说常用的结构方式,请分析本文的双线索结构特点。 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是非常丰富、细致的,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透露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事件的发生、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主要细节 有: 茶酒店密谋,小二偷听。 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
10、们是在密 谋害人,而且和林冲有关。这些细节描写,引出下文李小二报信、林冲寻 敌复仇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课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买酒前后。 文中对林冲在草料场的一系列行动描写得非常详细,出门买酒前,离 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买酒回来看见草 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探半身入去摸时, 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去安 身。这些细节描写,既表现了林冲的细心缜密,又说明了草料场起火并非 林冲疏忽所致,自然揭示出陆虞候等人缜密的杀人阴谋,使情节发展具有 合理性。 投宿山神庙。 林冲在山
11、神庙的细节描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 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陆虞候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 再也推不开”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在 庙内听得一清二楚,为“逼”林冲奋起反抗、手刃仇敌提供了行动的前提。 林冲有刀枪不离身的习惯。 林冲同差拨取路投草料场时“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沽酒时 “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去山神庙安身时也是用“花枪挑着酒葫芦”,最 后在仇人逼上门来时,才可能“挺着花枪”冲出去。“刀”与“花枪”在 文中反复出现,也使故事发展合情合理。 有关方向位置的细节,看似随意,实际上对情节发展很重要。 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
12、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与市井中 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是往东走,就在同一时间陆虞候等人从西面来 到草料场放火,正好不会遇上林冲。 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林冲被刺配沧州完全是高俅陷害所致,但林冲却说:“我因恶了高太 尉”并自认作“罪囚”,怕“玷辱”了李小二夫妻。这时的林冲对高俅的狠 毒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但委曲求全,而且充满幻想。到了草料场,见草屋已 “四下里崩坏了”,就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从此处可 以看出林冲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心地善良,侠肝义胆。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 刑时,还“常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心地善良,行事侠义。 他
13、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外,还有心地过于善良的原因。 3.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思想观念、为人处世和一般的草莽英雄有很大差 异。试联系小说的情节总结林冲的性格特点。 刚猛激烈,疾恶如仇。 李小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 他,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 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最后杀三个仇人时,他取出刀来搁在陆虞候的脸上, 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 理难容!”因此可看出林冲刚猛激烈,疾恶如仇。 做事细心,考虑周到。 林冲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
14、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 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打酒回来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 起 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由这些都可看出林冲是个心细的人。 “火”的具体描写,跟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不厌其烦地写火。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 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交割时,特地将“火盆”借 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生起“焰火”来了。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 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的火炭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为 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
15、人们面前消逝了。等 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恐怕火盆 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短 短的一句话中,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都完全灭了,连 一点 4.本文题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章不仅多次写“雪”,还多次写“火”,请赏析关 于“火”的描写。 火星都没有。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绝不是“火盆”中 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人在纵火。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 到“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 要写的
16、火。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 一股无明火顿时在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 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爆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 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 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 剧高潮。 一大篇文字之中,“火”推动情节发展,也推动林冲性格渐渐转变,以至于最后 发生突变。 观点一:林冲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悲剧英雄。 他才能出众、骁勇过人,善良宽容、有情有义,却被黑暗的社会吞噬,被无情的命 运
17、捉弄。他从委曲求全、隐忍不发,直到忍无可忍,晃动掌中花枪,刺向仇敌的心脏, 从此亡命天涯,被逼上梁山。一杆令人闻风丧胆的蛇矛,使他成为梁山著名的英雄人物。 5. 水浒传作为著名古典小说进入现代人的阅读视野,必然要与现代观念形成碰撞。关 于林冲,我们更多地评价为有着光辉品格的英雄,但是也有人认为林冲算不得英雄。结合 课文,根据你课外阅读水浒传的经验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二:林冲没有侠义品格,算不上英雄。 杀陆谦等三个坏人固然是理所应当,但林冲却表现出极为残忍的一面。“把陆谦上 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来把富 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
18、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 面前供桌上。”这样血淋淋的场面让读者无法直视。 如果以恶制恶是无可奈何,那么他走上反抗道路以后的有些做法就让读者不得不质 疑林冲的品格了。比如,一伙穷苦的庄客们烤火喝酒,好几个人只有那么一小瓮的酒驱 寒。林冲突然闯进来,庄客们让他烤火已经够善良了,可是他却得寸进尺,非要买人家 酒吃!遭到拒绝后,“把手中枪看着块焰焰着的火柴头,望老庄家脸上只一挑将起来, 又把枪去火炉里只一搅,那老庄家的髭须焰焰的烧着。众庄客都跳将起来。林冲把枪杆 乱打。老庄家先走了。庄家们都动弹不得,被林冲赶打一顿,都走了”。滥伤无辜,算 不上英雄。 (1)情节构思,匠心独
19、运。 惊险悬疑,引人入胜。作品起初不明写陆谦等人的密谋,只是隐隐约约地透露出 一点线索,引起人们的猜想和推测。中间叙述管营对林冲的抬举,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悬 念。最后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语把阴谋全部揭穿。这样布局,波澜起伏,曲折离奇,能吸 引读者,增强艺术效果。 结构谨严,前后照应。例如,关于火、武器、草屋、吃酒的描写,前面写火盆内 火种被雪水浸灭了,后面写草料场起火,才会使人相信是有人故意纵火而不致误解是火 盆失火;前面写林冲买了解腕尖刀,去草料场又带了尖刀,拿了花枪,后面写报仇雪恨 正是用这两件武器;前面写草屋崩坏摇动,后面写被大雪压倒;前面写老军借给林冲酒 葫芦,介绍酒店的所在,后面写林冲去酒店沽酒,就显得自然、合理。 6.本文巧妙的构思,形象真实,试加以分析。 (2)性格刻画,真实可信。 作者在本文中用针脚细密的笔墨写出了林冲思想性格演化的历程,步 步架设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轨辙,真实可信。他的思想经历了忍辱怒 起平息反抗的过程,他不是突 变,而是渐变;他不是自身含有反抗的要求,而是环境把他逼上梁山。 正因为如此,林冲的性格是充分个性化的,具有丰满的血肉和独特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