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七年级历史上册背景原因类考题练习七年级历史上册背景原因类考题练习班级班级考号考号姓名姓名总分总分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大河流域,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河流域A.环境优美B.战略地位重要C.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D.交通便利2.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A.战乱频繁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各国君主支持变法D.百家争鸣3.造成“商君虽死,秦法未败”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迎合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B.变法顺应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C.变法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4.和亲,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
2、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汉高祖、文帝、景帝对匈奴主要采取“和亲”的国策,汉武帝主要采取主动进攻的政策。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高祖、文帝、景帝软弱无能B.汉武帝雄才大略C.汉武帝时国力强盛D.汉武帝遇到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将才5.周朝由于实行分封制,潍坊一带先后出现过杞国、纪国、莱国等诸侯国。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潍坊大部分地区属胶东郡、齐郡、琅琊郡管辖。出现此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A.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B.拓展疆域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奖励功臣的需要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朝廷
3、重视B.气候适宜C.北民南迁D.土地肥沃7.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前秦军队战斗力不强B.前秦军队不得人心C.前秦军队不习水战D.前秦军队战线太长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时期。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将下面的叙述补充完整。A_(朝代)末年,我国陷入了分裂割据状态,后经过争战,进入了三国时期。公元 266年,B_(朝代)建立并实现了短暂的统一,后被匈奴所灭。北方陷入割据,南方东晋政权建立。后来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与东晋进行了 C_(战役名称) ,前秦大败,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4、。公元 420 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南朝第一个政权 D_(政权名称)建立起来;公元 439 年,E_(政权名称)统一北方,北朝开始。我国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2)观察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政权曾统一了黄河流域。(列举出两个)【材料二】东晋和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 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水稻产量提高。 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 还普遍实行麦稻兼作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3)材料二中反映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
5、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资治通鉴(4) 材料三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除这项措施外, 还有哪些措施(列举两条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怎样的历史作用?39.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商鞅变法的内容如下:【材科二】如图表所示(1)商鞅变法开始的时间是哪一年?鼎力支持变法的秦国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各项内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 材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帝?孝文帝采取了哪些主要汉化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3)从
6、这两次改革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0.古代农业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4和普遍使用,粟、稻的种植,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材料三】 (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材料四】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 ,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令荆州)跨南楚之
7、畜,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根据材料一,列举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表现。(2)材料二中的文物反映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表明了汉景帝怎样的观点?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举一例说明。(4) 根据材料四, 简述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5附: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1.C2.B3.B4.C5.C6.C7.B8.(1)A 东汉 B 西晋 C 淝水之战 D 宋 E 北魏(2)曹魏 西晋 前秦 北魏(列举出两个即可)(3)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人南迁)。(意思相近即可)(4)官员在朝廷
8、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措施:迁都洛阳: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2 点即可。历史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増强了北魏的实力。9.(1)公元前 356;秦孝公;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北魏鲜卑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汉化措施: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人通婚。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等。10.(1)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粟、稻的种植;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2)出现铁器和牛耕。(3)以农为本;实行休养生息重农桑、兴水利、轻税费。(4)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方战乱,北方大量农民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