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背诵题目第8课: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的过程与结果。2.秦汉之隋唐的律令儒家化的过程。3.宋元至明清法律与教化的内容 影响第9课:1.罗马法的发展过程,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分。2.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分。3.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4.宗教改革的过程 影响。第10课:1.浏览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过程 精神文明建设过程2. 秦汉之隋唐的律令儒家化的过程。1.秦汉时期的律令(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2)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晋时期律令的变化(1)原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2、(2)表现: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此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3.唐朝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唐律疏议制定: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后来,唐高宗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地位: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特点: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2)大唐开元礼颁行:唐朝提倡礼治。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内容:分吉、宾、军、嘉、凶五礼,是一部体系
3、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地位: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3)强化基层教化: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3.宋元至明清教化的内容 影响2.教化(1)儒学向基层渗透背景: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表现:南宋后期,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2)乡约教化乡里背景: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表现A.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
4、人教化乡里的范本。B.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2.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分。大陆法系(2)形成:后来逐步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概念辨析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做出新的解释。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也被称为“法官制定的法律”。英美法系主要涵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
5、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大陆法系国家的代表有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3.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2)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3)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4. 宗教改革的过程 影响。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还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但是,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新教还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些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例如,1553年,西班牙科学家塞尔维特在日内瓦被加尔文派判处火刑。特别提醒新教伦理和教化的影响(1)政治: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的依据。(2)经济: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