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六套及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2478694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1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六套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六套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六套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六套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六套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测试时间:60 分钟,分值:100 分一、看拼音写词语。8 分 c hi zh yn yun xio tin n nng chu rn gng qn qi tn fn 二 、下面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划出,并将正确的字改在后面的括号里。4 分 1. 展 览 蒜 瓣 轿 车 恣 态 2. 饺 子 蜜 饯 通 霄 小 贩 3. 沸 藤 间 断 唾 沫 骆 驼 4. 脱 僵 发 誓 雄 浑 朴 实 三、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春天到了,万象更新,鸟语花香,一切都是生机盎然的样子。 B.国庆节前夕,大街上张灯结彩,五光十色,一派热闹的景象。C.李纲同学聪

2、明灵活,两面三刀,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 D.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隐士,同时也是田园诗歌的开山鼻祖。四、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A.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根本上都相同。B.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找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C. 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关注。 D. 为了使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地开展,中央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进行了宏观调控。五、古诗句积累。8 分 1.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 。 2. ,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 3. 春 度 春 归 无 限 春 , 。 5. , 老 大 徒 伤

3、悲 。 4. 迢迢牵牛星中写出织女娴熟的织布技能, 也显示出她美丽动人姿容的句子是 , ;最能表达出人间痴男怨女离恨与相思之情的句 子 是 , 。 六、综合性学习。8 分 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以下任务。2 分 1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以下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例如】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2)对不少人来说,吃

4、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似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无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 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6 分 看 法: 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 。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 七、阅读小屋。26 分一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二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

5、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初一,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时机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 第 一 自 然 段 的 中 心 句 是 。 2 分 2. 作者从人们的哪些活动中,写出了

6、除夕真热闹?请简要概括。4 分 3. 作者在选文中较为详细地写了 和 的热闹光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 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5 分信 任 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总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桃子 自采三公里。真有趣。终于,有一天,爸爸决定带我去看个究竟。 从公路拐过去不到一公里,路边出现了一块醒目的告示板,板上画着黄色的桃子,红色的箭头。汽车往前又开了一会儿,一个红色的箭头又把我们带向野草茂盛的小路。总之, 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红箭头又出现了。 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橡树的树阴下,小屋旁边有两条狗和几只猫,不远处一片桃林尽收眼底。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

7、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朋友,欢送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我看着那几条狗大声说:喂,小家伙们,你们愿意去桃林吗?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呼,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呢。 钻进桃林,根深叶茂的桃树上结满了丰硕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鼻而来。我立即向一棵桃树跑去。爸爸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 爸爸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爸爸说。 也许会学会的。爸爸幽默地答复。与那几条热情好

8、客的狗说过再见后,我们上了车。这时又有两辆车朝这儿驶来,人们读了桌上的留言,也提上篮子,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们朝果园走去。 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我不禁回头,久久注视着那片桃林,那间小屋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 1.联系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3 分 沁人心脾: 尽收眼底: 2.短文中我看了画线的句子心中可能会这样想 2 分 3.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那是因为 。2 分 4. 那片桃林,那间小屋 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5.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4 分 八、习作小屋。40 分16. 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丧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

9、一个节日,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 请以重拾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 600 字;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4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5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一、擦黑 眨眼 元宵 甜腻 浓稠 染缸 亲戚 摊贩二、1.恣姿 2.霄宵 3.藤腾 4.僵缰 三 .C 四、A 五、1.轻烟散入五侯家 2.中庭地白树栖鸦 3.今朝方始觉成人 4.少壮不努力5.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六、1A 中秋节 B 重阳节解析:从月明、秋思等词语,可知 A 句写的是中秋节; 从登高、遍插茱萸等习俗,以及题目九月九日,可知 B 句写的

10、是重阳节 2看法:例如: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但是传统节日不能仅仅是小吃节。 标语例如:彰显民族文化瑰宝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注意看法的观点明确,积极向上;宣传标语形式上要与上句尽量对偶, 内容上承接上句,积极向上 七、一1. 除夕真热闹。 2.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 还要守岁。 3.除夕 正月初一 作用:一是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二是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1. 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或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11、尽收眼底:把景物全部看在眼里。 2. 难道没有人看管,他们就很放心吗?不怕别人摘桃不付钱吗? 3. 在采摘果实的过程中, 我们还体验到了劳动的愉悦。 4.我认为那这里的人们朴实而纯洁,是容易信赖别人的人,所以说那是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 5. 言之有理即可。 八、略。 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90 分钟 总分值:100 分 班级姓名得分 一、根底知识。(31 分) 1. 看拼音,写词语。(8 分) shu jio zh yn d jio zhng ji din rn zhng zhng chng yng h s 2. 下面句中的腻是什么意思呢?请选择正确的解释,用序号填空。(3 分) 腻:食品中

12、油脂过多;因食品中油脂过多而使人不想吃;腻烦,厌烦;润泽细致;黏;污垢。 (1)你翻来覆去说的就是这几句话,我都听腻了。( ) (2)要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如红烧肉、炸鸡等。( ) (3)要想让皮肤细腻不粗糙,就要用好一些的护肤品。( ) 3.写出以下加点词语的反义词。(4 分) (1)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 (2)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 (3) 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 (4)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拟缓慢。( ) 4. 用四字词语替换以下句中的画线局部。(8 分) (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毫无共同之处。 (2) 双方顺从心里的希望,想怎

13、样就怎样、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3) 他们除了眼前的要求之外,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4) 回到祖国,那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的景象,使我们心潮起伏。 5. 按要求写句子。(8 分) (1)唐东杰布和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缩句 (2)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对抗。改为反问句 (3)这一天大家还不能不吃元宵啊!(改为肯定句)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翻译诗句) 二、能力提升。(11 分) 1.将以下诗句补充完整。(3 分) (1)日暮汉宫传蜡烛,。(2) ,不知秋思落谁家? (3)河汉清且

14、浅,。 (4)百川东到海,?少壮不努力,。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 分) (1) 北京的春节按照的顺序介绍了北京春节的各种习俗,北京的春节从一直持续到才算结束。 (2) 腊八粥一文讲述了腊八那天_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以及看到粥 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 (3) 藏戏一文开头一连用了句式相似的三个问句,这种修辞手法是,这三个问句在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三、阅读空间。(28 分) 一14 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 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

15、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 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

16、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以上语段选自课文,的作者是。他的作品大多数以北京为背景,如、等。(3 分) 2.选文中的第、段介绍了,第段描述了。(4 分) 3. 第段中家家赶做年菜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等是抓住来介绍的;等是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4 分) 4. 读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从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2 分) (二)花灯(14 分)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

17、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无论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 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别人家门前去唱歌, 讨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高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

18、个突出的民族特点: 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 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的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顶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华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 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

19、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进来,所以能把风气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60 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的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找出文中的一句过渡句,并写下来。(2 分) 2.作者在文中都介绍了哪些花灯?请最少说出三种来。(3 分) 3.文中第 2 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6 分) 五月,节日名为,七月,节日名为,八月,节日名为,九月,节日名为,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历月

20、份。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 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景,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3 分) 四、习作园地。(30 分)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拟,内容真实,不少于 450 字。 参考答案 一、1.水饺 眨眼 打搅 章节 点燃 肿胀 充盈 褐色2.(1)(2)(3) 3.(1)放松(2)稀薄(3)年迈(4)快速 4.(1)截然不同(2)随心所欲(3)别无所求(4)万象更新 5.(1)唐东杰布和七兄妹组成了藏戏班子。 (2)妈妈的命令,看

21、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对抗吗? (3)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 (4)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二、1.(1)轻烟散入五侯家(2)今夜月明人尽望 (3)相去复几许 脉脉不得语(4)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2.(1)时间 腊月初旬 正月十九 (2)八儿 猜测 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3)排比 引起下文 三、(一)1.北京的春节 老舍示 例:茶馆 骆驼祥子2.腊月二十三至除夕人们的活动 除夕的热闹景象 3. 人们的活动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红红的对联 鞭炮声日夜不绝 4. 除夕是一个讲究全家团圆的重大日子 二1.哪国的节

22、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2.宫灯、羊灯、狮子灯。 3.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阴 清明节 4. 通过比照,可以更加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四、答案略 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班 级 姓 名 一、积累与运用。(共 18 分) 1.读拼音、写词语。(10 分) wi to bin po tin n rn fng lu tuo rn gng nng chu fn su ji rn b tng 2.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A.店铺(p) 间断jin B.分外(fn) 迫不得已(y) C.搅和(he) 娴熟sh D.亲戚(qi) 响彻

23、(ch) 3.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3 分) (1)日暮汉宫传蜡烛( ) 黄昏;时间将尽,晚;沉下去。(2)纤纤擢素手( ) 提拔;伸出;洗。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完;到达极端;全,都. 4.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A.日夜不绝 绝无仅有 B.随心所欲 摇摇欲坠 C.万象更新 更名改姓 D.归根结底 张口结舌 5. 补全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9 分) 七八 哄 笑 万 得 能 善舞两 三 独出 一 所 师传身 (1)类似画_的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我还能再写一个:。(2)画的词语含有一对,我还能再写出一个类似的词语: 。 (

24、3)这个建筑设计得,十分引人注目。(选词填空) 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3 分)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 因为所以 只有才 (1) 你们都不知道这个消息, 我要传达给大家。 (2) 你们已经知道了,我 不在重复了。(3) 劳动 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7.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分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两岸的青山,都晃悠悠地,无一例外地倒映在澄清、透明的江水里。 A. 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B.青山的石壁,石壁的丛林、丛林中的藤蔓芳草C.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D.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 8.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

25、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下面哪项也表达了思亲之情?( )(2 分) 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9. 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A. 由于他的煽动,使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冬季长跑活动中。B.由于他的煽动,全班同学都投入到积极地冬季长跑活动中。 C.由于他的煽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冬季长跑活动中。 D.由于他的煽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冬季长跑活动中。1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 分)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

26、的意思)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3)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缩句) 1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5 分) (1) _,寒食东风御柳斜。 (2) 河汉清且浅,。,脉脉不得语。(3)北京的春节一课是按顺序写的,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紧接着重点描述了腊八、除夕、正月十五这几天的活动。 (4) 腊八粥一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农历这天,家家要做腊八粥。 (5) 十五夜望月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皎洁。 6时光流逝得迅速,所以我们要在少年时抓紧时间学习,发奋努力,只有这样才不会。填、长歌行中名句 1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27、、对的打.错的打。(2 分) 藏戏中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面具形状相同,颜色不同。( ) (2)寒食节在清明节前 1-2 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 二、阅读与理解。(共 22 分) (一)北京的春节(节选)(8 分)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 元宵节吧、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

28、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 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确实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 文中画 的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是,选文第一自然段是按照的结构来描写的。(2 分) 2. 阅读文中画线局部.文中画的局部说明了元宵节时灯的( ),画=的局部说明了灯的( )。(2 分) A. 种类多 B.数量多 3. 对于老舍着力描写元宵节的灯的目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A. 突出元宵节是春

29、节的又一个高潮 B.突出元宵节确实是美好快乐的日子C.说明他小时候家庭条件优越 D.衬托出元宵节的欢乐气氛 4. 你的家乡在元宵节时都有什么习俗?写一写。(2 分) (二)端午日(14 分)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大约上午 11 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

30、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 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枯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砰砰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

31、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但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荣耀。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 500 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 30 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把戏,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 文章提及了茶峒

32、人端午日、赛龙船等习俗。(2 分) 2. 阅读短文,关注短文中的加点词。(5 分) (1) 理解短文中三个加点词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写出了观看龙舟竞赛的人 , 具 体 写 出 了 全 茶 峒 人 欢 度 端 午 节 的 。 (2) 短文中的三个加点词莫不可以分别替换成哪些不同的表示同一意思的词语? 3. 在文中用画出描写划船时声音洪大、场面壮观的句子。(1 分) 4. 描写船与船竞赛的是第_自然段,这局部内容属于(详写 略写);描写人与鸭子竞赛的是第_自然段,这局部内容属于 (详写 略写)。(2 分) 5. 于是长潭换了新的把戏,众人在水中追赶鸭子的情景是怎样的?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当时长潭的

33、新把戏。(2 分) 6.关于本文的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A.本文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中心突出,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 B.众人逐鸭这一局部内容.表达了城中戍军长官与民同乐的精神 C.短文第三自然段花了不少笔墨描写划船前的准备,稍显多余 三、表达与交流。(共 30 分)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底蕴.我们熟知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这些中华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请你任选一个传统节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讲讲这个节日传承至今的风俗习惯。不少于 450 字。 【参考答案】 一、1.外套 鞭炮 甜腻 燃放 骆驼杂缸 浓稠 粉碎 截然不同 2.D3.(

34、1)(2)(3) 4.C 5. 零 碎 堂 大 不 已 歌 面 刀 心 裁 无 有 授(1)例如:七嘴八舌 (2)近义词 例如:含辛茹苦(3)独出心裁 6.(1)因为所以 (2)既然就 (3)只有才 7.B 8.A 9.D 10.(1)例如: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似铺了一层白霜,鸦雀栖息在树上,适应了刺眼的皎月,聒噪之声逐渐停息下来;夜色深沉,冷露悄然无声地打湿了桂花。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3)话包蕴着哲理。 11.(1)春城无处不飞花 (2)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3) 时间 腊月二十三 正月初一(4)沈从文 腊月初八 (5) 地白 (6) 老大徒伤悲12.(1

35、)(2) 二、一 1 总领全段 先总后分 2.B A 3.C 4.例如:在我的家乡,元宵节又称正月半、我们会宴请亲戚好友到家里庆贺。这天,大街上到处悬灯结彩,热闹非凡。 二 1.例如:穿新衣 画王字 2.(1)数量很多 盛大场景(2)例如:一律 无不 全都 3.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点的种种情形。 4. 三 详写 五 略写 5. 例如:水里热闹极了。众人纷纷使出浑身力气,双手不停划水,朝着各自认准的鸭子奋力游去,而鸭子们受到惊吓,张翅乱扑。一时水花四溅,欢声四溢。6.C 三、略 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班 级 姓 名 一、选择题1.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翡翠

36、fi榛子zhn蜜饯jin掺和cn B骡马lu娴熟xin唾沫tu僧人sngC敦厚dn机杼zh正月zhng獠牙lioD演绎y吞噬sh脱缰jing杏仁rn 2. 以下词语书写有错误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随心所欲B哄堂大笑C截然不同D悬灯接彩3以下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花重/锦官/城B札札/弄/机杼C江船/火/独明D迢迢/牵牛星 4. 北京的春节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不能表达京味儿的句子是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B.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C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二、填空题5. 根据你所掌握的习俗寓意完成下面的练习。 1看年

37、画,猜寓意,写成语。 2元宵节时吃汤圆: 6. 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日夜不 张 灯 结 行积德能歌舞 堂大笑随心所 两三刀赞叹不 1唐东杰布表演藏戏,就是劝人,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2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的七兄妹。 3今年的元宵节晚上,街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4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人们。 7. 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在横线上。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3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8. 写出以下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近义词。 1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 2他惊异得喊

38、起来了。 3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除夕真热闹:要做、穿、贴、吃,放,还要。 2寒食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此诗前两句写的是风光,描写了整个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 景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3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根本相同。国王的面具是 的,代表威严;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巫女的面具是 的,象征其的性格。 4,何时复西归? 5少壮不努力,。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 腊八粥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

39、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时机,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方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九三 O 年一月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六套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