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14 文言文二则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援、射”等 6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 地朗读课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在句中的含义。 2、能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3、 两小儿辩日中,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理解他们是用什么 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能对照注释,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教学教学难难点点:两小儿辩日中,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明白他们 是用什么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 课时 教学教学过程过程 第一课时
2、第一课时 一、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们小学阶段最后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 儿辩日 。我们都知道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学弈 ,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 拼音,或标注出来向老师请教。 2.板书:学弈,指导书写“弈” 。 3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标注出来,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4.听老师范读,再跟老师读。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 5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
3、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 “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弈:下棋 学弈:学下棋(板书) 2.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 372-前 289) 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 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 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肯定人性生来 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 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作有孟子 。 3.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4、内容?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 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 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 的不如前一个。 4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5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教师指导。 6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思援弓缴而 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 ) 1.学生自读课文,联系
5、上下文理解画横线字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 (板书) (2)一人虽听一人虽听之之(的话)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的话)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代 词,代指“鸿鹄” ) (板书) 2.指名说说 “思援弓缴而射之” 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 “天鹅” 呢? ( “之”字) 3.讨论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
6、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再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 试着自己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思考讨论: (1)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为一个人专心致志学习,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2) 通过学习, 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朗读好全文,最后 师
7、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 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板书 学弈 弈:下棋 学弈:学下棋 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代词,代指“鸿鹄” )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 使弈秋诲二人弈 ( ) 非然也( )
8、 思援弓缴而射之 ( ) 为是其智弗若与 ( )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9、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答案: 1.教诲 这样 引,拉 聪明才智 2.C 3.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第二
10、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 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 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 列子共 8 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 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 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 ) (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他们为什么争辩?他们各自的观点 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 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二、
11、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 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
12、,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 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 时距离人远。 ”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 而正午时离人近。 ” 前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 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 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 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板书)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13、一小儿的观点是: “我以日 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依据是: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 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 据是: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 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 (3) 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 (4)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 错。 ) 孔子答不
14、出来, 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 (他能实事求是, 不怕露丑,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 (5) 对两小儿所持观点, 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 激发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 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远小近大的原因:早晨和中午的时 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 物体群中显得小, 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 日初凉、 日中热的原因: 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
15、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板书: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 (板书: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引导体 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三、复述故事,熟读成诵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 (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白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板书设设计计 两小儿辩日 太阳是远是近 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
16、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 解释词语。 辩斗: 以: 日中: 及: &nbs
17、p; 盘盂: 沧沧凉凉: 孰: 汝: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 &nb
18、sp; 2)孰为汝多知乎? 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 1. 辩斗:争辩,争论 。 以:认为。 日中:正午。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沧沧凉凉:寒凉。 孰:谁。 汝:你。 2. (1)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2)谁说你智慧多呢? 31)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 所不知。我们应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
19、大胆质疑。 3) 我们要学习孔子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4)说明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形近字组词。 俱( ) 援( ) 盂( ) 弈( ) 惧 ( ) 缓 ( ) 孟 ( ) 奕 ( ) 二、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
20、四字词语: ( ) ( ) ( ) (2)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 ) ( ) ( ) 三、翻译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2、为是其智弗若与?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nb
21、sp; 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 )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 一个_, 告诉我们_。 3、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 ) 。
22、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 子( )的品质。 阅读能力大提升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 “食菱须 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 “A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 “北 土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B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连同。 有的人。想要。因为、由于。 (1)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的意思。 A &nbs
23、p; B (2)本文对你的启发,可以用论语中的句子 来说明。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人不学而不蕴,不亦君子乎 思维创新大拓展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 学奕这篇
24、文言文讲述了关于学习的问题,告诉我们学习 要 。我们曾学过的论语也有关于学习的论述,请写出其 中的两则。 (1) (2) 参
25、考答案: 基础积累大巩固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形近字组词。 俱(俱乐部) 援(援助) 盂(盘盂) 弈(学弈) 惧(惧怕 ) 缓(缓慢) 孟(孟子) 奕(神采奕奕) 二、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聚精会神 ) (一心一意 ) (全神贯注 ) (2)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开开心心 ) ( 平平安安 ) (红红火火 ) 三、翻译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2、孰为汝多
26、知乎?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四、四、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弈秋的教 导 ) ( 天鹅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前一个人 ) ( 前一个人 )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专心致志) ,一个(三心二意) , 告诉我们(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 3 3、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 实事求是 )的品质。 五、 (1)A。我不是不知道,要将壳脱去,想脱去但是太热了。B.菱角生于 水中是一种土特产,由于你逞强,不懂就装懂才这样的。 (2)A 六、专心听讲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