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免疫调节整体备课策略一、教学依据一、教学依据整体备课策略整体备课策略整体备课策略是指在课程模块单元一节课四个层面的备课,这种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考路径,使教师胸有全局,自觉贯彻课程理念,将课程的教育价值、学科思想体现在每一节课中。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这种课程意识是通过教师对课程教育价值的独立思考和学习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建立的。当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国家课程对教育价值的论述相互印证或产生共鸣时, 教师才能真正认同、理解和落实这些要求。通过学习新课标,教师要进一步明确课程和模块层面的内容和评价要求。 特别要
2、研究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深刻领悟生命观念,理解学科思想和核心概念,把握生命科学的科学属性,理解学科本质。对生命本质和学科本质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教师的学识有深度,对学科教育价值的理解有高度, 才能把学生的认知带到一定的高度。二、教学分析二、教学分析单元整体备课单元整体备课单元备课主要思考以下五方面内容,如图 1 所示。1.1. 列出本单元的重要概念列出本单元的重要概念直接列出新课标表述的单元重要概念, 或者依据新课标和教材,教师将自己对单元重要概念的理解作概括性转述,后者更有利于提升教师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免疫调节”单元教学的重要概念概括如下: 人能在充满微生物的环境中生存而
3、不发生感染性疾病,全凭我们有一套十分有效的防御系统免疫系统1。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清除“非己”成分,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细胞和异常细胞,保持内环境稳态。这些功能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重要功能之一。 免疫功能建立在对抗原信号的识别和响应上,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实现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免疫系统的成分和/或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相应的疾病:如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2.2. 思考这一单元内容体现了哪些生命观念思考这一单元内容体现了哪些生命观念分析单元重要概念反映出的学科思想和核心概念。学科思想和核心概念是学生在忘掉具体的生物学事实以后, 真正
4、应该留下来的东西,是哲学意义上的思想方法和生物学最上位的概念,是值得学生记忆一辈子的,它能指引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一步与课程和模块层面的备课相衔接, 保证学科思想和核心概念渗透到单元教学中。 例如“免疫调节”单元凸显了“稳态与平衡观、结构与功能观”。3.3. 围绕核心素养,思考单元育人价值围绕核心素养,思考单元育人价值结合单元教学内容,从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分析单元育人价值, 并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思考育人价值。 这一步使新课标的要求真正落实在课堂上,使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实现一线教学和新课标的对接, 因此, 这一步是重中之重。 教师要不断
5、地追问自己, “这个单元中哪些内容对学生生活有意义、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哪些内容需要转化为学生的行为,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哪些内容能培养学生兴趣?哪些内容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这些追问指向生物学核心素养。 单元教育价值与单元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只是表述的角度略有不同。对“免疫调节”单元教育价值分析如下:免疫功能建立在对抗原信号的识别和响应的基础上,是生命系统内部通过信号密切联系发挥调节作用的又一例证, 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病原体可能从身体的各个部位进入人体,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不是集中分布在某一个部位, 而是分布在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不仅如此,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还会在体内
6、不断循环,增加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效率。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实现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 这些内容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疫苗的发现和研究史告诉我们,人类对免疫的认识建立在不断与疾病做斗争的实践、 观察和实验中, 感悟科学研究的价值。学生能运用免疫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理念和社会责任。运用免疫调节的知识解释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疾病的原因,关注艾滋病,预防艾滋病。保持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做到营养均衡,使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的功能。4.4.设计单元核心问题和单元评价问题设计单元核心问题和单元评价问题单元核心问题指向单元重
7、要概念,是将单元重要概念转变成问题。例如,“免疫调节”单元核心问题可以设计成:“我们生活在一个满是微生物的环境中,内环境却是无菌的,人体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人体清除非己成分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了整个单元之后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单元评价方案针对单元重要概念进行设计。学生在学完单元内容后, 对单元重要概念理解的深度可以通过综合性提问来评价。例如“免疫调节”单元评价: “论述人体三道防线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针对性和免疫记忆对生命生存的价值分析)。” 单元评价
8、设计也可以是单元中每一节课评价设计的组合。单元评价提倡在新的问题情景中考查知识的迁移应用,如,“被毒蛇咬伤为什么要打抗蛇毒血清?异体器官移植为什么不易成功?”单元教育价值(目标)、核心问题、评价方案三者保持一致,在教学设计中发挥不同作用, 核心问题和评价设计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问题情景。5.5.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时安排课时安排要合理,每一课时相对独立,完成单元教学的部分内容,同时每一课时要为单元育人价值服务。所以在具体的每一节课,不必太强调这一节课内容的完整性。例如,“免疫调节”单元共 4 课时:第 1 课时“免疫的物质基础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第 2 课时“体液免疫”、第 3 课时“细胞
9、免疫”、第 4 课时“免疫失调”。三、单元内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三、单元内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思考(图 2):本节课的重要概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核心问题和评价设计。认真思考回答完这五个问题,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基本完成了。即,本节课要传递的概念是什么(清晰地列出来)?这节内容对本单元的教育价值有什么贡献?学生有哪些先前的知识作为基础, 会遇到什么困难?用什么来组织教学内容(核心问题设计)?怎样知道学生理解了?(教学评价)教学目标的制订至关重要。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为实现单元教育价值服务,教师需要不断地追问自己,这节课的育人价值何在?从发展学生的生命观
10、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和学习兴趣等角度去思考。想一想哪些内容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哪些内容能转化为学生的行为。 对“教什么”的思考决定了整节课的高度。核心问题是整节课的组织结构,它对应教学目标,同时又是引人入胜的新情景。通过整节课围绕核心问题的讨论,实现教学目标。也可以认为核心问题是先行组织者,它使学生具有持续高涨的热情参与学习过程。核心问题的创意是一节好课的标志。核心问题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密切相关。 备课过程实现两个转换,即将教学目标转换为核心问题,再将核心问题转换为评价设计。1.1. 本节重要概念本节重要概念特异性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例)的针对性和免疫记忆赋予了动物体能在充满致病微生
11、物的环境中生存的能力。接种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记忆,将来对同种病原体可产生出更迅速、更有效和更特异的免疫应答。免疫记忆是存储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记忆细胞中的, 它们使我们能生活在充满病原体的世界中不会被同一种病原体反复感染而发病。特异性免疫依赖免疫细胞识别抗原信号并做出应答反应。细胞对信号的识别与响应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的细胞学基础。2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免疫应答过程虽然抽象,但学生不乏生活经验,如:学生都有预防接种证,从小到大打过各种疫苗;知道生活中被狗咬伤要打预防狂犬病的疫苗。学生有抗体的概念,但抗体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发挥作用?学生并不十分清楚。 体液免疫恰恰可以帮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
12、这些问题,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学生已有的、与本节内容相联系的知识:对蛋白质空间结构及其功能的认识,细胞膜上具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号识别有关。这些知识是理解抗体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巨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呈递的基础。细胞分化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对神经递质和激素作为化学信号的认识, 包括激素的作用机理的认识,会迁移到对细胞因子(淋巴因子)作为信号发挥调节作用的理解上来。3.3.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生能描述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揭示 B 淋巴细胞对信号的应答本质。(生命观念)学生能解释体液免疫的针对性和免疫记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人生存的价值。(生命观念)学生能解释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道理,能科学运用疫苗保障
13、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关注疫苗的科学使用问题。 (社会责任)从抗体的分布体会机体结构与免疫功能的关联。(生命观念)评价巴斯德的实验,体会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经验逐步发展和不断丰富的科学。 (科学探究,科学思维)4.4.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思路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免疫接种入手,出示国家 0-6 岁计划免疫接种表,要求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学生问“疫苗为什么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我们听说打疫苗会产生抗体, 抗体是什么?它如何发挥免疫作用?”“为什么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传染病?有些疫苗为什么要打多次?”这些围绕疫苗的问题指向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归纳学生提问,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
14、题 “疫苗防御作用的机理是什么?特异性免疫的针对性(特异性) 和免疫记忆是如何形成的?”本节课讲解特异性免疫的一种体液免疫。利用巴斯德鸡霍乱的实验观察和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提示疫苗是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讲解抗体的本质及如何发挥免疫效应。图示抗体在全身各处分布,拥有许多种类抗体的人体,就像穿上了一个无形的“铠甲”,病原体可以从各个方向入侵身体, 抗体也被“严密部署”在身体各处,这里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关联3。引导学生观察体液免疫过程图解,对学生看不懂的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突出免疫细胞对信号的响应。如:B 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和淋巴因子两个信号的刺激才会进入细胞周期增殖并分化
15、;吞噬细胞对抗原信号的识别、吞噬处理;T 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呈递在吞噬细胞表面、被 MHC 挟持的抗原肽段。把体液免疫与前面学习的神经-体液调节相比,比较它们的共性,都是对刺激的应答过程,都充满了对信号的识别和响应,均为维持机体的稳态。说明 B 细胞的增殖分化发生在淋巴结。 用二次免疫抗体数量曲线,说明疫苗接种的意义。评价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为什么成人的抵抗力比小孩强,这种强的抵抗力是如何形成的?”“老人说, 小孩子每病一次就会硬实一点, 这话有科学依据吗?”“与非特异性免疫相比,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有什么特点?特异性免疫的针对性和免疫记忆有什么意义?” 讲解时要说明,特异性免疫虽然具有针对性和免疫记忆,增强了动物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但是特异性免疫启动慢,非特异性免疫启动快。在感染开始时,非特异性免疫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