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三课 伏笔和照应 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1687379 上传时间:2021-08-2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三课 伏笔和照应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三课 伏笔和照应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三课 伏笔和照应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三课 伏笔和照应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三课 伏笔和照应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教材高一下册第七单元新教材高一下册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红楼梦第三课第三课 伏笔照应与对比伏笔照应与对比 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了解红楼梦红楼梦中照应、伏笔的主要表达作用和艺术中照应、伏笔的主要表达作用和艺术 效果。效果。 2体会、赏析作者在宏大叙事中安排小对比的用意和获体会、赏析作者在宏大叙事中安排小对比的用意和获 得的艺术表达效果。得的艺术表达效果。 二、二、 梳理照应、伏笔梳理照应、伏笔 书中各种照应、伏笔极多,取其大者有:书中各种照应、伏笔极多,取其大者有: 小说以甄士隐起,以甄士隐结。 以一僧一道勾连先后情节。 以太虚幻境联系仙、人两重世界,和故事的前因

2、后果。 寻找照应文笔,既是进行艺术手法赏析,也是重新梳理情节,帮 助我们掌握小说主要框架、主要内容。 原著第一回和第一百二十回的各种照应、伏笔:原著第一回和第一百二十回的各种照应、伏笔: 细节描写:僧道携玉离开青埂峰照应僧道送玉回 归青埂峰。 事件描写:曹雪芹接受传书,增删石头记 照应空空道人传书(石头记)给曹雪芹。 主题:用好了歌表达人生空虚的思想观点, 用卷尾诗表达人生如梦的观点。 三、三、 赏析经典例子赏析经典例子 阅读第三回阅读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在本回中,在本回中 找出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给自己提醒找出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给自己提醒“步步留步步留 心,时时在意,不肯轻

3、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 路路”的照应文笔。的照应文笔。 照应的文笔有: 王熙凤出场时,黛玉非常惊讶,但并不开口询问。 因尚未拜访二舅贾政,婉拒邢夫人的“苦留吃过晚饭去”。 揣度贾府中各院落的布局。 揣度贾政房中炕上及座中位次,变通王夫人的入座邀请。 与贾母用餐时,注意座位安排,观察贾府众人行止,并调 整自己在家中养成的生活习惯。 随时根据场合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如答贾母、贾宝玉问 读书情况,同一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等等。 四、分析照应作用四、分析照应作用 (1)结构:照应和伏笔使小说的叙述有了根,有了 线,有了框架。 (2)内容:照应和伏笔使小说的

4、主要内容得到强调, 使各部分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阅读:照应和伏笔使小说内容前后勾连,有伏 有应,增加了阅读的期待和动力。 五、梳理五、梳理“还泪还泪” 照应内容并分析照应内容并分析“泪少泪少”原因原因 第四十九回,林黛玉自己告白:“近来我只觉辛酸, 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宝玉虽觉异样,但还是劝慰道:“这是你哭惯了心 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这一笔看似闲笔,无甚意 味,其实大有意趣。找出与本句、本段文字相互照应的 内容。 (1 1)梳理)梳理“还泪还泪”照应的内容:照应的内容: 第一回中甄士隐梦见一僧一道,谓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 畔的绛珠草,因得赤瑕宫

5、神瑛侍者灌溉,修炼成人形。神瑛 侍者下凡历练,绛珠仙子决定随之下界以报灌溉之恩 “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第三回中,林黛玉初进贾府,告诉贾母,幼时有一癞头 和尚曾告,若要其一生平安,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 也不见外姓亲友。 第五回中,贾宝玉梦中所听“红楼梦”曲第三支枉凝 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 到夏!”最后一支飞鸟各投林:“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等等。 (2 2)分析)分析“泪少泪少”的原因的原因 “为还泪而生”“泪尽夭亡”是黛玉一生的缩写。 上面照应的文句,也在明确告诉读者,林黛玉的哭, 不仅是她多愁

6、善感,更是她的宿命。 六、举例并分析对比六、举例并分析对比 红楼梦是汉语言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对比手法是了解、红楼梦是汉语言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对比手法是了解、 体悟红楼梦不凡语言艺术的一个便捷小切入点。请列举三体悟红楼梦不凡语言艺术的一个便捷小切入点。请列举三 处。处。 红楼梦红楼梦中的对比有:中的对比有: 人物形象的对比。如晴雯和袭人的性格、个性对比。 事件的对比。如甄士隐出家与柳湘莲出家的对比。 写作详略虚实的对比。如第三回,写出场人物,王熙凤为 详写,三春为略写;邢夫人、王夫人为实写,贾赦、贾政为虚 写。 对比手法的主要作用:对比手法的主要作用: 通过对比,凸显人、事、物特点; 通过对

7、比,彰显是非、正误,借以表达作者 的观点; 通过对比,避免文笔相重相犯,使行文灵动 不滞。 七、大叙述中的小对比七、大叙述中的小对比 红楼梦红楼梦中除了以上对比外,还呈现出一个突出特中除了以上对比外,还呈现出一个突出特 点,就是善于在宏大叙事中穿插有对比关系的小事件,点,就是善于在宏大叙事中穿插有对比关系的小事件, 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情趣。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情趣。 示例:示例:探春的建社邀请函和贾芸的拜帖 作用:作用: 在行文上制造巧合,为下文海棠社命名提供由头 表面作用。 刻画探春和贾芸的人物形象。 表现作者及作品的审美倾向。 八、赏析经典例子八、赏析经典例子 典

8、型案例:典型案例:第十四回描述秦可卿出殡。在整个事件的宏 大叙述中,作者突然加入了两个次要人物北静王水溶和 乡村姑娘二丫头的叙述。两者的出现有必然因素。因为 贾府作为贵族,出殡中肯定会有贵族来吊丧;出殡要出城, 宝玉肯定会遇到乡下人。这是写实。但作者有意识地将两者 先后对比叙述,这是有意,是准备发挥艺术“效能”,同时 借此向读者传达某些思想观点。 分析分析 水溶贵为王爷,一表人才,为人谦和,潇洒不俗。“那宝玉素日就曾听 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赞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 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严密,无由得会,今见反来叫 他,自是欢喜。”一见之下,见其“面如美玉

9、,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非常仰慕。他对贾政称赞宝玉,真诚、清雅、得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 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他礼让出殡 队伍,谦和中带着洒脱:“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 虽上叨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而进也?”水溶似乎是生命里高不可攀的 理想。而出身卑微的二丫头,对于宝玉来说,她也是高不可攀的。出殡队伍 在庄户人家休息,宝玉遇到了阻止他乱动纺车的二丫头, 但二丫头随即被家 人唤去,宝玉心中怅然。在离开庄户时,贾府管家“旺儿预备下赏封,赏了 本村主人。庄妇等来叩赏。 凤姐并不在意,宝玉却留心看时,内中并无二丫头。一时上了 车,出来走不远

10、,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几 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料是众人不 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怎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宝 玉和北静王,宝玉和二丫头,似乎都应该有后续故事,然而终 于没有。在宝玉一生中,北静王、二丫头变成了他生命里两个 很奇特的对比关系。世间有那么多不俗的人,你用一生都爱不 完。对北静王的仰慕,对二丫头的依恋,体现了贾宝玉对不俗 之人的深情,也表现出他难能可贵的平等观念,更表达了一种 对一清如水的淡淡缘分消失的怅惘。这组对比既刻画宝玉形象 ,又展示独特的主题,是不宜轻忽相待的。 选自蒋勋说红楼梦 九、作业九、作业 元妃省亲是全书的一件大事。作者在写元妃省 亲前的第十六回,特意安插了一组小对比“贾元 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请分析这 一组对比的作用,完成一篇微型文学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三课 伏笔和照应 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