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 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 3 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主要循环形式是 CO2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D.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答案 B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解析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
2、分解者、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甲、乙、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能构成生物群落,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越多,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其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将导致温室效应,A、B、D三项错误;丙是分解者,分解者中的蚯蚓和蜣螂是真核生物,C 项正确。答案 C3.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存在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B.该生态系统中流经乙的能量最多C.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物质的循环D.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解析题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总是流经生产者的能量最多。该图中
3、箭头可以表示物质的循环过程但是都不能表示能量的流动过程。答案 C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的形式进行的C.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解析粪便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植物不能利用;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的形式进行的;能量作为动力,使得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答案 A5.下列是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
4、,其中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2B.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的 CO2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解析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过程指的是生产者固定 CO2。增强过程能减少大气中 CO2的量,但这不是最主要的方法,减少大气中 CO2的量最主要的方法是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以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利用。答案 D6.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5 cm 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如下表所示。
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1 组2 组3组4组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土壤湿度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A.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因变量是土壤的湿度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预期结论是 1、3 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 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分解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是否灭菌和土壤湿度,B项错误。答案 B7.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D为大气中的 CO2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 D 与 A、B、C 之间的流动是
6、以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B为。(3)图中 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 是通过作用实现的。(4)生物群落中的碳在非生物环境中以和的形式存在。答案(1)C生产者(2)CO2消费者分解者(3)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呼吸(4)CO2碳酸盐能力提升8.下表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内 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甲(生产者消耗 CO2量)乙(分解者CO2释放量)丙(生产者CO2释放量)丁(消费者CO2释放量)100213011.5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碳量B.乙释放 CO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C.该生态系统可能正处在发展状态D.表格体现了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碳
7、循环解析甲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 CO2量,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碳量;乙、丙、丁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 CO2;表中 CO2消耗量大于 CO2释放量,说明该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机物积累量增加,生物种类或数量增多,生态系统可能正处在发展状态;非生物环境中的 CO2通过甲进入群落,通过乙、丙、丁的呼吸作用将 CO2释放到非生物环境,因此该表格可以表示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碳循环。答案 B9.(多选)(2020北京西城高二期末)平谷区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区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
8、壤中,减轻污染,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能量的循环利用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复杂性通常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解析“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 项正确;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因为有机肥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故有机肥的施入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B 项正确;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对废弃物多级利用,而不会使能量循环利用,C项错误;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物种比较单一,在人的作用下,食物网较
9、为简单不会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项错误。答案 AB10.(多选)下图为一个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对图中箭头含义的描述,所属箭头号码正确的是()生物群落中能量的散失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回归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的能量进入生物群落能量在生物体之间传递转化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碳元素从含碳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A.(4)(5);(4)(5)B.(1);(2)C.(2)(3);(2)(3)D.(4)(5);(1)解析图中(1)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2)和(3)表示承载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在群落中的流动,但(3)过程不属于食物链上的能量流动;(
10、4)(5)表示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回归非生物环境,同时伴随热能的散失过程。答案 AD11.探究课题:土壤中农药的分解主要是依赖土壤的物理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准备: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较大的容器若干个、灭菌仪器、检测仪器、喷壶、敌草隆(一种除草剂)等。探究步骤:(1)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混合均匀,等量地分装在相同的容器中;(2)将容器分成两组,编号为 A、B,将 A 组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 组;(3)分别向 A、B 两组容器内的土壤上喷施等量的无菌农药“敌草隆”,测定 A、B 两组土壤中敌草隆的平均含量(M),然后把两组容器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11、(4)六周以后,检测 A、B 两组容器中“敌草隆”的剩余量并计算各组农药剩余量的平均值(NA、NB)。结果预测:(1);(2);(3)。探究结论:(1)该实验中组为实验组,组为对照组。(2)把 A、B 两组土壤放入温室中培养数周后,测得结果分别为图中的曲线 A和 B。A 曲线的形成原因是;B 曲线的形成原因是;由该结果得到的结论是。答案探究步骤:(2)不进行灭菌处理结果预测:(1)当 MNB,M=NA时,说明农药的分解仅是微生物分解的结果(2)当 MNA,MNB,NA=NB时,说明农药的分解仅是物理分解的结果(3)当 MNA,MNB,NANB时,说明农药的分解是物理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共同作用的结果探究结论:(1)AB(2)高压蒸汽灭菌杀死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农药分解较慢没有经过灭菌,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农药分解较快土壤中农药被分解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