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以及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是美术家对现实生活理解和感悟后将搜集的素材进行高于生活的审美表达。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分析判断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对经典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分析,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的。2、 难点:深刻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一、 导入1、 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成就了“美术”这个异彩纷呈且无可替代的学
2、科和我们的“美术鉴赏”课程体系。在进行鉴赏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美术作品。谁来说说美术有哪些门类?(小结:美术包括建筑、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摄影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传统美术形态中衍生出来的设计艺术、装置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都成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还会有新的门类出现。)2、 虽然美术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创作过程却有相似之处,遵循着共同的创作规律。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鉴赏美术作品的重要基础。你知道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吗?(小结:美术创作过程一般包括体验、构思、表达。也就是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3、 美术作品与社会生活之
3、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结: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很好地阐述了它们的关系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4、 下面,让我们通过对两幅画的鉴赏来探究美术作品的创作。二、 探究发现翻阅教材,完成下列表格:徐悲鸿愚公移山籍里柯梅杜萨之筏艺术源于生活体验创作背景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徐悲鸿在印度办画展筹款以救济祖国难民。1816年法国护卫舰梅杜萨号失事,舰长逃生,150人被遗弃海上,最终10幸存。政府企图掩盖真相,引起公愤。构思创作动机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借古喻今,表达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在海难事件中展示法国社会缩影,表达对奴隶制度的厌恶。搜集素材用素描、速写与线描的方式绘制了大量
4、的劳动者形象。观察死者面部结构与表情,研究尸体腐败的过程,采访幸存者、制作木筏模型。艺术高于生活表达提炼升华在构图上最大程度上凸显挖山男子,人物排布紧密又富有节奏变化;借鉴西方写实技法表现壮年男子的身体结构和体积,使画面形象健壮无比,充满力量;作品既有笔墨韵味,又不失神采与细节。压暗天色、夸张海浪、加强明暗对比,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性;倾斜的三角形构图增加画面的动势与紧张氛围;画面底部的尸体和上面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情绪张力。三、课堂总结本课着重探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主要目的是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从而更好地鉴赏美术作品。四、拓展学习1、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题材。观察徐悲鸿创作的奔马,阅读画中的题跋,谈一谈奔马创作的时代背景,并尝试解释徐悲鸿为什么创作奔马。2、徐悲鸿创作的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史记。查阅相关资料,谈一谈这幅画表现了哪段情节,尝试解释徐悲鸿为什么要创作这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