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下半年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如图是四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上述氨基酸分子的基本元素是C、H、O、NB.上述四种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CH2OH、-CH2COOHC.R基中可以有氨基或羧基D.只要含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就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2.下列生理过程与细胞器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B.动物细
2、胞的有丝分裂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3.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细胞衰老后有色素沉积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4.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C.pH=c时.e点为0D.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5.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
3、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
4、向地生长的特性A.B.C.D.7.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中DNA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移接可产生基因重组D.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经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易出现染色体数加倍的现象8.如图1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的两倍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9.下列关
5、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营养B.初级精母细胞、神经细胞都能观察到染色体,且细胞核均具有全能性C.人体细胞内形成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植物根尖细胞中既能发生转录又能进行翻译的结构为线粒体10.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11.下列有关基因的叙
6、述,正确的是()。A.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基因的主要载体是线粒体C.基因能直接调节新陈代谢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2.图2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A.A中肯定含有S元素B.过程是利用细胞中的原料合成的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13.下图是某种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生物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功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甲结构上的反应所需的能量是由乙结构上的反应提供的C.乙结构上的反应所需的氧气可以由甲结构上的反应提供D.乙向内折
7、叠形成嵴以增大化学反应的膜面积,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14.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1中a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图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由于温度低,空间结构遭破坏导致活性很低C.图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含量的下降D.图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不同的15.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13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种群在这些年中()。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C.发生了隔离D.发生了自然选择16.下列有关脂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8、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只存在于动物的体内,而植物细胞中没有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性激素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17.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18.如图3,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
9、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19.下列对于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20.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B.融合细胞D
10、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21.教师在讲授“细胞的增殖”时,播放文昌鱼胚胎发育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人方式属于()。A.直观导入B.设疑导人C.经验导人D.事例导入22.“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哪一方面的生物学课程目标?()A.知识方面的目标B.能力方面的目标C.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D.方法方面的目标23.讲“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属于理解水平的问题是()。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B.什么叫光反应C.光合作用的实质D.作物
11、栽培要合理密植24.教师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确定的重点为“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和“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下列哪项不属于其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A.教材内容的主次B.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C.学生的知识背景D.学生的要求25.下列与演示实验基本要求无关的叙述是()。A.讲清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B.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C.指导学生正确操作D.方法要科学、操作要规范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26.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人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_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
12、单个细胞。(2分)(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c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若要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家蚕中是否表达,可分别采用_、_的方法逐步鉴定。(6分)(3)通过PCR技术可大量获取目的基因,该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包含:扩增缓冲液(含M92十)、水、4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DNA、_和_。(4分)(4)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人反应器中,这样可以_,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3分)27.下图a为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b为放养在其中的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
13、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该系统中的鱼和蚕属于_。(3分)(2)在图b中,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型,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使其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其原因是_。(6分)(3)建立此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其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力的方向。(3分)(4)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多,人的作用比较突出,因此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较弱。(3分)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8.材料:某教师为了讲解清楚细胞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变化,首先借助Fla
14、sh动画演示分裂间期的报考画面,之后教师演示放大的一条染色质长丝在问期开始时和结束时的比较画面。之后提问:现在我们再看一看,细胞核内的一条染色质长丝经过间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谁能用两根细铁丝演示一下这个时期的主要变化?学生演示并回答。提示:将两根铁丝交叉后.用拳头握于中间。其拳头代表一个着丝点,这就是染色体的DNA复制。问题:(1)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处运用了演示,请说明该教师用到的演示类型并列举出其他类型的演示技能。(8分)(2)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12分)29.材料:以下是某教师在讲“细胞器一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的课堂实录片段。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请4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核糖
15、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角色。具体活动如下:扮演“核糖体”的同学把道具串成一条长链代表初步合成的“多肽链”,并交给扮演“内质网”的同学,后者用代表“小囊泡”的小桶装好后交给扮演“高尔基体”的同学:“高尔基体”将“多肽链”盘曲折叠,之后交给扮演“细胞膜”的同学;“细胞膜”把小桶放到教室外。引导质疑:该角色扮演活动在设计上存在哪些不足?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没有涉及线粒体的角色,该活动没有反映出线粒体在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不断提供能量的作用。之后教师总结。问题:(1)材料中该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6分)(2)简要谈谈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选取的依据。(14分)四、教学设计题(本题共1小题,共
16、30分)30.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免疫调节”的具体要求是:要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某教材首先介绍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其次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及监控和清除功能介绍,最后提出了免疫学的应用。依据上述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并对于教材第一部分“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学习,构思一系列问题串。设计一个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讨论学习的活动环节。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等,A正确;氨基酸的种类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共同结构为H2NCHC00H,除此之外的为Ot碳原子上的R基,B正确;R基中可能含
17、有氨基或羧基,C正确;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有一个一NH2和一个一COOH.且都有一个一NH2和一个一C00H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D错误。2.【答案】A。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菌中;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涉及核膜的解体与重建,最后细胞膜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膜和细胞膜膨胀;胰岛素经内质网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后,形成膜小泡,再与细胞膜融合,将胰岛素分泌至细胞外;B、C、D选项都与细胞器膜的流动性有关.A项不涉及。3.【答案】B。解析: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种类增多,A错误;细胞衰老的特点之一就是色素沉积,B正确;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个
18、体生长发育,C错误;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没有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4.【答案】A。解析:温度降低时,酶活性减弱,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产物的量,e点不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增长,d点右移,A正确。H2O2量增加时,反应物增加,生成的氧气增多,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增多,e点上移,d点右移,B错误。pH=c时,酶失去活性,酶的催化效率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产物的量,e点不变,C错溪。pH=a时,e点不变,d点右移,D错误。故选A。5.【答案】C。解析:a图中的同源染色体二种各有二条,而一种竞有三条,这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开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
19、色单体未分开所致,应为三体;b图中一条染色单体“4”片段明显重复一个,应为染色体片段的增加;C图含三套一样的染色体,应为三倍体;d图一条染色单体“3、4”片段没有了,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6.【答案】A。解析:不同植株的枝条情况不一样,比如幼芽的数量等都会影响生长素的产生。所以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应该不相同,错误;极性运输并不是由重力影响的,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错误。7.【答案】D。解析:染色体中DNA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属于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基因突变不可以。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20、的片段移接属于染色体变异。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经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易出现染色体数加倍的现象.D正确。8.【答案】D。解析:光照强度为a时.有C02释放没有氧气的释放,说明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照强度为b时,CO2的释放等于02的产生总量,说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只有一半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光照强度为c时,O2的产生总量等于a时的CO2的释放量,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光照强度为d时,O2的产生总量是实际光合速率,也就是光合作用CO2吸收总量为8,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是6,因此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D正确。9
21、.【答案】D。解析:卵细胞体积较大,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营养。但是细胞体积大,相对表面积就小,不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神经细胞是完全成熟的细胞,不会进行细胞分裂,没有染色体只有染色质,B错误;人体细胞内形成的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C错误;植物根尖细胞中既能发生转录又能进行翻译的结构为线粒体,线粒体中含有自主的DNA。D正确。10.【答案】C。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37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第137天,成虫数量成“S”型增长,所以C
22、正确。11.【答案】D。解析: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和调节新陈代谢。故D正确。12.【答案】B。解析: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有C、H、O、N,大多数还含有S,A项错误。过程是利用细胞中的氨基酸合成多肽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B正确。一条多肽中B的数目比C的数目多1。C项错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D项错误。13.【答案】B。解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在内囊体的膜上进行,水在光下分解为氧气和还原氢,同时生产ATP。为色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功能,
23、是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只能提供给暗反应,B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作用,C正确。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以增大化学反应的膜面积,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D正确。14.【答案】A。解析:图I中a阶段是分裂间期,进行DNA分子复制,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是分裂期,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图中在温度a时酶分子活性降低,空间结构没有破坏,B项错误;图中bc段是由于温度过高,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进入.引起C,含量的下降,de段是由于光照强度下降,光反应产物下降引起的,此过程中C,含量增加,C项错误;图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在有丝分
24、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D项错误。15.【答案】B。16.【答案】B。解析: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项正确;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B项错误;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项正确;性激素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项正确。17.【答案】C。解析: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故A正确,C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三者的行为
25、是一致的,即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遗传信息。故B、D正确,本题选C。18.【答案】C。解析:水分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A错误;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群落中的植物各有其生长型,而其生态幅度和适应性又各有不同,它们各自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它们的同化器官和吸收器官处于地上的不同高度和地下的不同深度,或水面下的不同深度。它们的这种空间上的垂直配置,形成了群落的层次结构或垂直结构。高山不同海拔高度出现不同的植物类型是温度导致的植被垂直分布现象,该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B处、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阳光影响的,C正确,D错误。故本题选C。19.【答案
26、】A。解析:培养基根据不同划分标准有多种分类方法,B错误;固体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加琼脂等凝固剂形成的,C错误;单个微生物微小,肉眼无法看见,固体培养基上看见的是菌落,D错误;培养基的作用是: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A正确。20.【答案】C。解析:分裂期细胞内存在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细胞融合后,来自G.期细胞的染色质便会开始凝集。凝集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由于无法实现DNA的解螺旋,染色体也无法完成复制,即此时融合细胞内DNA的含量为G。期细胞的3倍,融合后细胞的细胞周期会重新调整运转。2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直观导入方法的辨别。播放视频、引发思考属于直观导入。22.【
2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学课程目标。题干中的内容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故本题选C。23.【答案】C。解析:理解是在识记基础上,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知识的含义,能够对不同知识采用适当的形式(文字、图表)予以表达。A、B项属于识记水平,D项属于运用水平。24.【答案】D。解析: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中心内容。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包括:教材内容的主次;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知识背景。2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演示实验的要求,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教师,不需要指导学生正确操作。二、简答题26.【答案】(1)胰蛋白(2)分子杂交:抗原一抗体结合(3)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28、(taq酶);DNA引物(4)增大表面积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时,因动物组织细胞聚合在一起,需要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水解组织中的蛋白质,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泽,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法。(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其体系主要包括:扩增缓冲液(含M9“)、水、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模板DNA、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和DNA引物。(4)
29、细胞增殖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互相挨在一起的时候,糖蛋白识别了这种信息,就会使细胞停止继续繁殖,这种现象就叫做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人反应器中.这样可以增大表面积,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27.【参考答案】(1)消费者(2)增长;种群增长率最大(3)实现物质循环再生(4)抵抗力解析:(1)生态系统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鱼和蚕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消费者。(2)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年龄组成是增长型。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使其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其原因是此时的种群增长率最大,
30、以使种群能以最大速度持续增长。(3)建立此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其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4)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多,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三、材料分析题28.【参考答案】(1)该教师播放动画用的是声像法,利用铁丝做成模型用的是展示法。除了这些类型外,演示技能还包括:分析法:从分析实验现象人手,启发学生对感知到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新概念,获得新结论。归纳法:通过提出问题,观察若干个实验或几组实验,归纳总结出概念或规律。质疑法:结合实验操作和变化,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根据实验数据来发现规律.认识实验和
31、微观本质。(2)应用原则和要点:针对性和目的性。选择的演示要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讲清难点,选择的实验能为生物学概念、原理的教学服务。适用性和鲜明性。选用的仪器要大小恰当,实验装置和操作简便易行,装置要高低适宜和美观。演示所用时间短。演示的实验现象鲜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示范性和可靠性。教师能给学生做规范的、正确的实验操作。演示与讲授的统一性。演示与讲授密切结合,善于引导学生把各种感知转化为积极的思维活动。29.【参考答案】(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总和。该教师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质疑法、角
32、色扮演法。(2)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看教学目标的内容和层次。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了解、理解水平的目标,运用指导阅读法、教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教学目标是应用水平的目标,则可考虑演绎法、发现法、探究等。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对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多采用启发性较强的讲授方式,并穿插使用实验、演示、探究及推理归纳等逻辑方法;对事实性知识,可通过实验演示、实物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并配以图表,以归纳、比较、联系等形式强化记忆的方法;对操作性强的内容则可以考虑实验法、演示法和探究法与讨沦、谈话等方法结合的形式。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33、主要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学习动机状态、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认知方式与学习习惯等因素。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语言与表达能力、思维品质、教学技能,个性与特长、教学艺术与风格特征、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等方面。依据教学环境条件。教学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教学设备条件(信息技术、仪器设备条件、图书资料条件等),教学空间(教室、实验室、生物园地等)和教学时间条件。四、教学设计题30.【参考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问的合作交流,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知识,提高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进一步确定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2)免疫系统组成环节教学:定标自学,讨论互评。让学生自学教材P3536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分别进行点评,最后总结出该部分内容。设问:甲型H1N1病毒轻易就可以侵入你的机体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提示:不能,因为人体有三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