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背诵提纲(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1768720 上传时间:2021-10-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背诵提纲(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背诵提纲(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背诵提纲(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背诵提纲(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背诵提纲(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背诵提纲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背诵提纲 (1 1、2 2 单元)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踏上强国之路 一、必背观点、金句一、必背观点、金句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P3 2.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重要性)P5 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 初心和使命。P8 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P8 5.改革开放是

2、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11 6.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 众共享发展成果。 (做法)P11 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P12 8.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P13 二、知识梳理二、知识梳理 一、坚持改革开放 1中国共产党追求强国富民的历史进程。(P3) (1)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 站起来了。 (2)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 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

3、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 实基础。(伟大历史意义) (3)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极大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 位显著提高。(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P35) (1)国家: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

4、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 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 伟大创造。 (2)社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 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3.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P511 (1)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 马克思主义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P11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腾飞的表现(改革

5、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P67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 2 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 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民生方面(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人较快增长,家 庭财产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人民通过改 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 (3)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 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6、 二、走向共同富裕 1.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P9)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为什么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911) (1)我国过去 40 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 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 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变化) (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水平不高、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 战。(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

7、鲜明的特色,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要坚定不移地依靠改 革开放。 3.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 现实挑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P10 (2)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P10 (3)做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P10 4.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2)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 程度的标准之一。P11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8、。P12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P13 5.党和政府如何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P1113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引领全体人民朝 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P11 (2)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 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P12 (3)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P13 三、知识拓展三、知识拓展 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

9、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4) (1)具体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 奋斗。 (2)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重点补充)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4 3 (2)主要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对内

10、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 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发扬 艰苦奋斗精神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P5 4.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 正确认识我国推行的改革。(P9) (1)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动国家

11、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 6. 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些举措? (1)城乡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新农合政策; 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发展乡村旅游业等等。 (2)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 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 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革发展支持力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等。 第二课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 一、必背观点、金句一、必背观点、金句 1.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

12、善创 新制度,中国已经驶上创新强国的快车道。P14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P14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P18(地位)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 族禀赋。 ( 地位)P14 4.生活处处有创新,P1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P17 5.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 者强,唯创新者胜。 (引擎作用)P17 6.改革开放 40 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P18 7.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P20 8.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

13、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 的繁荣昌盛。 (做法)P21 9.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的根本途径。 (重要性) 10.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P23 11.企业是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P25 二、知识梳理二、知识梳理 一、创新改变生活 1.创新的地位/重要性(P14)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3)创新是一

14、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 族禀赋。 2.正确认识创新(创新与生活的关系)P1517 4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3.创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创新改变生活)(P1617) (1)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2)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4.创新的引擎作用 (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P1719) (1)创新是推动

15、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 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创新在国家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 (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更加呼唤改革创新 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

16、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 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 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 改革发展成果。(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5.改革与创新的关系(P1819) (1)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 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 改革发展成果。 二、创新永无止境 1.我国科技创新现状 P20 (1)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 世界前列。P20 (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

17、、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P20 (3)启示: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P2124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P21 (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P22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 地走中国特色

18、自主创新道路。P23 (4)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P24 (5)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补充归纳)P24、 27 3.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P22)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3)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 5 展的根本途径。 (4)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企业和公民提出了哪些要求?

19、 P2427 (1)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掌握核心技术。P25 (2)公民: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P24 弘扬创新精神;P26 既要尊重 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P27 5.创新精神的表现 P26 (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6.保护知识产权的实质及做法。(P27) (1)实质: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2)做法: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产品), 拒绝购买盗版产品。 学会保护自己的

20、知识产权, 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 自己的权益。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 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7.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P28 三、知识拓展三、知识拓展 1.科技发展的作用(重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3)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

21、领域, 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的 生活方式,提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面貌。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 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有利于加快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3)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 略主动地位。 (4)有利于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地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

22、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 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2)意义: 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 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对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具有现实意义 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 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 4.列举近年来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举措。(建议抄在教材 P23 空白处) 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设立国家助学金、奖学金;提高义务教育经费支出;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义务

23、教育经费投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实施中 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 6 5.如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社会: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继续深入人心,大力弘扬创新精神。 (3)企业:要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提升创新能力,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技术。 (4)个人: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6.为什么要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1)当今时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说到底就是 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

24、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青少年能否创新,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 (4)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源泉,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养。 7.中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1)树立创新意识,拓宽思维,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进行创造性学习。 (3)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5)多动脑,勤动手,在实践中创新,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增强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

25、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 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8.侵犯知识产权的表现。 发表或转载他人的作品没有付稿酬;专利发明被用于商业用途而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 印刷并销售盗版图书、报刊;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或文学艺术作品等。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追求民主价值 一、必背观点、金句一、必背观点、金句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P30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P33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特征)P33

26、4.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P34 5.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 式和独特优势。P34 6.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三种形式:民主选举(重要形式 P38) 、民主决策(有效方式 P39) 、民 主监督(具体表现 P40) 。 二、知识梳理二、知识梳理 一、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1.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P3033) (1)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3)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重要性/意

27、义: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 7 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 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 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 P34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1)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 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

28、独特优势。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有哪些?P35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 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 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我国的一 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P38 (1)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 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9、(2)必要性: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参与民主生活是提高主人翁意识的表现 (3)要求: 国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公民: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 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4)现状:随着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会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 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断增强。 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P3840) (1)民主选举: 地位:是人民实现

30、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方式(途径):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原则:公开、公平、公正 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地位: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方式(途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等 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民主监督: 地位: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方式(途径):信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网上评议政府等 要求:公民需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监督权,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 害

31、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 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8 3. 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及意义。(P4142) (1)原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公民的民主意识 关系到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 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2)意义:有利于提高公民个人素养;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 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4. 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及做法。(P4142) (1)要求: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

32、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 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2)做法: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要不断积累民主知 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 民主意识。(如何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三、知识拓展三、知识拓展 1.怎样利用网络渠道实现公民的民主权利?(九上 P35) 通过网络发表言论,参政议政,关注国家发展、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参与立法,表达诉求 和见解。 第四课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 一、必背观点

33、、金句一、必背观点、金句 1.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47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重要性)P48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目标)P49 5.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6.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 政权。P52 7.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

34、法、全民守法。 (要求) P53 8.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P53 9.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 道德的教化作用。P55 二、知识梳理二、知识梳理 一、夯实法治基础 1.法治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P4448 (1)对国家和社会: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 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 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本质要求和重要

35、保障。 (2)对公民: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 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的要求 P4546 (1)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 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P45 9 (2) 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P46 3.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及总目标。(P4849) (1)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

36、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48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 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 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5.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的要求。)(P4950)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

37、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定 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科学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2)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3)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4)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3. 坚定不 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P50 二、凝聚法治共识 1.政府和人民的关系 P51 (1)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的职能) (2)政府的权力

38、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 督,为人民谋利益(政府权力的来源) 2.法治政府的要求及目标 P5152 (1)要求: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 治政府。 (2)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 诚信的法治政府 3.依法行政的地位(重要性)、核心及要求。(P52) (1)地位(重要性):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 宪法和法律的规

39、定正确行使权力。 4.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P52 (1)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 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P52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 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P52 (2)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P52 5.厉行法治的要求。(P5355) 全体社会成员必领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 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2)社会:加强法治

40、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 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3)公民(中学生):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 的权利义务观念;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6.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 10 (1)原因: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 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P55 (2)做法: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 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P55 三、知识拓展三、知识拓

41、展 1.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2.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采取的一些举措。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保护民事权利;修改食品安全法,加大对食品安全领域 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网络版权监管,打击侵权盗版,保护公民知识产权;多起重大刑 事冤假错案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得到纠正, 并依法给予国家赔偿;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设立国家宪法宣传周;将每年 12 月 4 日定为国家宪法日;等等。 3.我国依法严厉惩处贪腐高官说明了什么? (1)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法律通过惩治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4)必须加强对权

42、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5)我国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做到严格执法。 (6)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4.国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3)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5.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拓宽举 报渠道。严格执法,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重拳出击。 (2)公民: 正确行使监督权, 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违法违规行为。 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 6.为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青少年应该怎么做?(重点归纳补充) 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学会依法办事,自觉遵守法律; 树立法治信仰,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 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守法自觉性; 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背诵提纲(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