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7 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的乘法法则-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编号:00414).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教案00414.doc--点击预览
    • 有理数的乘法(1).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 / 6第二章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有理数及其运算7有理数的乘法(一)有理数的乘法(一)、 学生起点分析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 ,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另外在加法法则的学习过程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和经历过的挫折,这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学习也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二、二、学习任务分析:学习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本节课的数学目标是: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三、教学过程设计: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第三环节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五环节: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第六环节:课堂练习,布置作业.第一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活动内容:(1)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 2 / 6(2)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第一天第一天第二天第二天第三天第三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三天第三天第二天第二天第一天第一天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厘米,4天后甲天后甲,乙水库的乙水库的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活动目的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从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从第二种算法中得到算式33333412(厘米) ;(3)(3)(3)(3)(3)412(厘米)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活动注意事项活动注意事项:在以上活动(1)中可得到“甲水库的水位总变化量是上升12 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总变化量是下降 12 厘米.”对于这个算法和结论学生是没有疑义的,但对活动(2)中得到“乙水库水位每天下降 3 厘米,记作3 厘米,4 天后水位变化总量为(3)+(3)(3)(3)(3)4-12厘米, ”的意义是“水位上升12 厘米”会产生疑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复习负数的有关知识,解释“水位上升12 厘米”与“水位下降 12 厘米”是等价的.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1)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 个3 相加等于12,可以写成算式(34)12,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3)3;(3)2;(3)1;(3)0. 3 / 6(2)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3)(1);(3)(2);(3)(3);(3)(4).活动目的活动目的:以算式求解和探究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观察思考,从负数与非负数相乘的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后,猜想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积是多少,通过对两组算式的观察,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语言表述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抽象能力和表述能力.活动注意事项:活动注意事项:(1)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亲身经历感受乘法法则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结论.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对结论的表述有困难,或者表达不准确,不全面,对于这些问题,教师绝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循循善诱,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简练准确的表述,也不要担心时间不足而代替学生直接表述法则.(2)展示两组算式时,注意板书艺术,把算式竖排,并对齐书写,这样易于学生观察特点,发现规律.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针对上一环节探究发现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进行验证活动,出示一组算式由学生完成.4(4);4(3);4(2);4(1);(-4)0;(-4)1;(-4)2; 4 / 6(-4)(1);(-4)(2).活动目的:活动目的: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合情推理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特例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适合一般情况,所以要加以验证和证明它的正确性.同时,验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练习和熟悉过程.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的注意事项:(1)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这个环节,确实让学生体验经历验证过程.(2)本环节的重点是验证乘法法则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所以在验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则计算,又要加法法则计算,真正体现验证的作用和过程.(3)在用乘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一样,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另外还应注意: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 ”不可以运用到加法运算中去.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活动内容:活动内容:(1)教科书第 50 页例 1.计算:(4)5; (5)(7) ;(38)(83) ; (3)(13) ; (2)教科书第 50 页例 2.计算:(4)5(0.25) ;(35)(56)(2) ;(3)教科书第 51 页“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4)教科书第 51 页“随堂练习”.计算:(8)214;45(256)(710) ;23(54) ;(2413)(167)043;54(1.2)(19) ; (37)(12) 5 / 6(815).活动目的:活动目的: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巩固和运用,练习和提高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的注意事项:(1)例题讲解板书时,要注意格式归范,一开始对每一步运算应注明理由,运算熟练后,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理由;(2)在计算完例 1 的小题后,引出有理数的互为倒数的概念的同时,要注意复习互为相反数的概念,避免产生混淆错误,并注意本节课不讨论如何求倒数的问题;(3)例 2 讲解之后,要启发学生完成议一议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对例 2 的运算结果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后观察发现规律,而不应代替学生完成这个任务.(1)234;(1)(2)34;(1)(2)(3)4;(1)(2)(3)(4);(1)(2)(3)(4)0.通过对以上算式的计算和观察,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当然这段语言,不需要让学习背诵,只要理解会用即可.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活动内容: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的(正数)的乘法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3、小学所学的乘法的有关运算律及相关技巧能否用到有理数的乘法中来?活动目的: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励学生展示自我.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的注意事项:学生小结时,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障碍或表达不流畅,但 6 / 6只要不影响运算的正确性,则不必强调准确记忆,而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教师可用准确的语言适时的加以复述.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活动内容:教科书第 51 页,知识技能 1、2;问题解决 1;联系拓广 1.活动目的:复习巩固检测本节知识,训练运算技能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的注意事项;对知识技能 1 的计算,应要求学生对每一步的理由要写出来,以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后的计算可省去理由.四、教学反思:四、教学反思: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本节的问题情境是教科书提供的.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例如利用数轴引入,或利用飞机的上升和下降引入,或利用收入和支出引入,总之,根据自己的学生所熟悉的问题,选择一种情境引入都可以.2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适合学生探索,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具有能力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不需要教师代替,也不能代替.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课时的不足,但绝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七节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第一课时Contents目录01020304情境引入课堂练习反思小结例题分析05新知探究甲水库第一天乙水库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cm,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cm,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多少?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的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的下降。那么,4天后,甲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34=12(cm);(3)+(3)+(3)+(3)=(3)4=12(cm);情境引入(3)4=12(3)3=,(3)2=,(3)1=,(3)0=,9630(3)(1)=,(3)(2)=,(3)(3)=,(3)(4)=,第二个因数减少1时,积怎么变化?36912议一议猜一猜新知探究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注意:“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如何应用乘法法则: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引入了负数,故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更需时时注意: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的积。 例1计算:(1)(4)5;(2)(4)(7);(3) (4)提示:求解中的步骤第一步是确定积的符号;第二步是确定绝对值的积。例题分析解:(1)(-4)5=-(45)=-20(2)(-5)(-7)=+(57)=35 (3)(4)解题后的反思由例 1 的 (3) 、(4) 求解可知,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例2 计算:(1) (-4)5(-0.25)(2)想一想:三个有理数相乘,你会计算吗?解:(1)原式=-(45)(-0.25) = (-20)(-0.25) = +(200.25) =5方法提示:三个有理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结果与另一数相乘。(2)原式=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议一议: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的(正数)的乘法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3、小学所学的乘法的有关运算律及相关技巧能否用到有理数的乘法中来?反思小结1、如果5x是正数,那么x的符号是()A.x0B.x0C.x0D.x02、若ab=0,则()A.a=0B.a=0或b=0C.b=0D.a=0且b=03、两个有理数的积是负数,则这两个数之和是()A. 正数B.负数C.零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CBD课堂练习4口答:(1)6(-9);(2)(-6)(-9);(3)(-6)9;(4)(-6)1;(5)(-6)(-1);(6)6(-1);(7)(-6)0;(8)0(-6);-5454-54-66-6005填空:(1)2(-6)=_;(2)2+(-6)=_;(3)(-2)6=_;(4)(-2)+6=_;(5)(-2)(-6)=_;(6)(-2)+(-6)=_;(9)|-7|-3|=_;(10)(-7)(-3)=_.-12-4-12412-821216计算:(1)(-16)15;(2)(-9)(-14);(3)(-36)(-1);(4)13(-11);(5)(-25)16;(6)(-10)(-16) 谢谢 谢!谢! 再见!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7 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的乘法法则-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编号:00414).zip)为本站会员(老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数学 > 北师大版 > 七年级上册(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