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34476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 10专题二专题二中国中国古代古代经济经济专题专题知识体系:知识体系:专题重点专题重点:1.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2.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3. 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4. 经济重心的南移2 / 10重点重点 1 1:: : 中国中国古代古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一)先秦时期:古代农业的起源与特点1.农业起源黄河流域:粟麦长江流域:水稻2.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二)春秋以后:小农经济的形成原因: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确立特点: 封闭性:自给自足;分工简单:男耕女织(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脆弱性:抵御天灾人祸的

2、能力有限。(三)宋元时期:农业的发展表现:垦田面积扩大、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提高、商业性农业出现(四)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表现: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高产粮食作物传入并推广、农产品商品化(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井田制实质: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为主)确立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各国的改革与变法(直接原因)(六)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朝代赋役制度内容征税标准魏晋租调制租:定量谷物调:定量绢帛或布承担徭役、兵役人丁为主隋唐租庸调制庸:未能服役交纳代役的绢帛或布人丁为主中唐后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纳钱

3、),按田亩缴纳地税(米粟);取消杂税杂役,夏秋两季按地纳税资产为主演变趋势:1.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转为以资产为主;2.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放松;3.税收种类简化;4.征税内容由实物为主变成货币为主。【典题分析】3 / 10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 A

4、 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 C 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重点重点 2 2: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手工业手工业的的发展发展(一)宋元时期的手工业特点:水平高、规模大、分工细、出现劳动力市场、发展繁荣(二)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特点:出现新的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典题分析】元代统治者将官府所属的手工业者立为匠籍后,手工业者被迫世代承袭职业, 在官吏监督下强迫为封建国家生

5、产手工业品。明清之际,广大手工业者纷纷斗争,康熙年间,清政府开始废除“匠籍” ,不愿服官差的手工业户就“出银帮贴” 。 “匠籍”制度的废除()A 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 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C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D 加强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答案】A【解析】手工业者在“在官吏监督下强迫为封建国家生产手工业品”状态下生产积极性差,且根据所学可知, 官营手工业原料不计成本、 产品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 不利于手工业水平提升, “匠籍”制度废除后,手工业户一方面人身依附关系得以松弛,手工业生产积极性得以提升,另一方面私营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能够促进私营手工业水平提升,故选 A 项;手

6、工业无论是为国家生产产品还是开展私营手工业生产,地位都是工商业者,并没有提高,排除 B 项; “匠籍” 废除松弛了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 提升了手工业市场竞争压力,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排除 C 项; “匠籍”废除是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表现,而非加强,排除 D 项。重点重点 3 3:中国:中国古代的古代的商业与商业与城市城市(一)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时间商业城市4 / 10隋唐国际都市,海陆丝绸之路繁荣商业交易(时间地点)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坊市分开,界限分明宋元贸易兴盛(海外、边疆、国内);集市、夜市出现;纸币出现和流通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商业不受时空限制;出现娱乐场所瓦肆明清

7、商品经济繁荣;白银流入,货币流通广泛;海外贸易、 区域间长途贸易繁盛;形成商帮;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二)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政策1.战国以前:农商并重2.战国以后:重农抑商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确保国家赋役租税来源) ;商业不稳定及商人流动性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明清: “海禁”与“闭关”政策(1)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根本) ;抵御侵略(明倭寇)和防范沿海人民勾结外夷(清) ;统治者愚昧无知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2)影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典题分析】北宋时,大量“行市”在东京汴河两岸兴起,这种商

8、业模式渐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这说明北宋()A 打破坊市时空限制B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 政府财政危机严重D 朝廷打压私商经营【答案】B【解析】 随着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和抑商政策有所放宽, 在汴京汴河两岸交通便利处兴起的 “行市”商业模式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参与,城市经济功能得到加强,故选 B 项;据所学知识,北宋打破了传统坊市制的时空限制,但据材料“汴河两岸兴起”可知是空间角度的扩大,没有涉及时间方面信息,排除 A 项;据材料可知政府的目的是“为了盈收” ,财政危机是随着冗官冗兵而逐渐加深的,排除 C 项;由材料“朝廷认可” “参与到竞争

9、”可知没有过度打压私商,排除 D 项。重点重点 4 4:经济重心: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南移1.条件: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南方战乱少、政局稳定, 有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2.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得到初步开发5 / 10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正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3.影响:南方经济持续发展,文化重心南移。【典题分析】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湖侵袭,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li)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使钱塘江附近逐渐变成富庶的农业区。这反映了()A 藩镇林立的局面难以抵御灾害B 人口大批南迁引发环境问题C 政治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D 北方经

10、济发展依仗南方财富【答案】C【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政治相对稳定, 因而吴越政权能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使钱塘江附近逐渐变成富庶的农业区,故选 C 项;材料中吴越国王对吴越境内的经济进行恢复与发展,不涉及吴越与其它政权并立的事,排除 A 项;由材料内容可知吴越境内万亩农田被淹是由于遭到海湖侵袭,与北民南迁无关,排除 B 项;材料中吴越属于南方割据政权,吴越境内经济恢复对北方不会构成影响,排除 D 项。【重点突破【重点突破训练训练】一、一、选择题选择题6 / 101宋代规定地方刑事案件须在一个月内审结,但对地方民事诉讼有“务限法” ,即地方司法机构以每年二月初一到九月三十日为“务限

11、” ,停止审理民间的上诉案件,至每年十月初一“开务”后,始行受理。这一举措意在()A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 保证农时不妨农务C 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 确保地方司法公平2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九年朝廷明文规定“凡佃户纳租,每亩不得过一石(石:古代容量单位) ” 。这一规定表明,当时统治者()A 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 极力抑制土地兼并C 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D 有意调和阶级矛盾3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 ,唐代则是“岁终为断” 。前者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后者则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反映了()A 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B 粟的种植面积不断缩减C 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D 历法进行了大规模修订4

12、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 交通方式的变革B 土地制度的调整C 货币制度的改变D 地区经济的差异5北宋时期,政府核定全国“坊郭户” (城市民户)数量,按财产多寡将其划分成十等,并将“坊郭户”正式列入户籍。此举主要目的是()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 扩大政府财税来源D 抑制商品经济发展61832 年,闽省渔户杨某曾在“大洋面上与夷船以鱼换米” ,并得西人所赠书册。结果,在官府的干预下“起获夷书,咨请军机处,恭呈御览” ,并招致上谕对于督抚的切责和追究。这表明()A

13、 渔户企图勾结西人牟利B 官府积极维护主权C 传统观念影响中外交往D 君主牢牢掌控臣属二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7 (13 分)古代丝绸之路是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 139 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了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 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 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 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 另外,

14、商人、 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材料二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唐宋时期的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 国际性的社会。 商人取道海路和陆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翠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珠和香、中亚的马匹和甜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在中亚、东南亚、印度、波斯和东非的港口城市,富商和统治者身着中国的丝绸,餐桌上摆放着中国瓷器。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出丝绸之路上东

15、西方文7 / 10明交流的内容。 (5 分)(2)据材料二,分析唐宋经济繁荣的原因。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通道及输出商品与汉朝相比有何新变化。 (4 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征及其影响。 (4 分)8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代康乾时期农业高度发展。政府大力鼓励垦荒,此时全国新地面积上升到 10 亿亩以上。康熙帝亲自在宫中反复试种早熟的福种“御稻米” ,以此带动农业技术发展。人们还创造了复种套种、多熟轮作等新作方法。此外,农作物品种方面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是番薯、玉米、马铃薯的推广,这成为人口飞速增长的重要条件。防范水旱灾害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乾隆

16、皇帝就曾在谕旨中说: “河工关系民生者甚巨,苟有裨益,虽费帑金一二千万,亦非所惜。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外国机制农产品全蜂拥而至,中国农业、手工业受到冲击。纺织工业需要进口大量的棉花作为原料,造成了大量资金外流。对外贸易方面,中国传统农业日渐失去竞争优势。1877 年的华北捷报认为: “印度制茶较中国优越的地方在于改良的机器、最好的焙制技术及专家监督的大茶园。 ”1895 年,康有为建议清政府设农商局于京师。袁世凯也上书呼吁, “中国想讲求地利,开辟利源,非效法西方创办农业学堂、培养农业人才不为功” 。1897 年,罗振玉主编农学丛书时,既有欧美、日本农业生产新

17、技术,又有传统农书和我国农民生产经验的总结。摘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康乾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12 分)(2)根掘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晩清农业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13 分)【突破训练答案与【突破训练答案与解析解析】1 【答案】B8 / 10【解析】 根据材料 “宋代规定地方刑事案件须在一个月内审结即地方司法机构以每年二月初一到九月三十日为务限 ,停止审理民间的上诉案件”可知,宋代地方司法机构审理案件具有时间限制,结合所学知识, “二月初一到九月三十日”正是农忙时期,同时又规定“案件须在一个月内审结” ,这种规定有利于避免因

18、审理案件耽误农时,故选 B 项;根据材料“即地方司法机构以每年二月初一到九月三十日为务限 ,停止审理民间的上诉案件”可知,在此时间段内,会积压大量案件,不利于提高司法效率,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从不违农时角度出发,限制案件审理时间,不涉及中央集权,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从不违农时角度出发,限制案件审理时间,不能确保司法公平,排除 D 项。2 【答案】D【解析】由材料“朝廷明文规定凡佃户纳租,每亩不得过一石”可知南宋统治者通过朝廷的明文规定减轻农民的赋税,限制地主对农民的盘剥,是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故选 D 项;限定纳租数量的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排除 A 项

19、;材料强调减轻税赋的举措,土地兼并是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排除 B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商业的发展,排除 C 项。3 【答案】A【解析】在中国古代,粟主要种植在北方,水稻主要种植在南方,材料中唐朝财政计算的变化就说明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选 A 项;材料仅提及粟和水稻在财政计算中地位的变化,从中无法看出其各自种植面积的大小,排除 B 项;材料叙述的是财政年度计算的标准变化,并非赋税征收标准,排除 C 项;历法是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材料信息与之无关,排除 D 项。4 【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

20、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 D 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 A 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 B 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 C 项。5 【答案】C【解析】由材料“政府核定全国坊郭户(城市民户)数量,按财产多寡将其划分成十等”可知北宋政府意在根据财产多寡,收取城市居民的赋税,扩大政府财税来源,故选 C 项;北宋通过文官、通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向民间收取赋税的

21、举措,且北宋时期通过二府三司加强君主专制,排除 B 项;由材料“坊郭户正式列入户籍”可知商贾、手工业者成为城市居民,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 D 项。6 【答案】C【解析】官府干预民间与西人之间的赠书等活动, “并招致上谕对于督抚的切责和追究”都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反映了传统的天朝上国等观念阻碍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故选 C 项;闽省渔户在“大洋面上与夷船以鱼换米” “并得西人所赠书册” ,是一种合理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排除 A 项;渔户与西人之间“以鱼换米” “并得西人所赠书册” ,并没有损害国家主权,排除 B 项;“并招致上谕对于督抚的切责和追究” 强调的是清政府对正常的民间与外商交流

22、的限制和否定,排除 D 项。7 【答案】(1)条件: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相对和平的地区环境。 (3分)内容:商品;宗教文化或价值观念。 (2分)(2)原因:贸易和城市化的发展、开放的对外政策、广泛的经济交流。 (2分)变化: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瓷器等商品成为大宗(2分)9 / 10(3)特征:经济与文化交流相结合;具有双向性、互惠性。 (2分)影响: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整体发展。 (2分)8 【答案】(1)表现:人口激增,耕地面积的增长;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西文明交流,高产作物引种。 (每点2分,任

23、答3点得6分)原因: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的重农政策(或政府鼓励垦荒) ;赋税制度的变革;国家重视河工水利;人口的增长;传统农业科技的进步。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变化:传统农业受外资入侵冲击逐渐解体(西方工业化农产品冲击) ;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方式逐渐转型;大众传媒、社会精英呼吁建立近代农业;建立农业管理机构和人才培训体系;出现农业专业丛书;出现兼采中西农学经验的主张。 (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影响:带动近代中国的农业近代化转型;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资入侵;促进了西学(西方农业生产经验)的传播;革新了中国人的农业产理念;促进中国融入近代世界;但未能从根本上变革传统农业现状。 (每点2分,任答3点得5分)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