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2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孙红松 文档编号:2306316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2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2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2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2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2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方案第2课时【课时目标】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3.结合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教学重点】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2.引导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教学难点】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1.字词检测。yu zh(1)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可笑的问题。j sh yn jn(2)( )越来越( ),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qng y

2、他离开北京,但父亲却说,他不能( )离开。cn bo fi t(3)( )的( )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f tngn dng(4)在( )上,父亲的神情非常( ),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zhn j种伟大的力量( )着。 预设:(1)幼稚(2)局势 严峻 轻易(3)残暴 匪徒 (4)法庭 安定 占据2.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现在请大家打开书,边浏览课文,边回顾作者李星华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预设: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2.组织全班交流:通过这些事,李大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1:李大钊是一个非常勇敢的

3、人。预设2:李大钊有着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3.小结:李大钊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课文是怎样将李大钊的革命英雄形象烙印在我们心中的。设计意图:首先快速浏览课文梳理主要事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谈话导入,自然过渡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默读课文。思考:李大钊的精神品质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直线划出来,并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2.探究过程(1)学生自读:读第229自然段(被捕前被捕时被害后),分别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句子,并在所画句子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2)小组合作:认真研读,小组成员相互

4、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3)全班交流: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用课件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赏析、品读重点语句。3.探究活动(1)被捕前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 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学生自读句子,想想父亲的这段话主要想表达什么。预设:父亲想表达的是“局势虽然很严峻,但是我的工作很重要,我不能离开北京。”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哪些地方表明父亲不愿意离开北京?预设1:从“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和“我哪能离开呢”这两句话看出来。点拨:这两句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前一句是陈述句,运用这一句式能够强调某种事

5、实; 后一句是反问句,运用这一句式更能传递父亲坚决不离开北京的态度。预设2:我从“坚决”一词可以看出来。点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尽可能读出李大钊同志坚决的语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当时的局势究竟有多严重,深入体会李大钊这句话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预设1: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搜查。预设2:工友阎振三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教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读完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用课件出示补充资料:1926年3月18日,被鲁迅先生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天在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段祺瑞执政府卫队向由李大钊同志领导的游行请愿的学生开枪, 打死47人,伤200余

6、人。组织全班交流。预设:结合这段资料,我感受到了李大钊同志一心只考虑革命工作需要,完全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小结:这一段语言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和忠于革 命的伟大品质。(板书:忠于革命)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对这位革命者的敬佩之情。(2) 被捕时“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出示要求:读句子,想一想,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李大钊的什么品质,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预设1:我从李大钊同志的语言中看出他是一个无所畏惧的革命者。我是

7、从“没有什么”这个词语中感受到的。(板书:无所畏惧)预设2:我从李大钊同志的神态中感受到了李大钊的沉着镇定。我是从“不慌不忙”这个词语中感受到的。(板书:沉着镇定)预设3:我也从李大钊同志的神态中感受到了他的沉着镇定。我是从“严峻”这个词语中感受到的。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描写李大钊被捕的场面时,作者只通过李大钊同志的一句话、 一个动作、一种神态,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临危不惧的革命品质,一个伟大的革命者形象就直接矗立在了我们的眼前。引导学生读“被捕时”这一部分,想一想:这一部分,课文只用了这三句话来描写李大钊,对那些匪徒又是怎样描写的呢?出示:“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

8、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学生汇报。预设1:这群匪徒像是一帮凶神恶煞。预设2:我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这帮匪徒的凶残、狠毒。教师追问: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描写那些匪徒呢?预设:通过对这些匪徒的描写,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李大钊临危不惧的品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小结:是的,在匪徒的间接衬托下,李大钊大无畏的品质更加突出了,革命者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了。(板书:临危不惧)(3)被审时句子一: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提出要求:自由读句子,想一想,李大钊被捕后都遭遇了什么?预设:我从“乱蓬蓬的长头发”想象

9、到了李大钊遭遇了重刑。教师启发思考:面对重刑,李大钊又是怎样的态度呢?预设:李大钊咬紧牙关,不说一个字,极力忍耐身上的痛苦。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阅到的李大钊被捕后的受刑资料, 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出示资料: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为了逼迫李大钊招供,敌人对他施用了多种酷刑,百般折磨。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在狱中自述中自豪地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预设:李大钊是一个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士,对革命事业十分坚定。教师小结:受到如此折磨,李大钊却仍保持着平静和慈祥的神情。这

10、一句中的外貌与神态描写直接让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坚贞不屈的革命品质。(板书:坚贞不屈)句子二:“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生读句子,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1:我感受到了李大钊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也被抓起来,竭力保护她们。预设2:李大钊和所有的父亲一样,想要保护家人,他是一位慈父。教师小结:父亲的语言处处显示他想保护家人,字字都饱含着他对亲人的爱。此时的他,不仅是一位革命者,也是一位慈父。(板书:一位革命者 一位慈父)指导朗读。重点读好“一切都跟她们没关系”,突出李大钊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人的心情。教师小结:作者通过语言、动

11、作、神态和外貌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革命品质,让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同志既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又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慈父。这样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资料补充的方式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更为深刻,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体会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通览全文,体会前后照应的作用。2.探究过程(1)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想一想:在得知李大钊牺牲的消息之后,全家人是如何度过的?(2)合作讨论:对比开头,你有什么发现?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找到文中其他前后照应的地方,体会前后照应的好处。3.探究

12、活动(1)找一找父亲牺牲后全家人悲痛的句子,说一说全家人是如何度过的?出示: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哭着从街上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预设1:舅老爷是哭着从大街上回来的。预设2:我也哭了,哭得昏倒在床上。预设3:我的母亲伤心过度,昏昏沉沉了好几天。(2)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3)出示课文开头和最后两个自然段,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

13、:“妈,昨天是4月28日。”预设: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父亲牺牲的日子。师总结:4月28日是女儿李星华永生难忘的日子,1927年的这一天她失去了慈爱的父亲;4月28日更是国人永生难忘的日子,1927年的这一天我们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革命者。这十六年来,“我”对父亲念念不忘,父亲的遇难让“我”十分悲痛,既有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的敬佩,也有对反动派杀害革命者深深的痛恨。首尾呼应,结构紧凑,中心更加突出。(4)文中还有类似的写法吗?文中还有一些类似的写法,这是老师找到的句子。句子一: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句子二: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搜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

14、籍和文件烧掉。这两处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吗?预设:两处都写到了烧毁文件和书籍。师小结:是的,这样一前一后两个地方都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更加突出当时社会局势的严峻,这样的写法叫做前后照应。设计意图:通过首尾呼应发现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习得表达的方法,强调了语言文字的实践应用。三、阅读链接过渡:同学们,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则材料。1.出示与本单元主题匹配的阅读材料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

15、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2.自由朗读诗歌,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读一读边上的批注。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地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诗人以激昂的语气进行回答,表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志向和无畏的气概。 “活棺材”来比喻这座囚禁革命志士的人间炼狱,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革命志士,屠杀共产党人的暴行;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必将走向灭亡。3.关于这首诗你查到了哪些资料?预设1: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

16、,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预设2:他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不幸空难离世。4.读了诗歌和同学们查找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叶挺将军非常了不起,坚持斗争,哪怕死去也决不向敌人低头。教师小结: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他愿为国家、为民族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让自己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5.带着感受朗读诗歌。四、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从女儿的视角,回忆了十六年前的李大钊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他对革命的忠诚,在危难时刻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面对敌人的坚贞不屈都让我肃然起敬。他保护家人的慈父形象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在我们的革命岁月中,无数先烈们都在斗争、都在牺牲,李大钊、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课后,同学们可以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五、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的事迹。【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忠于革命 一位革命者无所畏惧镇定沉着 一位慈父坚贞不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六年级《语文》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2课时(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孙红松)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